国外乳品安全体系是这样炼成的

04.03.2014  13:10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安全,但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门”事件层出不穷,加重了消费者的担忧,尤其是乳品安全最具代表性。许多年轻的父母宁愿选择高价网购海外奶粉,这不但给乳品企业敲响了警钟,也给政府提出了新任务和要求。

  乳业发达国家通过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奶源建设、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寻找到各自的发展模式,促使本国乳业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方式转型。此外,各国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乳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防线。

  欧盟:多管齐下促乳业走向现代化

  草地大产草少,人口多耕地少,农户多农场少,这是欧洲各国奶乳业发展普遍面临的困境,与我国国情极为相似。然而,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各国在乳业发展上由于高度重视奶源建设,政府宏观调控有力,辅之以健全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乳业配套支持体系,使欧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原奶及乳制品地域之一。

  科技引领推动奶源建设实现“三化”

  德国、爱尔兰、瑞士等欧洲乳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在奶源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经过长期发展,不少国奶源建设方面已日趋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品种选育、牧场建设、饲养方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

  近10年来,瑞士在养殖奶牛和技术使用方面经历过很大变革,使奶牛的产奶量得到大幅提升。随着瑞士农场专业化提高,畜棚设备日益机械化和现代化,传统的栓养式牛舍在减少,更多的是建造散养式体系。2003年至2010年间,瑞士新设了16万个地方用来散养奶牛,2011年超过三分之一的奶牛通过散养式牛舍养殖。

  在欧盟乃至全世界,爱尔兰都是牛奶生产中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是牛奶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虽然爱尔兰每头奶牛的平均单产不高,但其生产成本低,因此与世界其他国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牧场相比,爱尔兰的牧场更有竞争力,更能获得较多利润。

  以家庭农场为中心建立适合本国的生产组织形式

  通过对匈牙利、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分析可以看出,欧洲国家包括奶牛业在内的畜牧业均是紧紧依赖于家庭农场这一基本形态,一是农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很少有雇工;二是经营规模都不大。在德国,奶牛存栏量4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6%,生猪存栏量6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83%。

  以家庭农场为中心,各国构建了健全的乳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各种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造就了具有欧洲特色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

  在法国、荷兰、丹麦等国,一户奶农可以同时参加信用、饲料、机械等多个合作社,来解决奶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欧洲国家的各种奶业协会也在本国乳业生产和市场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瑞士奶业经营者行业组织,该组织按照相关农业法令,定期公布各类乳制品的目标价格,以供参比;瑞士牛奶生产商联合会,该联合会每月对乳制品数量、加工、质量、当月重点关注问题、乳制品进出口情况、国外乳品价格数据等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概述,并向牛奶生产商提供上述信息。

  政府采取配额制等手段有效调控乳业生产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它以“有形之手”干预和保护奶业发展,措施非常有效。主要包括建立牛奶生产配额体系避免产量过剩、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等。

  欧盟在1984年建立牛奶生产配额制度,规定了牛奶生产总产量的上限,各成员国农产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在国家极力扶持下,国外原料奶和乳制品始终制在较低价格,并可以保证奶农业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奶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减少。同时,欧盟对一些恳请制品的出口实行鼓励政策,给予出口价格返还,以补贴出口商因国际市场价和欧盟内部价之间的差额而造成的损失。

  各国为保障乳品安全构筑多道防护网

  新西兰、巴西、爱尔兰等乳业发达国家为确保乳品生产质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完善立法、严格监管、严厉处罚等措施,为乳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防线。

  完善立法建立安全监管机制

  巴西首部关于乳制品的法令《动物来源制品的工业和卫生检疫监察条例》于1950年制定,1952年3月29日由总统批准,并设立了乳制品监察委员会。在南方共同市场成立后,巴西参照南方共同市场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本国的特殊情况,对该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正。

  爱尔兰的乳业监管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局与38个官方机构签订协议,明确食品安全管理链条中各个环节的责任,让这些机构代表食品安全管理局执法。根据相关法律,食品安全管理局可以选择合适的服务机构,如与各郡县地方政务委员会签订协议,委托其实施传染病暴发情况调查、建立地方食品预警系统;或与农业部的机构签订协议,委托其检查农场、屠宰场和肉品加工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等。

  协议机构每年都要定期报告,食品安全管理局则定期对协议履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落实。这种协议一般为期3年,合同期满后,双方将根据履行情况决定是否续约。爱尔兰法律对于原奶收集和储藏标准、挤奶场地和设备要求、牛奶收集和运输需要达到的卫生条件、挤奶工和运奶工人的清洁标准等都有详细规定。

  健全机构食品安全监管严格

  在爱尔兰,食品安全管理局隶属于卫生部,职责是采取措施确保食品生产、配送和销售尽管可能达到最高的安全卫生标准。其理事会成员和科学委员会成员都是专业人士。

  目前,理事会成员有10名,分别来自医学、经济学、营养学不同领域。委员会成员定期开会,提交最新的科学信息和建议,供理事会参考。迄今,爱尔兰乳业还未出现过严重安全事故,这要归功于爱尔兰所拥有的整体仪器安全控制系统。

  独立的第三方检测和评估是新西兰乳品质量管理的一条成熟悉的经验。新西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制定质量安全管理的规章和标准,而具体的评估和检测工作则委托经过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和风险评估机构承担。一般情况下,对生鲜乳生产实行抽检;一旦发现某个奶牛场出现质量问题,该奶牛场要承担运输车整批(一般为30吨)生鲜乳报废的经济责任,并接受每天至少一次的跟踪检测,检测费用自负。

  全程监控实现“链条式”管理

  目前,巴西通行的食品检查程序是先选取样品,然后进行实验室分析。样品可能从生产厂家选取,也可能直接从市场抽取。巴西农牧业部下属乳制品监察局负责抽查。同时,如果食品类产品已在市场上销售,国家健康监督局也可对产品进行评估,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吊销生产许可。

  新西兰原奶质量抽检主要由新西兰牛奶检测机构负责。该机构是一家独立运营业员的大型实验室,新西兰超过97%的牧场的原奶奶样都在这检测。实验室负责人玛格丽特·马洛奇说,在高峰季节,实验室每天要对2.5万个奶样进行检测。除了原奶营养成分等常规检测,实验室还会不定期对一些奶样进行微生物含量等抽检。检测使用的试管均为一次性设备。装有不同批次原奶的试管被放入大型自动化检测机,很快就可得出结果。

  爱尔兰为了保障乳制品安全,质量检测从原奶收集阶段便开始。牛奶收购合作社是乳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合作社由牧场主自愿加入,负责惧各个牧场的原奶并进行质量检测,再将合格的牛奶交给乳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的实验室对各个牧场的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当天晚上通过手机短信发给牧场主。奶产品中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越高,奶产品的价值就越高。

  处罚严厉违法成本高

  爱尔兰是乳品出品大国,非常重视乳品品牌影响力和信誉度。在原奶生产阶段,如果奶牛生病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那么它在接受治疗以及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被隔离,隔离其是的奶牛每次产奶,都有要经过抽样检测,每隔8小时检测一次,直到符合爱尔兰农业部的标准和国际标准。在原奶加工阶段,一旦食品生产企业被查出有违规行为,将付出很高的违法成本,包括主额罚款甚至坐牢。

  巴西对乳制品实行严格的检测和处罚措施。该国农牧业部共有1300名农牧业联邦检察官,负责检查约500家乳品生产雨季以及负责包装的分销业务的近2000家企业。2003年1月到2007年月8月,巴西农牧业部分析的样品有4000多个,约5000吨乳制品被没收。

  为防止原奶掺假,巴西乳制品监察局推出了《国家加强和改善乳制品质量控制计划》,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根据这项计划,生产未达标产品的企业将受到处罚。如果再犯,将再度被罚款,同时还要接受停产30天检查、没收不合格产品、召回已投放市场产品等一系列处罚。如三度被查出,案件将直接进入司法程序,企业法人将以食品造假罚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