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

23.04.2018  17:08

    Diego.Quer:Chinese MNEs in Europe: Driving Factors and Strategies

4月11日下午,西班牙阿里坎特大学Diego.Quer教授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了题为《Chinese MNEs in Europe: Driving Factors and Strategies》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师生积极参加。

    首先,Diego针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驱动力及其模式、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中国在欧洲的商业活动进行分析。其次,Diego深入地讲解中国对外投资特点,并对欧洲的主要投资并购案例进行分享。最后,Diego和在场师生积极互动,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分析和探讨。气氛活跃。

本次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商务英语及中国对外投资学的了解和认识,对商务英语有了更加具体客观的理解。

Diego.Quer,西班牙阿里坎特大学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相关学术成果已经在众多国际期刊上发表。

    沙永杰:从众筹案例中探讨创新创业可行的方向和做法

4月17日,原台湾中华大学校长,亚洲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中华萃思(TRIZ)学会创始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沙永杰教授受邀作题为《从众筹案例中探讨创新创业可行的方向和做法》的主题报告。校团委、制造学院、各学院分团委书记及第二届“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两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用这个螺丝刀还可以交到女朋友哦!”讲座伊始,沙永杰通过一款创新工具笔的视频成功吸引了在座师生。“创新其实就是相同的想法不同的应用”,沙永杰通过多功能夹克、多功能背包的创新创业众筹的成功案例让在场师生体会到了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的深刻意义。随后,沙永杰更是通过精心准备的萃思40多种创新原理向在座的师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众筹方法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注意事项。

讲座现场,为了增强现场参与感,激发创新思维,沙永杰穿梭于会场之间,直接和同学们就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在讲座结束后热情细致地回答了现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会后,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在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此次讲座开阔了我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新思维,是一场有深度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讲座。

沙永杰,原台湾中华大学校长,亚洲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中华萃思(TRIZ)学会创始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海峡两岸创新方法(TRIZ)推动联盟共同会长、中华创新发明学会顾问、科技管理学会(台湾)  院士,现为台湾中原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工业工程系创始人并担任首位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创新方法、制造策略、生产与作业管理等,首次将萃思(TRIZ)理论引入台湾,创立了中华萃思学会并担任首任理事长。

孙华 :三星堆文化的新认识

4月1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在文学与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学子带来了题为《三星堆文化的新认识》的专题讲座,来自文艺学院的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上,孙华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课题成果,从三星堆的相关背景知识入手,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详细地讲述。他提出,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的发展从未中断,由于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独特的三星堆文化是四川地区的第一个青铜文化,它的发现和发掘可以追溯到1934年美国学者葛维汉的首次调查。

除三星堆的背景知识外,孙华还重点讲解了三星堆遗址的重要发现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他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并加之详实的史实解说,生动形象地向在座师生展现了三星堆遗址所蕴含的内在文化。随后,他就三星堆遗址提出了三个推论,再次延伸了在场所有人的思考。

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孙华最后总结道:“三星堆遗址留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实在太丰富了,很容易使人浮想联翩。因此,作为历史、考古等专业的学生,要清楚知道考古资料都是历史遗留的碎片,作为研究人员要坚持从连缀这些实物碎片做起,适度推论,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只有在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诠释,才能放心地将结论介绍给公众。”他希望在座学子都能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以敏锐的眼光考究历史的蛛丝马迹,以反复考证的精神验证所得的结论。

最后,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孙华就师生感兴趣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还从事中国先秦史、中国艺术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曾参加北大考古系承担的“多卷本中国考古学”、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承担的“中国艺术通史”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研究”、国家文物局“中国古阙研究”等课题,现在正在从事“滇东黔西的青铜文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三峡文物考古研究系列”(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项目)和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研究。主要著述有《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神秘的王国——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中国古代文物典(一)》(合著)、《中国艺术通史》第二卷(合著)。

郑书九: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及“文学爆炸”后小说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博士生导师郑书九教授分别于4月17日、19日在学院东七C座多功能厅分别作了题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探究》和《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后小说研究》两场学术讲座。

讲座前,郑书九向学院赠送数册他近年来的研究学术专著和主编的西语教材等相关图书。首场讲座中,郑书九分别从拉美“文学爆炸”的概念、开始时间的界定、历史背景以及其特点娓娓道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叙事文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史无前例、震惊世界和非同寻常的文学发展期,是为“文学爆炸”时期;接同时,他也对该高潮期的“四大主将”的写作风格及其代表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现实”与“魔幻”、科塔萨尔凭《跳房子》一书被誉为拉丁美洲的“乔伊斯”;

二场讲座中,郑书九对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后主要的小说流派与风格及其作者作了细阐述,并把“爆炸后文学”的时间定位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整个80年代,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谈对该时期小说作品的理解。郑书九还对该时期所出现的其他题材的小说及其多样性,如流亡题材的小说、女性作家的崛起、“50年代作家”现象、“实证主义小说”和“新侦探小说”、反禁忌小说等分享自己的观点。认为“文学爆炸后”时期的拉美文坛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突破“文学爆炸”时期的传统,打破文学的禁忌,挖掘新的文学题材,将成为新一代小说家的使命。

郑书九的两场讲座,使在场师生对拉美西班牙语文学有了全新的认知,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师生学习西语的热情。

郑书九,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西班牙语专业教授,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高教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人社部外语职称等级考试西班牙语专家组组长,全国高校外语指导委员会外语专业教学测试专家组专家,《外国文学》杂志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文学、西班牙语实用语法。

胡献忠: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中国青年

4月19日上午,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常务副馆长、中共文献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胡献忠先生在学校经济管理学院MBA报告厅作《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中国青年》的专题讲座。我校第二届“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两百余人参加了讲座。

何为青年,青年怎么划分?”胡献忠首先对青年做了细致的解读,指出了青年不是由年龄而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开始了其《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中国青年》的专题讲座。接着,胡献忠从中国的历史现状入手,以谁是青年的界定为导言,从传统的特质、现代化的方向、青年的代际转换、共青团功能、大国崛起与青年担当这五个方面清晰的阐释了什么是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中国青年。同时,胡献忠还概述了中国共青团的改革和高校共青团的定位和使命。最后,对于在当代担重任的青年,他提出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引发青年深思。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有了重新认识,对中国现代青年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历史责任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现代青年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胡献忠,现任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常务副馆长、中共文献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主要研究中国政治与群团发展、国家建构与青年运动、公共政策与青年发展。参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4号文件)的起草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多次参与团中央的重大调研,专著有《中国政治文化与执政党政策选择》《群团逻辑与团改攻坚》《青年运动与中国梦》等,其中《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被多家省级团委列为必读书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王元清:高能物理探测设备中结构新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

4月20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导师王元清教授学术讲座在清华楼3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讲座上,王元清作了题为《高能物理探测设备中结构新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的专题学术报告。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中微子探测器项目的开展状况,新型不锈钢、无氧铜、有机玻璃、尼龙等材料在中微子探测器项目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等。讲座过程中王教授鼓励土木工程专业人员争做跨学科方面的专家,并结合其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不锈钢、无氧铜、有机玻璃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大家对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构功能间的关系有了深入了解和认识。

讲座结束后,王元清与到场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与会师生对王元清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深厚造诣表示赞叹,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王元清,中国钢协结构疲劳与稳定分会秘书长、钢结构教学委员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委员;研究方向包括钢结构及其焊缝连接的脆性断裂研究;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应用技术研究;铝合金与不锈钢结构研究等。

陈宇平:实用创业与风险投资

4月21日上午九点,美国西雅图Chanden公司创始人和CEO陈宇平博士应邀来校作题为《实用创业与风险投资》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在东六A219顺利举行,陈宇平博士长期为美国和大中华区的客户提供投资和管理咨询。经管学院师生共计60余人参加学术讲座。

陈宇平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创业理念,创业的过程,外人看起来光鲜亮丽,风光无限,实际上超过九成的创业公司都会以失败告终,如果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创业过程,避免前人已经犯过的重大错误,以及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目标都会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其次,陈宇平从创业的全生命周期、创业流程、目标设立、策略管理、执行运营、资本运营,六个角度进行系统梳理,介绍创业者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分享解决方案。讲座进行过程中,陈宇平与师生进行多次互动,引导MBA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创业,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他希望所有的学习者们能不断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陈宇平的分享使在场师生对创业有了全新认知,了解到创业需要系统化思维,再次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陈宇平,美国西雅图Chanden公司创始人及CEO,专注为美国和大中华区的客户提供投资和管理咨询。哥伦比亚大学的 MBA 和电气工程硕士。在企业管理、创业、投资、教育等领域拥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足迹遍及美国、大中华区、日本和韩国。他的管理经验包括创业到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 CEO和董事、负责企业管理、业务转型与重组;香港IT咨询和软件公司Core Solutions Ltd 董事, 首席战略官家与首席财务官。职业生涯之初七年,陈宇平是美国IBM和TRW的研发工程师。也曾任职于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在中国和日本从事并购和合资业务。

(吴安辉 编辑)(外国语学院 经管学院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