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负债65万亿债台高筑 部分成地方政府扩张工具
国企低位运行陷窘局
对利率水平不够敏感 财务费用增幅居高不下
近日,国企前8月的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可谓有喜亦有忧。
根据《2014年1~8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4年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11778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16441.1亿元,同比增长8%。而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8月末,国企资产总额超过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接近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资产负债率超过65%,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财务费用增幅居高不下。1-8月,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9.7%,其中中央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2.4%,地方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6.7%。
总体来说,2014年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继续放缓,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出现下降,成本增幅继续高于收入增幅。
接近65万亿的负债总额背后有哪些原因?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研究处博士冯立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负债经营是企业扩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普遍方式,在数据口径没有问题的情况下,65%左右的资产负债率仍属于适中水平。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去的企业以粗放式的增长为基本特点,以扩大规模为特征,并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冯立果指出,现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开始面临由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和质量转变,负债经营的模式也面临调整。
有专家认为,尽管国企整体运行情况较稳定,但仍有一些国企存在管理粗放、大量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盲目投资房地产等非主业问题,因此要警惕部分企业负债过高、增速较快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博士尹中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国企负债情况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企业依靠粗放的发展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另一方面,政企不分的情况也较普遍,尤其是地方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事实上这些国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而这些地方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就成为GDP导向体系的扩张工具。企业不以盈利为最大化,而是以扩张为最大化,当然会债台高筑。
“与高负债相关的,则是国企财务费用的增加。”尹中立表示,实际上地方政府对利率并不敏感,只要能获得资金,地方政府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贷款融资。由此也导致了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利率却不断上升的“怪现象”。
在近日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还没有实现市场化,这两大主体虽然关注利率水平,但是并不特别敏感。它的投资信号可能跟利率水平波动不是有太强的相关性,这就导致资金的需求很大。
“以往国企的财务费用并不算特别高,直到最近两三年才开始上升。在四万亿资金退出后,国家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至少是不刺激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但总体而言,国企的资金成本仍旧逐渐上升。”冯立果说道。
据悉,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坚持“微刺激”的政策方向,并没有出台大规模的货币调整政策,这也让一些央企在实施间接融资时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