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签走高校毕业生超三成

02.08.2014  18:43
2014年,成都市高校毕业生与国有企业的签约率为30.8%。日前,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成都范围内“国有企业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正确的择业观已经替代了高学历成为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要素。 近半硕士研究生找到工作 2014年,四川省96所高校的毕业生为36.87万名,比2010年多6万余人,创历史新高。 受传统观念影响,国有企业员工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等良好的条件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提供的数据,以硕士毕业研究生为例,50.0%的受访者“已经落实单位”,其中“签约国企”的为28.6%,其对所签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为85.5%;在尚未落实单位的硕士毕业研究生中,62.7%的受访者“想去国企”,远高于“想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30.5%。调查显示,2013年成都市高校毕业生与国有企业的签约率为22.9%,2014年为30.8%。 外企与国企争夺“高精尖” 近两年国有企业逐步摒弃企业网站发布招聘讯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等这些传统招聘方式,而主要选择与高校合作这一方式。 在双向选择的背景下,蓉城的外企也给国企招纳“高精尖”人才带来“威胁”。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成都数量已经过半,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呈现刚性扩张态势。同时,成都市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工程目标。这些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使得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有了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更倾向于选择能实现自我价值、更具挑战性的高端就业岗位,而国企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与外企、民企相比无明显的竞争优势,难以吸引并稳住“高精尖”人才。 国企更看重毕业生择业观 调查发现,国有企业支付给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薪酬水平差距在500元左右,从企业管理成本上考虑,国有企业现在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再是单纯追求本科生、研究生以上学历,而是更注重是否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求,以此确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标准。 接受调查的国有企业反映,在招聘过程中,有10%—20%的应聘毕业生过度关注企业的薪酬待遇和未来两年内能否提供职位晋升等问题,甚至明确提出不愿意到相对艰苦的工作地点工作。这些国有企业都明确表示,对这类缺乏正确择业观的高校毕业生,不会考虑招聘到本企业。   (冉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