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民资做垫脚石?
国企改革方案备受期待 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毛利率 资料来源:CEIC,海通证券研究所
正值三中全会召开的第三天,一篇中国将允许民资购买国企15%股权的报道在网上疯传,虽然事后国资委称报道失实,但仍被大量转发。国企改革是三中全会的重点领域,不实报道备受关注足见网友对国企改革的热切期待。
国企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此后,国有企业在一般性行业大幅度退出,国有经济重点转向投资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基础原材料、能源开发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此后,改革将国企放在了市场经济之中,推进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把国企引入市场。多数大中型企业将核心资产从原企业中剥离出来,进行重组上市。例如1999年10月中国石油集团将其采油、冶炼、化工、零售的核心资产剥离出来,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这个阶段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相互共存发展的格局。
现在,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新一轮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初,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为国企改革方向提出了指引,其中,深化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中之重。
近期高层的频繁表态也验证了这一点。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9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来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是大势所趋,民间资本将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力量。
引导民资努力多年收效甚微 A股各行业的公司结构分类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自2005年国家就出台了“非公36条”吸引民间资本投资。2010年的“新36条”更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但一些盈利差的行业普遍缺乏吸引力,而盈利好的重点行业存在“玻璃门”,将民间资本拒之门外。导致引导民资的努力至今收效甚微。
2009年9月,云南红塔与陈发树的新华都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按照约定,前者将持有的云南白药部分股份转让给陈发树。陈发树随后一次性支付全部股份转让款逾22亿元,但云南红塔并没有全面履行双方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22亿元成了“无息贷款”。
当年曾建议陈发树出手云南白药的唐骏对媒体透露,红塔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很强势。“对方并没有提前把合同发来让我们的律师审核,而是一个电话过来叫我们几月几号过去签字,给我们的时间也就10分钟而已。对云南白药的潜力我们是十分看好的,当初签约并不草率,最后交易不成,与云南白药股价后来大涨有很大关系。”唐骏说。
国企的强势不无道理。截至2012年底,百余家归属于国资委的央企资产总额达30万亿元,与全国1000万户私营企业资产总额相当。“中央队”呈现出“以一敌十万”的强悍实力。盈利方面,仅五家国有银行全年利润就相当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总和的两倍。
2009年的山西煤改也让民资很受伤。这场“政府意志牵头、国企收编中小煤矿”的运动,一夜之间就让民资出局。类似的还有2003年陕北政府强制将民营油井全部收回事件。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民资权益,民资甚至有可能成为国企改革的垫脚石。
悬殊的实力差距使民企在与国企的合作中很难获得平等地位,即使出资入股国企也很难获得话语权。部分国企的政企不分也导致民企遭遇“非常”待遇。既不平等又无保障的合作只能令民企望而却步。
国外“国退民进”模式或许可以借鉴 市场给予非国有企业更高溢价 资料来源:BLOOMBERG, 海通证券研究所从各国的国企改革路径看,都遵循引入非国有企业,激活竞争,提高企业活力的模式。
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国企出现大面积亏损,政府负担很重,垄断的低效率引起民众不满,产业升级转型压力也较大。对此,英国政府采取发行股票和资产出售两种方式,大企业股份制上市,小企业、亏损的和满足不了上市要求的直接出售。另外通过特别股权保障国家对关键企业的控制权。
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有企业几乎垄断了煤炭、电力、铁路和航空。随着新兴产业兴起,传统产业亏损严重,国企面临经营困难。法国政府的改革方案是对钢铁、石油、航空制造等21家国有集团进行私有化,只保留电力、煤气、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部门。通过公司化改革让经营效益好的公司上市。政府与国有企业实行合同制经营方式。既活跃了金融市场,也给国有资产市场化的定价。
德国的国有企业也曾存在效率低下管理落后的问题。德国政府的改革范围限制在制造业和原材料行业。采取股权转让和直接出售的产权改制模式;主要包括出售、减持、退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对公用事业领域的改制相对较慢。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4万亿”投资中的大量资金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其杠杆率不断攀升,非国有企业杠杆则持续收缩,带来一定的资源错配,也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近日表示,目前,中央企业利息支出接近于利润总额的1/3,造成企业“失血”严重,央企急需引入各类资本输血。
社会资本是逐利的,引导社会资本需要让出部分利益。中国国有企业分布很广,涉及领域很多。改革势必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如何推进改革将考验本届政府决心。
国企改革牵动多方利益,改革阻力较大。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国企改革将是无法回避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