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早字下功夫 脱贫增收快起来

14.04.2016  09:43

 

张文琪(右一)在指导村民采茶。


        □冯儒平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近日,走进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漫山遍野的特早茶树郁郁葱葱层次分明,村民们正欢快地采摘春茶。“我们单单靠着采茶一年就要收入3万多元,加上自己的10亩茶园,一年收入至少有8万元。”正在采茶的王中芬高兴地说。在梅岭村,家家户户种茶,少则年收入两三万元,多的超过50万元。
响应退耕还林号召村支书带头种茶树
    在上世纪90年代,梅岭村村民增收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砍山上的竹木销售。1999年,国家试点退耕还林,村支书张文琪率先响应,将自己的10多亩残次山林和几亩低产田地全部改种茶树。
    “有国家政策扶持,茶树今后肯定是我们致富脱贫的大产业。”张文琪在自己带头种茶的同时,积极动员村民也进行规模种植。然而,由于是初种茶叶,缺乏科学的管理,茶叶产量、质量不高,收入很不理想,村民们都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为提升村民茶叶种植技术,张文琪请来区农业局的茶叶专家举办茶叶种植培训班,手把手作指导。张文琪自己也买来许多茶叶种植方面的书籍自学,懂得了修枝剪叶、茶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第三年,他的15亩茶园就实现茶叶收入1.5万多元,之后茶叶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茶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现在他的50多亩茶园平均每年都有25万多元收入。在他带领下,目前梅岭村茶园发展到1.5万多亩,茶叶收入超过8000万元。
    瞄准“”字发力特早茶价高不愁销
    走进梅岭村茶园,笔者发现,这里的茶树比其他茶园的要高出5—10厘米,树冠采摘面也要大些。“这是张支书创新茶园错时管理的结果,不但提高了茶叶产量,采摘时间也提前了。”王中芬说。
    为了让村民从茶叶里获得更多收入,张文琪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将茶树的修剪时间由9月—11月提前到6月上旬至7月中旬。张文琪介绍,这段时间修剪的茶树正值生长旺盛期,长出的新枝条健壮,叶子稠密,也扩大了树冠采摘面。尤其是来年抽枝发新芽时,较9月—11月修剪的要提早4—5天,产量也要增加20%左右。“今年村民的乌龙特早优质茶叶较别人提早5天,鲜单芽产量卖到了80元/斤。”张文琪说,“而5天后,则跌至50元/斤,特早茶就是一天一个价。
    要想让特早茶增产增收,除了错时管理,茶树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也要跟上。施肥改下冬肥为下秋前肥,而病虫害除了严格使用生物农药防控外,不能超过3次,这样才能确保来年特早茶优质高产。
    “现在我们与全国的龙井、铁观音等名茶集团携手合作后,2月下旬或3月初开采的特早鲜叶芽,每公斤至少要多卖50—80元,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张文琪说。
    去年1月,在专合社大户的支持下,张文琪携手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3家全国著名茶叶企业,购买了制作茶叶的机器设备,建成了日加工量达1500斤茶叶的精加工车间3个,所生产茶叶由企业全部回购。“每制1斤干茶,以前只卖200元左右,现在茶叶名企仅回购价就是300元/斤,每斤就净增100元。”张文琪说,与全国名茶企业“牵手”后,梅岭村的早茶销售形式逆转,每天生产的茶叶第二天就由名茶企业发往全国各地,根本没有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