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施策去库存

14.03.2016  10:33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次提到房地产、10次提到住房,归纳起来,皆可落在“去库存”上。
  在本届政府看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因此,2016年,仍将“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事实上,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房地产去库存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去库存,更成为人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期待找寻到的答案。
  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央政府化解库存的思路已愈加明确。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政府将采用政策性投资手段转化商品房库存,从而有效降低存量。
  针对棚户区改造住户的安置方式,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但是,到了2016年,“并举”的表述消失了,直接表述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未来,政府就是要通过加大棚改拆迁力度,让被拆迁者获得资金补偿,然后到市场上购房,实现去库存。
  由此可见,今年落实的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任务,将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化住房需求。即使以每户家庭仅仅购买60~8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计算,也将有效化解3.6亿~4.8亿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库存。
  同时,“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表述也表明,今年住房市场还会有新的“正向政策”。目前,除税收政策已出台外,在信贷、住房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等领域,新的政策依然可期。否则,何谈完善?
  至于如何理解“因城施策”含义,这或许为不同城市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留出了更多的可能。
  尽管当前去库存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城市、城市的局部区域并不存在商品住房去库存的问题,甚至还相当抢手,销售价格也在不断上涨。面对这种情景,限购、限贷或许是防止当地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更好办法。
  因此,各地政府主管部门也要认识到,去库存并不是全国的统一行动,在制定房地产相关政策时,要时时刻刻考虑本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切忌拿别人的偏方治自己的病。无论中央政府出台怎样的宽松政策,去库存仍然是一项“有底线”的工作,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病急乱投医。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