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谋发展 奏响帮扶“三部曲”

09.05.2015  09:42

给钱给物,不如给我们一个好干部。”如今,在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清凉寺村,老百姓谈到村里发生的变化,都会如是称赞。他们口中的好干部,就是2014年6月派驻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江阳区委统战部干部刘明德。是刘明德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奏响帮扶“三部曲”,让清凉寺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由昔日的“后进村”成为了“后劲村”。
开场曲
建阵地
让群众办事顺起来
    “公章腰间挂、会议干部家”,这是清凉寺村“两委”干部多年前办公的写照。2013年强村并组后,由原清凉寺、砖房、大湾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清凉寺村,因原有的3个办公阵地都不能满足村民办事需求,村干部除了赶集日到镇上集中办公外,平时只能回到村干部或村民家中流动办公。
    2014年6月,刘明德担任“第一书记”后,面对村集体无一分钱收入的窘境,他向区委统战部领导汇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他跑项目、跑资金、忙协调。目前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资40余万元、集党员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广场等于一体的新办公阵地已完成了地基平场,并争取到区发改局60万元的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目前,新的办公阵地虽还有几个月才能入驻,但区委统战部已早早划拨了3000元办公经费。
    “在群众眼里,村‘两委’办公阵地既是办事场所,更是学习‘课堂’,议事‘中心’,新阵地建成后,为群众办事也不用四处打‘游击’了!”刘明德高兴地说。
主题曲
兴产业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这些天,只要你来到清凉寺村,穿村而过的川渝高速两边山坡上,昔日杂草丛生的山头已被葱葱郁郁的脆冠梨所取代。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村里撂荒地现象已较为突出。今年1月,刘明德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流转了150亩土地种植脆冠梨,并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实行统一管护、统一销售,村民在合作社打工另计工资。
    除了引进种植脆冠梨,针对该村土壤适宜种荔枝的优势,刘明德又牵头引进了泸州仙申农业有限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新发展荔枝600亩,公司还以套种紫薯等提高土地收益。目前,由公司提供的紫薯种在4月就已分栽。
    许海是村里的林下鸡养殖带头人,但始终没有解决鸡苗孵育难题。2014年9月,刘明德在区委统战部领导的支持下,邀请泸州高级畜牧师颜华对他进行手把手培训,孵化难题迎刃而解。今年,村里养鸡的群众逾千户,少则几十只,多则上千只,一举成为江阳区赫赫有名的“林下生态鸡养殖示范基地”!
小插曲
送关爱
让留守儿童乐起来
    “虽然她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但我的小孙女现在可懂事了。”近日,就读于清凉寺村小学生肖蓉的爷爷说起孩子变化,连连夸赞。
    刘明德在走访贫困家庭中发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因缺少父母关爱而变得孤僻。刘明德借助与相关单位接触多的机会,向他们发出“爱心请柬”,到清凉寺村结对关爱留守孩子。2014年11月,刘明德的“爱心请柬”引来了成都的爱心团队,他们不仅为孩子们送来了衣服、文具,还建立帮扶档案。如今,村里的31名“留守儿童”,都有了自己的“爱心爸妈”。
村民点评
让村民看到了新希望
    村民李树章:以前儿女们外出了,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盼他们寄钱回来贴补家用。现在加入合作社种植脆冠梨,日子更有盼头了。
    村民刘化智:如果没有刘书记这样的干部,我不可能成为林下鸡养殖大户。
    村支书张俊兰:我在清凉寺村干了近30年,我感觉刘明德工作踏实,作风亲和,他让村民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记者点赞
因地制宜制定规划
    清凉寺村地势偏远,刘明德来到该村后,因地制宜,转变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积极与外界对接。有了好的发展思路,再通过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目前该村林下鸡养殖,已经成为了泸州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刘明德带领清凉寺村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