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坚持,所以精彩——匠之心
□栾静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正成为时代热词。
什么是工匠精神?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匠人们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高级园艺师胡世勋把做盆景当成他生活的全部;品酒师徐姿静为了工作放弃了化妆和美食;朱红志的坚守让他成为古羌水磨漆艺的唯一传承人;而年纪轻轻的文小山在数控车床岗位上也保持了10年“零次品”的纪录。他们所代表的就是“工匠精神”——专业、坚持、踏实、精益求精。
从这些大师级匠人们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职业素养。他们不仅仅将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是当作一种事业追求,一种工作荣耀,一种生命守望。正是这份对职业的执着和坚守,让他们也享受着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认同,以及工作本身带给他们的乐趣与荣耀。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如果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精益求精,所以独具匠心;因为坚持,所以精彩。
丹土地村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酒缸、泡菜坛等产品销路经久不衰。
1200℃的高温的熊熊火焰,见证着同治龙窑的前世今生。
这里已成为陶艺家、陶瓷研究者和美术院校学生的创作、研究乐园。
守望百年
古龙窑
距成都市中心约43公里的天府新区永兴镇的丹土地村有座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老土窑,因依山势倾斜用土泥砖砌筑成,形状似龙俯卧,被人们称为“同治龙窑”,它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以前仅有的六座龙窑之一。
近年来,由于烧窑的地方少了,丹土地同治龙窑烧出来的产品常常供不应求,不少泡菜厂、豆瓣厂和酒厂及盆景经销商都来定点采购和定制生产。
今年60岁的第三代窑厂传人、厂长周德才告诉记者:同治年间修建的老窑年代久远,因无法修缮已被废弃。目前生产的这座龙窑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仿造老窑建起来的。每到窑室开封,烧出来的坛坛罐罐就被早早接到消息的商家一抢而空。
漫长的百余年里,丹土地村一直燃烧的炉窑记录着过去的辉煌。对于同治龙窑的未来,周德才满怀信心,他说:“如今,丹土地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和条件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依我现在的身体,再干20年没有问题。以后我准备将孙子送进景德镇陶瓷学院专修陶瓷工艺,将来替我接管同治龙窑百年传承的烧窑技艺 。”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