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二五”:我们收获多多
王伟说,核桃树下种黑莓草,可以用来养羊。
——村里道路畅通了
王伟是市扶贫移民局项目规划科科长,在市扶贫移民局时,王伟对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的情况就有一定了解。万年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村里常常缺水,交通不便。去年选派“第一书记”时,王伟毛遂自荐,来到万年村。王伟说:“到万年村这半年,干的事情不多,就是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
王伟看来,导致万年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因此,第一件事是修好进村的路。2015年9月15日,万年村进出主干道加宽工程动工。施工队开进万年村的那天,村民纷纷前来观看,有的自发帮忙。如今,万年村约6.5公里的主干道已全部加宽1.5米,村民进出更方便了。
为解决村里的缺水问题,王伟在修路的同时开始引水并修建蓄水池,截至去年年底,万年村13口标准化蓄水池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
改善了基础设施,王伟开始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受到参观学习的启发,村上发展“种养结合”的产业模式,在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步伐的同时,发展林下种草、养鸡养羊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促进村民增收。2015年,万年村核桃产量超过1.5万公斤;山羊、林下鸡养殖大户达到21家,全村贫困群众已由147人减少至56人。
【链接】“十二五”时期,我市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锤炼了“主动作为创一流”的眉山精神。2015年年初,眉山市从后备干部、遴选干部中选派了1697名优秀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组成员。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重新核查识别了10.94万贫困人口,便于精准扶贫。全市2万名干部分别与38000户贫困户攀上了“穷亲”、结上了“对子”。
他的“十三五”
——彻底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
如今,万年村发展已初见成果。“进一步改善路况,完善产业的配套设施,扩大产业规模……”在王伟脑中,已经有了对万年村发展的构想,他希望,在两年任期内,让万年村彻底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万年村将完成万亩核桃种植目标并探索核桃在药材、养身等方面的价值,多渠道开发以核桃为原材料的产品;计划新养殖山羊900只,新发展林下鸡4500只,新发展茶叶600亩,新发展脆红李500亩。今后的万年村将发展以核桃产业为核心,以茶叶、脆红李、竹木原料等为辅,结合老峨山风景区及万年寺庙宇以及即将开建的产业小康大道,计划打造集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万亩核桃基地及万亩核桃观光园。在民生方面,万年村将进行危房改造158户并计划新建1个文化广场。
【链接】“十三五”时期,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大力实施“1593”脱贫攻坚战略,推进“九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减贫行动”。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卿和想让丹棱不知火的“火势”蔓延更远。
卿和
“作为全国最大的不知火生产基地,丹棱县始终坚持品牌化营销理念,特别是打好‘中国桔橙之乡’和‘国家地理标志’两张牌,连续3年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推介,向全国宣传推介‘东坡味道’丹棱不知火,打造丹棱味觉地标。”三峡情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卿和说起丹棱不知火为果农增收助力,一脸喜悦。
作为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卿和一直在思索如何让丹棱不知火更“火”,如何让果农增收。在他的带领下,采取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辅导、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四统一”方式,推进不知火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变,通过销售返利,大大增加收益、降低风险,深得果农信任和欢迎。同时,他自费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销,为果农们拉订单、拓渠道,初步打开了不知火的销路。
目前,三峡情水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169人,兴建了一座占地8亩、能储藏2000吨果蔬气调保鲜库和日加工150吨的水果清洗包装厂,带动周边三个乡镇10000多农户种植特色水果,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
【链接】“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4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泡菜产业创造“六个全国第一”。农村改革成为“全省样板”。探索出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发展“521”体系、“银会对接”模式、彭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等系列“改革样板”。
他的“十三五”
——让不知火“火势”继续蔓延
卿和表示,随着丹棱不知火的名气越来越“火”,价格也不断飙升,一定要保护好丹棱不知火品牌。“对内,要树立果农保护品牌的意识;对外,要加大推广力度。”卿和说,“十三五”期间,他将让丹棱不知火的“火势”蔓延更远,让更多人都来关注丹棱,关注眉山。目前,他已经在绵阳、重庆开县等地开始了种植不知火的技术指导。
【链接】“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东坡味道”统揽食品产业发展,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品牌推广,占领“微笑曲线”两端,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