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回访活动——回访绵竹年画村学员 推动年画刺绣新发展

03.08.2017  18:08

8月1日,学校开展 “文化部、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回访活动。由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谈青豹带队,服装学院院长阳川、蜀绣大师袁伟,艺术学院院长刘畅、副院长徐世玉,以及部分非遗培训老师与非遗学生志愿者共10余人组成回访组,开展回访活动。回访地点是四川省绵竹县绵竹年画村。

 

 

绵竹年画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在我校组织开展的 “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中,来自绵竹年画村绣艺轩、三彩画坊、康乾年画社、南华宫年画开发中心等单位送培的学员前后四期共有16人。

 

 

回访组召集学员们在绣艺轩座谈交流。绣艺轩工作室负责人黄凤是我校非遗培训的第三期学员,从事年画刺绣设计与创作近30年,带徒多名,2016年带领3名绣艺轩工作室员工参加了我校“第三期刺绣普及培训”、2017年又接受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研修学习。当问及培训收获时,黄凤等学员均认为经过培训,自己的层次提高了,作品更有思想、配线效果更好、针法更细腻,在刺绣艺术方面真正入门了。

 

 

在谈到目前面临的问题时,有学员认为年画刺绣市场还没有打开、从业者收入偏低、价格不够规范、吸引从业不够强。针对问题,大家一起出主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多接触市场,把握市场走向和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注重年画刺绣作品的实用性、时尚性和美感性,让年轻人喜欢上年画刺绣作品。第二,与儿童服装企业合作,注重年画元素与儿童棉麻服饰的结合,作为打开生活用品市场的突破口。第三,年画作品“”与“”结合,提高年画作品完成效率,降低作品成本。第四,拉开年画刺绣作品高、中、低档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第五,借助本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以小样年画作品为突破口,打开国际市场。第六,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年轻人的意识和观念更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一期学员何杨,26岁,潜心学习多年,在年画刺绣方面感悟能力突出,像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多多鼓励,多给予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接班人重点培养。

 

 

刘畅院长和袁伟大师还建议学员尝试自己创作新作品,并申请专利。在进行创作时,与现实生活结合,找到新的结合点,开发出新的产品,强调年画元素的点缀装饰作用。在构图、用色和针法方面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群等方式,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学校非遗教师团队将持续对非遗学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座谈交流后,回访组走访了三彩画坊。三彩画坊的负责人贾军,是年画传承人,艺术专业出身,从事年画技艺20余年,艺术水平和年画技艺水平都很高,画坊作品及陈列充满艺术性和时尚性。

贾军主要谈到三点:一是多给予员工培训机会,带动整个企业技艺水平和传承意识的提高。二是通过高校开通传承人职业发展通道,让更多年画从业人员评为传承人及大师。三是希望学校能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协调规范年画价格市场,让劳动和付出有所回报。

贾军在谈到绵竹年画特色时说,绵竹年画刺绣,人物刻画到位,配色和构图活泼大胆,特色鲜明,尤其擅长色彩碰撞效果的运用。年画作品用线用色要真正达到神似,不仅仅是简单的穿针走线,必须深层次专研年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深刻理解年画的文化内涵。贾军还希望能聘请到袁伟大师等老师经常到企业给员工授课与指导。在与艺术学院院长刘畅交谈时表示,希望得到专业的艺术指导,在年画作品创作方面双方能长期合作交流,推动年画技艺的新发展。

 

 

在回访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考核评价。不能一旦取得传承人的荣誉,就停滞不前。非遗传承人要多创作精品、多带弟子、为非遗传承多做贡献。相关部门对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要提出考核标准,按时考核与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传承人实现淘汰制,让更多优秀的非遗从业者被评为传承人。

 

 

经过本次回访,大家对绵竹年画的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培训学员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年画事业的设想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认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既要坚守情怀,又要观照现实,根植民间,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灵感与力量,同时帮助非遗传承人提高收入,解决其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带动就业和民生事业,是推动绵竹年画刺绣技艺传承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