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讲述对党和人民的深情

28.04.2021  18:32

 

 

  “1954年7月5日,这个日子记得很清楚,我当选为四川省第一届省人大代表,今天来到省人大,我就是回家了!”4月26日,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发生在省人大常委会六楼会议厅——93岁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周永开“回家”,围绕“三牛精神”为省人大机关党员干部作专题讲座。当周老在现场举起那张发黄的当选证书时,全场响起连绵不断的热烈掌声。

  

 

  一天当代表,终生都履职。

  前来看望周永开的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包惠深情忆起第一次认识“老爷子”的往事:“那时候我刚刚当上达州市市长,有一天,‘老爷子’带着一个年轻人为我送来一大捧幽香的腊梅,还递上一封信,说达州本土腊梅在全国是最多的,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好好发展腊梅产业。”“当时达州还没有市花, ‘老爷子’说,腊梅象征着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勇于向前的精神,建议作为达州的市花。”“这个建议很好,得到了达州人民的热烈响应,后来, 腊梅在评选中香盖群芳,被确定为达州市市花!

  

我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专题讲座中,周永开以“党是我一生的追随”为题,讲述了对党和人民和深情。

  “去年12月,党中央表彰我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是我想都没想过的极大荣誉。我要再次感谢党中央、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省委彭清华书记又专门安排我来成都检查身体、参观学习,让我很受感动。

  会议厅内,周永开娓娓讲述:我这一生就是一个“”字,我这个人物是个小人物,我做的事情也是些小事情。我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党,我啥子都干不成,党就是我一生的追随。我现在一切都很好,各级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么多的关心,让我感到非常惭愧,感觉自己为党和人民做得还很不够。

 

入党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党就是我一生的追随

 

 

  周永开的家乡,当年是红四方面军战斗的地方,红军离开之后,这里的地下党组织就领导群众,抗击国民党返乡团的迫害。

  很小的时候,他就感受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因为国民党的乡长下乡,都是骑着马,而且前面有人开路,后面还有人背枪跟着,不可一世。“当时我们那个地方遍地土匪、遍地鸦片,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还帮我父亲戒掉了鸦片,在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后来到了读书的年龄,但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地方读书。“有人说化成小学学费便宜,吃是自己的,背粮食到学校煮就行了。然后我就到化成小学读书了。”周永开说,在入学读书之前,并不知道这是共产党办的学校。学校位于当时的国统区,但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地下党员,他们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为了穷苦人不顾一切地开展着革命斗争,感染和感动着年轻的周永开。当时,王朴庵老师就是地下党员,是川北区党委工委的负责人之一,“他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我没得衣服穿,他就给我衣服;我交不起学费,他就帮我交。他看到我是个入党的苗子,就重点培养我,找我谈话,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到了这个学校之后,我的整个人,就像点上了灯一样,开始自己是不明不白的,后来心里面就越来越明亮。

  1945年,周永开17岁的时候,在化成小学后面的山坡上,向入党介绍人王朴庵老师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我加入共产党,是为了穷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绝不当叛徒。加入共产党这关键一刻,决定了我后面的一生,这一辈子都是党的人。我在黑暗中找到了共产党,这是我一生命运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一生中永远不变的信仰和追求。

 

 

  他始终坚信,我们党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中国的建设就搞不好。“所以,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始终忠诚于党,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党就是我一生的追随。

 

我们共产党人要有一颗公心,为党工作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周永开对此始终铭刻于心: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和人民干事,而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利。

  “解放前,我们为党工作的条件很差,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但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杀头,也不怕坐监狱的。”周永开讲起了武装斗争中“盐巴藏枪”的故事——把枪藏在盐巴里面,装作贩卖盐巴的商人,从阆中把枪运回到巴中。“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哪怕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干革命,也要干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后来中国解放了,我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为党和人民做事了。” 

  经过这些生死考验,便更不会考虑个人得失了。“我入党76年了,自从入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一心为党、一心为公,不能有自己的一点私心,不能为自己谋一点私利。我们共产党人如果不把‘私’字去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那么实现共产主义就是一句空话。

 

 

  当年,周永开担任地委副书记的时候,组织上要提拔他的老伴为副县级干部。他亲自找到地委书记中断了这次提拔,“我说的理由是我老伴文化有限、无法胜任,但其实我内心是不想占有党和国家更多的福利。”后来,儿子两次提拔也都被他打断,直到退休,都是一般干部,子女工作,他也从来没有打过一句招呼。这些事,亲人们一开始都不理解他、经常埋怨他,“我也确实亏欠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再不理解,再埋怨我,我都要坚持我的原则。

  “没有了私心私利,我干工作,只要是为了党和人民,就不怕得罪人,就不怕死!”周永开曾经牵头查办了当时影响全国的一件大案——原达县食品罐头厂厂长李作乾,利用职务之便奸污妇女案。在办案的过程中,周永开受到了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的劝他“不要生事”,有的提醒他要“注意团结”,有的还威胁当心报复。“面对这些,我的意见就是要一查到底。我们必须得罪少数人,让多数人相信我们。这么严重的问题我都处理不了,我还当这个纪委书记干什么?怕死我当年就不会入党,处理不了,我宁可不当这个纪委书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取证,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李作乾最终认罪服法。当李作乾被逮捕时,罐头厂放了三天鞭炮!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因此理应知恩图报。”以前父亲给了他一套土房子,地下工作时期这个房子是中心县委秘密的联络据点,“所以最后我跟家里人商量,虽然这个房子不好,但过去我们党在这里有这么一段历史,我就把这个送给了巴中县委。

 

 

  “我现在住的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80年代修的,这套房子是党和国家分给我的,虽然是私有财产,但今后还是要交给党和国家。” “我的工资,从来没有拿来搞过家庭建设,一分一厘都用在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 “我多次给党组织说,我要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将来离世之后还要捐出我现在住的房子、我余下的存款和自己的遗体,以此来回报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人可以离休,但为党和人民工作不能离休

 

 

  “我们党有两条原则,第一是依靠党的力量,另一条就是依靠群众,这两条缺一不可,离开这两条,我们党什么也干不成。”周永开说,要把群众的事做好、做到极致,这样群众就不会把我们当外人。

  1991年,周永开63岁,组织批准他离休。“我是党培养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现在党和人民需要干的事情还很多,我们退休后如果不为党和人民干点实事,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人可以离休,但为党为人民工作决不能离休。

  他决定到万源的花萼山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万源花萼山很高很偏,农民当时非常穷,主要靠打猎和砍树为生,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都是极大的破坏,对长远发展也很不利。于是,他和当地群众一起成立了护林队,不准打猎、不准砍树、不准放牧、不准打笋子。一开始,老百姓抵触情绪非常大,经常骂他们、搞破坏。后来,护林队一方面进村入户苦口婆心宣传教育,还在以前烧光了和砍光了的地方种上树;另一方面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家种萼贝,筹集资金修上山公路。

  大家收入增加了、生活方便了,也就慢慢地理解和支持了,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一起护林造林。后来,花萼山成为了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今后还会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继续关注花萼山的保护,尽力帮助山里面的群众。

 

 

  “人心都是肉长的。共产党员只要为群众做了好事,群众就会记得,特别是在你困难的时候,他们会想尽办法来帮你。”有一次,周永开一个人到花萼山上去巡护,不小心栽倒在一丈多高的石坎下,摔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后来才知道是9个村民抬着滑竿,走了十七八里山路,把他送到了医院。其中一位村民还把结婚时买的、自己平时都舍不得用的新被子撕了,为周永开包扎止血。“在花萼山上,我有好几次都差点把命丢了,每一次都是这些老百姓救了我。没有这些老百姓,今天也不能在这里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工作。”周永开说,所以我们当干部的,绝不要忘记了群众,无论什么时候,你记得到群众,群众就记得到你;你见不到群众,你不接触群众,你当再大的官,走得再高,群众也不理你。“有的人死了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就等于死了,真正为群众办事的人,死了都被人记得。

  “时间过得很快,今年我都93岁了。以前常走的山路现在走不得了,但是一个共产党员心中的信仰之路,我还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周永开多次给家人们说,自己过世以后,既不要坟也不要碑,就在花萼山上为他种一棵树,“我生前爱树,死了就让树来陪我,我在树下做底肥。

 

一定要把我们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当年,在我最痛苦、最黑暗的日子,是我的老师们在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帮助我找到了人生最正确的道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觉得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有责任、有义务把革命的传统保持下去,把革命的精神传承下去,传到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党是从哪里来,新中国从哪里来,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我这一辈子一刻都不敢懈怠的事。

  周永开还讲起了“红色达州”的故事:这里曾经有300多位共和国将帅浴血奋战,还孕育了100多位省军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和21位共和国将军。川陕苏区的时候,8万多人参加工农红军,将近3万人英勇牺牲。抗美援朝时期又有3万多人参加志愿军。这些都是我们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是大巴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9年,周永开和几个老红军、老地下党员、烈士后代一起,选择了在1922年就悬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像的原通川区蒲家镇中心校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修建了“蒲家英烈园”,并且联合达州、巴中、邻水的12所曾经开展过共产主义工农运动的学校,成立了“巴渠共运友好学校联谊会”。在这12个学校,他们塑起了30多尊伟人和烈士像,还拍摄了《巴山教魂》,设立了“热血奖”、“共产主义奖学金”和“求真奖”,一直到今天,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教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这样做,目的就是让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代代相传,让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省人大、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很多领导都给予了指导和关爱,这里谢谢你们了!后来在我的那个大家庭,也设置了类似性质的奖项,叫‘家魂奖’,哪个给群众做的好事、实事多,我们就奖给哪个!

  “现在,我们达州的高铁开工了,还有一条今年就要开工,城市更加大气漂亮了,以前有些破烂不堪的地方,全都变成了公园,高速公路更是四通八达,各种优质的医院和优质的学校都引进来了,我们达州人上学和就医,再也不需要东奔西跑了……达州真正迎来了‘黄金时期’,迎来了‘高光时刻’!”周永开欣喜地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个人,更是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要用我的毕生精力,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奋斗,直到最后一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