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回乡改变家乡面貌:蒋乙嘉先进事迹(二)

23.06.2014  14:52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23日消息 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从2007年8月回到家乡,自掏腰包上千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带领乡亲们积极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蒋乙嘉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拱市村的产业发展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蒋乙嘉带来先进的理念、开阔的思路逐渐让拱市村发生着“化学变化”。

  本着自愿原则,蒋乙嘉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流转土地2200亩,发展优质核桃、桃柑柚等经果林、莲藕稻鱼等绿色水产养殖……蓬溪县常乐镇党委书记蒋黎在拱市村的山顶平台上,指着坡下秀丽的田园对记者说:这个村06年以前是典型的贫困村,根本就没有路,蒋乙嘉用了整整3年时间,才建成了这条产业发展之路:

  “这个村产业不仅是一村一品,是很杂的,是考虑村的实际情况,这个村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多种产业并存,来源于多方面的论证。主河渠两翼以水产养殖和无公害水稻为主,种植的水稻达到了国家二级米。下面就是仙桃,二台土以下都栽的核桃和柚子;这块是水产养殖核心区,一是高标准的塘堰养殖,1米5以下是稻鱼轮作、稻蟹、水稻和泥鳅的轮作。

  按照“产村一体、全域新村”发展的思路,蒋乙嘉邀请农技专家实地论证,出资聘请专业规划机构调研,完善拱市村整体规划,为拱市村选择效益好、销路好、前景好的项目。下一步,他还要建设村文化长廊,发展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业。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

  “我只能通过我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我这块就是示范基地,藕、核桃、鸵鸟等所有品种,3年种出来了,收入最高的就可以推广到一村一品,辐射到周边6个村,最后乡村旅游、农产品通过我们公司的包装进入市场,最后实现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蒋乙嘉以公司名义先期投入100万元,前3年公司承担租地、种苗、种植、管理等费用和风险,3年后产业初见成效时,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按公司、农户、村集体分别以4:4:2分成,实现一体化经营,使农民变股民,村 集体经济 空心变实体。拱市村原支部书记 朱忠华:

  “我们对这种探索的方式很满意,由于跟大家讲清楚了,如前三年,核桃产业300元一亩(土地租金),有了成效后,按442分成,老百姓得了4成的好处,业主的4成起码要拿一半去做成本,村上的这2成是作为公共积累,改善基础设施,实际也就投入产业中去。

  “让每个村民都富起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蒋乙嘉的梦想。通过蒋乙嘉的带动,现在拱市村全村多数人都建了楼房,很多户买了小车……拱市村先后获得县级文明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等称号。拱市村村民唐相章:

  “蒋书记非常好,有了路,我们的房子也修好了,以前材料拉不进来,家家户户修得比较好,象我们村有养羊的、养猪的大户都比较多。有奔头,他拿些项目来,不出门就可以把钱挣到家,这多好啊。

  四川台记者王映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广播电台新闻频率: FM:98.1 FM:106.1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