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省人大常委会四轮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

24.01.2018  12:20

  

  

  在推动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中,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积极依法履职,推动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有力执行。2015年,我省出台《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在全国率先将“精准扶贫”思想写入条例,标志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为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和扶贫开发工作顺利进行,2015年至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四轮全覆盖、大力度、高质量的执法检查,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联动,各级代表广泛参与,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有力督促各级政府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条例,不断提升依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

  “如此高频率、高强度、高要求持续检查一个条例执行情况,在省人大历史上前所未有。”参与执法检查的一位基层人大代表感慨。

   

从“广度”“速度”到“力度”“深度

   

  “你是茶垭乡老洼坪村第一书记常艺腾吗?请问你现在是否在村上?你们村的贫困户邱锡珍致贫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能脱贫?

  “我正在村上硒望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养殖基地现场。”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常艺腾大声向执法检查组讲述村里的帮扶计划,“通过村上的努力,贫困户邱锡珍已经脱贫了!

  这是2016年6月发生在万源市的一幕。当天,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从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平台上随机调出一户贫困户资料,立即给该村第一书记打电话。这也是继2015年10月赴16个市州开展第一轮执法检查后,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二轮执法。

  第一轮检查重在“广度”和“速度”,第二轮检查则重在“力度”和“深度”,是对第一轮检查的深化和拓展。

  力度在哪?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担任各执法检查组组长,30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9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参与检查,实现对88个贫困县全覆盖。

  深度在哪?对上一轮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新增交叉检查环节,对帮扶干部随机抽查在岗情况,对精准识别加强暗访和入户调查……

  检查中,各地立足自身实际,注重创新,破解难题,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

  鼓励干部干事上,色达县响亮提出“缺氧不缺战斗精神、缺氧不缺攻坚力度、缺氧不缺帮扶措施、缺氧不缺脱贫成果”的口号;南充市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进度、措施细化形成作战图作业。缓解因病致贫上,叙永县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四百”工程:贫困人口全民预防保健覆盖面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医疗扶贫附加保险参保率100%、医疗救助面100%。撬动扶贫资金上,眉山、乐山等地探索运用将财政投入贫困户的项目资金量化成股份投向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参与分红,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发展产业上,广安市广安区依托“互联网+”,利用电商平台为龙安柚打开销路……

  “执法检查让我们看到了各地的不懈努力,对这些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我们很有信心。”一位参与暗访的执法检查人员表示。

   

把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上

   

  “离开梨园坝村,我们朝川陕交界的两河口乡小南山村赶去。我们先到该村二组贫困户搬迁点入户了解情况。到村委会时,已是中午1点半,会议室里坐着一屋子人,村干部还在组织贫困户学习宣传政策、商量搬迁安置……

  这是2017年4月执法检查组成员记录的一段暗访内容。

  与前两年开展的执法检查相比,去年进行的两轮执法检查,强化了小分队暗访力度,并增加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新的检查方式,力求最大程度掌握真实情况,了解真实问题。

  看变化、摆问题、收集民情民意的同时,执法检查组也发现了产业深入持续发展不够、统筹平衡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个别地方帮扶措施较为单一,低保兜底、实物救助等“输血式”脱贫比重较大。还有个别预脱贫村、户的产业发展停留在规划和招商上,有的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

  为此,检查组指出,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提出对标补短抓落实、推进建设夯基础、进一步发展产业提质效等建议。强调要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增强政策的延续性。

  这些汇聚着心血与汗水的检查成果,凝结成4份执法检查报告,先后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引起广泛关注。

  注重把中央、省委的深切关怀传达给贫困群众,又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上,执法检查正成为依法实现和维护贫困群众利益、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发展的“利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