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织就“三农”新梦想

28.12.2014  16:33

渠县大力建设农村水网、路网、田网、林网

□吴作彬  杨东  廖亚飞  记者  曾实
        12月12日,渠县渠南乡大山村二组村民桑勤建起了个大早。头天晚上,儿子打电话说春节回家的票已订好,老桑既高兴又忐忑,天刚亮就到地里转悠。血橙明年挂果,林下间种的菜长出新叶,新建蓄水池和引水渠道已竣工……桑勤建盘算把儿子留下来:“现在条件好,回家搞产业。”“十二五”以来,当地紧扣2647个新村规划,编制实施了以十大片区安全饮水体系为核心的“水网”、以932公里县乡道路为核心的“路网”、以38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核心的“田网”、以20万亩产业林基地为核心的“林网”等专项规划,为“桑勤建们”圆梦筑平台。
织水网:建成首座光伏提灌站
        “安装好这块太阳能板,就可以试机抽水了。”在渠县屏西乡林湾村太阳能提灌站建设现场,施工负责人张东告诉记者,这是渠县首座光伏提灌站,从山下的必丰水库提水,能保证2000亩核桃基地及林下作物浇灌。
        屏西乡属深丘地貌,缺水是当地发展“瓶颈”。近年来,县级相关部门配套修建了蓄水池、沟渠等水利设施,改变了“水荒”局面。
        “每座蓄水池能容水400多立方米,沟渠相连,不怕干旱。”核桃基地里,座座蓄水池由管道连通田间地头。渠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杨志全介绍,为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渠县在水源工程建设、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上下功夫,着力“治水除患、兴水抗旱、节水增效”。“十二五”以来,新建刘家拱桥中型水库1座,完成10座小一型和1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微型水利1125处、渠系配套832公里等,解决了30.2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畅路网:新村全通油路或水泥路
        在渠南乡金桥村12组,一户建新房的村民正在堆放砖块。“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还修了生产便道,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家修新房。”村民魏传建说。
        在渠江三桥施工现场,跨江的主墩柱正进行上部构造施工。这是渠县城市救灾转移和交通组织的重点工程,将连起渠城东城、北城两大城市组团,让城区三条救灾生命通道构成环形救灾大通道。由于连年遭洪灾,渠县迫切需要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  全县规划了城区3条、沿渠江2条救灾生命通道,渠城东城、南城、北城救灾生命通道已完成,渠江西岸、东岸两条沿江生命通道正加紧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疏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十二五”以来,该县完成干线公路改造113公里,新建、改造县乡道路428公里,村道和入户路1704公里,生产道路1250公里,全县所有乡镇和新村聚居点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村、社全部通公路。
丰满田林网:百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助农增收
十二五”以来,渠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2万平方公里,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5万亩,建成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21万亩,带动建成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00万亩。
        在渠南乡大山村,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水相连……电话里,桑勤建告诉儿子,村里将与中滩、屏西打造环形经果林,园区规划建设农家乐、体验区、民俗文化展示点、柑橘系列产品展示等旅游设施,盼着他回来“创业”。
        据渠县农办主任熊中林介绍,通过强化“水网、路网、田网、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渠县已建成“李渡—琅琊”和“渠南—中滩—屏西”两个综合农建示范区,发展了20万亩优质柑橘、10万亩特色黄花、10万亩商品蔬菜、20万亩花椒核桃工业原料林、50万亩优质粮油,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预计今年可达9513元、增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