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携手 为脱贫攻坚加把力

09.09.2016  09:39

 

    业主占比65%、村集体占比5%、协会占比10%、农户占比20%,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近日,笔者在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看到,村里新建的桔橙基地已经完成土地整理,进入了果树栽种阶段。这是仁寿县种植大户徐文科投资的“业主+村集体+协会+农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该模式在通过分红让贫困户增收的同时,还向有发展意愿的农户传授技术,带动大家发展产业增收。
租金+工资多重收入助脱贫
    同意村是市定贫困村,村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虽然有1600亩规模,但缺乏统一标准,种植技术落后。
    八组的陈学明等3户贫困户虽然有劳力,但没有致富门路,有劲没处使,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们将闲置土地22亩流转给了徐文科的基地,可获得每亩260元的年租金,等果树挂果见效后,还能从中分红,预计每年可从每亩土地中获得增收3000元,人均年增收8500元。
    去年,陈学明将家里5亩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并在基地做一些简单活计,每干一天就有50元收入。“去基地除了两个月的草,领到的工资就比我种一年地的收入还高了。等基地见效后,我家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陈学明的笑容里满是对未来的期望。
    依据协议,同意村集体还将从基地年利润中分红5%,预计可达10万元,填补村上集体收入空白。这笔收入将用于修建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模式+技术带动群众一起富
    “大家流转给我的土地将全部种上清见。我给你们承诺租用你们的土地,租金绝不拖欠;欢迎大家来基地上干活,工资绝不克扣;你们要是想跟着种,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我们大家一起赚钱、一起致富……”去年,徐文科来到同意村,聚集村民开座谈会承诺到。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战的‘兵马’,那先进的农业技术就是‘优质粮草’,只有吃饱了饭,‘兵马’才好打仗。”徐文科从事清见种植研究20余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及省、市、县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长期联系,引进2位国家级栽培育种专家,培养农技人才,为基地提供“产学研”相结合、“繁育推”一体化的技术支持。
    “业主+村集体+协会+农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就是业主租用土地,村集体进行协调,协会负责管理,业主占比65%、村集体占比5%、协会占比10%、农户占比20%,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在这种模式下除能享有年终利润20%的分红外,还享有土地流转收益、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合理间种收入和基地的务工收入等,能极大鼓舞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同时促进当地农产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真正实现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助农脱贫。”徐文科说。
    徐文科介绍,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以特色种植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创业、典型带动、造福惠民”的总体思路,辐射新技术、新模式,达到解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一同发展产业增收的目的。
(钟烨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