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引领成都发展新常态
刘洋
目前正值成都“两会”,一件成都全市政治生活的大事,备受关注。这是一次为成都这座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发展问计把脉的重要会议,关注成都发展的人应该不会错过。11日,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组讨论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用新理念开创新局面、用新举措实现新目标、用新科技登上新台阶、用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的“四新”要求。怎么看这“四新”?
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又增加了5组词语,进一步深化了新理念,成为地方新常态下发展的指引。从中央的判断分析,新理念将贯穿整个“十三五”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思想解放和转换是激发活力的先导,就如小平同志92南巡讲话,破除了思想禁锢,让左右摇摆归位,国家进入了腾飞时期。新常态下,发展正经历带着痛苦的转型,要实现华丽转身,新理念的指引迫切、必需。成都市作为国家发展大棋盘的一个重要城市,和大局大势承之一脉,树立五大新理念,转换执政思维,才能在新常态下,抢得先机,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新理念是思想认识层面,只有通过具体措施方可落地。“四新”中用新举措实现新目标,结合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既体现中央要求,同时又结合了成都自身发展特色和角色。成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成都制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化城市建设等7个2025规划,是具体的落实措施,是重点发展的导向。
创新怎么干?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首位。创新并非新提法,但在我们发展迈向新阶段,摆脱旧有的发展思路、方式、模式上,创新瞄准“新”,需要“创”,就显得尤为重要。黄新初指出,要以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取得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大带动力的科技成果。载体有了,方向有了,对象有了,更期待最后创新的结果。
产业怎么干?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产能过剩且无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如钢铁、煤炭等,上了可能成为经济的包袱,死的可能性还很大,是去产能的重点对象。难怪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人民日报头版谈经济形势文章中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让那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尽快入土为安。经济要转型就是这么残酷。成都的重点在哪?黄新初指出,要集中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积极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放眼成都,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产业已达千亿规模,要保持发展速度,实现定下的目标,这些还远远不够,上述产业发展重点必须尽快形成支撑。方向有了,赶路吧。
新型城镇化怎么干?中央才开了个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足见其重要,为城市怎么建提要求、开药方。在成都的五大兴市战略里有一个是“立城优城”。这里包含两个城区的大城,形成双核。重新立一个新城——天府新区这个国家级新区,再造一个新成都。另一个是优化老城,通过“北改”、“四改六治理”等,让老城焕发新活力。当然,成都周边还有很多卫星城和中小城市,将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黄新初还指出,在改革开放方面,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更大力度深化各项重点改革,释放更大改革红利。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和平安成都建设,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再看用新科技登上新台阶。关键就是要加快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通过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更多高新技术领军人物、高端产业领军企业。
最后看用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新形势下,新贡献谁来担当。想必离不开成都这座城市所有市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智慧思考,建言献策。成都这座千年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蓬勃发展,对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和喜欢这座城市的人来说,都将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