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二 未来咋发展

27.03.2015  11:10

    “我马上要70岁了,百年之后我不能保证我的子孙还会继承这项事业。”3月26日,《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第七天,在国家文物局负责人来到成都与非国有博物馆代表座谈时,乐山华夏蜜蜂博物馆馆长巫锡成犯愁地说。《博物馆条例》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地位和属性,并提出在设立条件、管理监督、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这对于非国有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过,参会代表认为,要实现“一视同仁”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介绍,以“”为统计单位,四川省非国有博物馆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以“”为统计单位,成都市非国有博物馆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定位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的组织”,教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发挥教育作用,四川很多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提前做到了《条例》的要求。”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说。

    乐山华夏蜜蜂博物馆的主要接待人群是青少年。这里收藏了1000多类蜜蜂标本,是68岁的养蜂人巫锡成所创。他不仅免费开放博物馆,还时常给前来参观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很多非国有博物馆都靠馆长一人之力支撑,若馆长个人爱好转移了又怎么办?”多名参会代表呼吁,非国有博物馆不能这样消亡,部分博物馆提出希望将来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接手。

    座谈会上,经费短缺成为许多非国有博物馆提出的共同问题。大部分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依靠创办者的其他产业收入,例如青神竹编博物馆虽然收门票,但10元/人的门票不足以支撑博物馆运营,博物馆维系仍依靠馆长陈云华的竹编企业。

    成都华西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是一名纯粹的昆虫研究爱好者,去年博物馆600万元的开销基本靠争取各种科研项目及相关补贴,“许多省外甚至国外机构邀请我们走出去办展,然而因经费问题始终没能成行。”赵力说。

    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说,四川非国有博物馆提出的问题是普遍问题。《博物馆条例》要求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不分亲疏”,接下来相关部门会在资金补贴、人员培训、保护修护等方面出台具体举措。针对非国有博物馆提出的“后继无人”问题,他鼓励踊跃尝试理事会制度,“鼓励发展与规范发展同样重要,希望非国有博物馆能逐渐进入规范运营的社会化轨道,这有助于自身的持续发展。

    光靠馆长“管不好”民办博物馆,这既是政府的问题,也是“馆长们”自身的问题。(记者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