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神:李宝强三新助力脱贫攻坚

18.04.2016  13:45

四川在线消息 距离青神县城大约10公里的市级贫困村天池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面积7.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76人。去年8月,在眉山市纪委工作的李宝强来到天池村任“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以来,李宝强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打底、产业发展带动、分类施策脱贫”三个方面入手,在这个深丘山村因地制宜创造出“三个新”。

整合资源,基础设施有新变化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健全的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核心。重申村两委岗位职责,明确各项职责的权限范围、履职流程。结合脱贫攻坚重新修改党支部、支部书记职责内容。带动后进力量,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预备党员1名。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按照“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基础设施跟着扶贫走”的思路主动“走上去”。争取到扶贫、产业项目10个,资金560余万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脱贫攻坚以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0万余元,完成产业环线道路建设5公里,土地整理400余亩,整治山坪塘8口,新修石河堰2道,为全村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有新模式

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通过前期走访摸底,确定了全村产业发展方向,即依托业主发展现代农业;依托网络发展生态养殖业。编制《天池村扶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统筹全村产业发展,形成万亩竹海基地、现代观光农业、生态林下养殖、草药种植基地等8个产业项目。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探索试点“生态立体循环”模式,打造“生态养殖旅游新画卷”。为了让全村群众真正脱贫,第一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成立天池农家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结合天池村的地势特点,依托毗邻中岩寺景区、青神竹海等旅游优势,流转土地成片打造生态种养殖立体发展模式。即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下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发动群众以自有土地入股:梯顶栽种杂柑,树下发展低矮经济作物;梯中栽种桃树,树下发展林下养鸡;梯下发展中药材种植,并兼顾药用性和观赏性;梯沟修建堰塘,饲养生态鱼和少量的鸭、鹅等。目前,一期规划的800亩生态园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

三是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协调各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及企业主抱团发展。首批电子商务服务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经济组织产品均可上线交易。以村集体名义注册“天池”商标,设计具有“天池”特色的包装,提供给各经济组织使用,统一打造品牌。

分类施策,精准脱贫有新办法

一是以精准为导向。建立《天池村贫困户管理台账》,涵盖贫困户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贫困户需求及帮扶措施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对政策项目资金按“五个一批”精准分解到帮扶对象。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以产业为抓手。依托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为了让该村63户贫困户、176人都能全部实现脱贫,第一书记率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摸清情况后,鼓励大家发展“致富小产业”。融入农村电商项目,大力推进“互联网+”战略。托首批农村电商示范点项目,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以适应市场新常态,争取将群众的生态农产品卖得更远、卖的更好。引进农产品溯源系统发展小微经济,即组织贫困户利用自家院落周围自然条件喂养跑山鸡,由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已向贫困户右发放鸡苗5000只,实现所有贫困户增收2000元左右。

三是以纪律为保障。实行党务村务全面公开,建立村干部轮班制、第一书记坐班制,并把坐班情况进行公示。第一书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讲廉政党课3次,约谈村干部10人次。发挥好村级财务监督小组监督作用,对每一笔项目资金进行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精准,干部干成事、不出事。(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