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雕塑家用"苦"迷倒世人

11.10.2014  09:19

 

李先海正在创作《苦旅共甘泉》。

    9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艺术展在山西太原举行,四川省雕塑家李先海凭借《圣殿烛光下的婚礼》入选。从1999年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以来,李先海的作品15年间获奖无数,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上海雕塑艺术馆、中央电视台等收藏。

    李先海的雕塑艺术,可用“”来概括。其创作之路充满了艰辛与磨难,反映到他屡获大奖的《小川戏》《四川老茶馆》《苦旅共甘泉》等作品中,则形成了饱经沧桑、枯瘦苦涩的审美特色,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a 【风格之苦】入藏中国美术馆的枯瘦之美

    李先海的家位于成都三圣乡,二楼的几个大房间中,摆放着历年创作的乌木雕塑作品《小川戏》《股市风云》《巴山老腊肉》等。这些雕塑大都表现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生活,很少涉及现代题材。“雕塑界对民国时期不太关注,我想抓住这个空白点。”李先海说。

    李先海的雕塑总是呈现出枯瘦、苦涩的风格:人物形象身材颀长、骨节突出、细胳膊细腿,如果咧开嘴巴,则必定露出满口歪斜的牙齿。即使是《》这件表现夫妻两人“煲电话粥”的作品,也不难从人物面部表情中读出历经沧桑之后的隐忍。

    “每次参加展览,我的作品就算不贴标签,观众也能远远地辨认出来。”李先海说,自己在创作中不做草图和小样,根据乌木原料自身的肌理效果发挥,将创作激情一气呵成。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便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四川老茶馆》和《苦旅共甘泉》。

    “从民国时期到现在,成都的茶馆文化都很发达。”李先海说,他常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对茶馆中的众生相印象尤其深刻,于是便萌生了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想法。2006年,他开始创作《四川老茶馆》,两个月时间完成5件雕塑组成的群雕,分别表现倒水、端茶、算账、吃面、喝茶的人物形象。次年,《四川老茶馆》参加浙江东阳举行的中国木雕创作大赛,一举斩获金奖。

    《苦旅共甘泉》则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农村教书先生与妻子患难与共的感人场景。昏黄的油灯下,两人分坐左右两张椅子,教书先生正在用功读书,妻子则默默纳着鞋底。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苦旅共甘泉》相濡以沫的真挚情谊令观众和评委动容,荣获雕塑类最高奖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