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野鸟大观:大的拼颜值 小的玩情商

10.11.2017  10:25

  停驻在成都青龙湖湿地边缘林地的大杜鹃。 赵一丁摄

  唐家河红腹锦鸡。 邓建新摄

  耗时两年推出的《野鸟漫画图鉴》,将四川省有记录的游禽和涉禽共153种,猛禽、攀禽和陆禽共148种悉数收入书中

  本报记者肖姗姗

  “哥们儿,在四川没见过你啊?”“我住得更靠南。”“你穿那么厚,不热么?”“我是从西伯利亚来的,只带了这么一套衣服。”……近日,天地出版社推出的科普读物《野鸟漫画图鉴》(以下简称《图鉴》),走起“卖萌”路线,除了手绘“萌萌哒”野鸟形象,还拟人化地让每只鸟都开口说话……

  该书由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主编。成都观鸟会副理事长巫嘉伟联手中国科学院鸟类学硕士杨小农等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观鸟经验,耗时两年,手绘笔写,将科学与趣味巧妙结合,推出这两本图鉴。第一本,记录了截至2013年,四川省有记录的游禽和涉禽共153种;第二本,记录了截至2016年,四川省有记录的猛禽、攀禽和陆禽148种。接下来还要出两本关于鸣禽的图鉴,巫嘉伟直言:“这将是迄今对四川鸟类收集最全的图书。

  若尔盖凤头雀莺。 董磊摄

  1

  740种野鸟将悉数入书

  四川省地理位置独特,除了沙漠和海洋环境,其他自然环境几乎都可以在境内找到,这为野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而不同的鸟类情态、习性各异。

  猛禽为掠食性鸟类;攀禽,其鸟喙、羽毛和趾型等因攀缘而有所特化;陆禽,多在地面活动。据巫嘉伟介绍,猛禽、攀禽和陆禽大部分为中大型鸟类,它们的共性除了体型,还有个特点就是,漂亮。在甘孜州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地方,能看到体形70厘米的白尾梢虹雉,全身散发着紫色和绿色的光泽,特别是雄鸟,显得尤其华丽。同样漂亮的,还有绿尾虹雉,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尾巴张开时,如孔雀开屏般,划出一道彩虹,在大邑、平武、青川、北川、九寨沟等地都能捕捉到它们美丽的身影。

  相比之下,游禽和涉禽(俗称水鸟)的个子小,但“古灵精怪”得多,比如一种叫瓣蹼鹬的娇小鹬类,是广汉鸭子河的“常旅客”,体形只有18厘米。在《野鸟漫画图鉴》上,巫嘉伟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瓣蹼鹬在河面上打着转,一只体形巨大的赤麻鸭拿着放大镜问:“咦,你们在找什么吃呢?”一只瓣蹼鹬回答道:“虫子啊!难道你没看到?”巫嘉伟笑道:“它们找的一般的水鸟都看不到,就是水面细小的‘咩咩蚊’。”像中贼鸥这种名字中带“”的鸟,则天生就是靠抢食过活。

  按照巫嘉伟的计划,是要将四川有历史科学记录以来的740种野鸟都结集成书,“目前推出了前两本,接下来还要再出两本,主要是鸣禽,大概有400多种。相对于其他鸟来说,鸣禽类有很多鸟,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四川是特有鸟类和珍稀鸟类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特有鸟类有暗色鸦雀、三趾鸦雀、四川旋木雀等,珍稀鸟类有金胸歌鸲、黑喉歌鸲和棕头歌鸲等。

  黑喉歌鸲。 何屹摄

  2

  四川是个“观鸟天堂

  全世界的鸟类,共有一万多种,10多年来,巫嘉伟的足迹遍布16个国家。“在中国,观赏到800多种,在国外,观赏到2500多种。”巫嘉伟笑言,四川是观鸟的天堂,因为仅四川境内,有记录的鸟类就有740多种。

  “《图鉴》上的鸟类,我几乎都看到过。”巫嘉伟介绍,每年的5月至6月是最经典的观鸟时间。有个绝佳的路线,“由北到南,从若尔盖、红原、九寨沟,一直往下走,到卧龙保护区,再往下,以前会去峨眉山和瓦屋山,现在则去喇叭河、龙苍沟……”如果够专业,运气好,在这些观鸟地,仅用两个星期时间,就可以观赏到300种左右的鸟类。长期在野外研究鸟类生态的杨小农,也给出意见:“卧龙、巴郎山应当算世界级的观鸟地,有丰富的雉类。瓦屋山、峨眉山和荥经龙苍沟区域是鹛类、鸦雀和莺类最丰富的区域。若尔盖湿地及其中分布的林区有很多特有物种。水鸟迁徙季节,德阳旌湖、广汉鸭子河、青龙湖及盆地内河流湖泊都是很不错的观鸟点。

  巫嘉伟还大力推荐成都市内的观鸟点。他说,2014年,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及成都观鸟会发布《成都市区观鸟指南》第二版,“提供了成都123种鸟类信息,并推荐了30个观鸟地点。”在这些观鸟地点中,有一个既不是公园,也不是森林的地方——四川大学。

  巫嘉伟说,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有一片小树林,“那里是全国观鸟爱好者心中的天堂,被称为‘天使林’。”成都观鸟会做过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外观鸟爱好者在川大望江校区观察到的野生鸟类已经超过200种。其中,在这里观测到的橙头地鸫、白眉鸫、蓝喉仙鹟、山蓝仙鹟、黑喉歌鸲等,刷新了四川鸟类观察新纪录。2015年,经过来自瑞典、中国、美国、英国和越南5国的16位科研人员,花费3年,最终确定的鸟类新种——四川短翅莺,也是在川大被拍到的。

  九寨沟四川林鸮。 唐军

  3

  珍稀野鸟频频展翅在成都

  留鸟以原住民的身份在城市坚守,而不少“过境旅客”——珍稀候鸟也被频频发现在成都的天空飞翔。

  白头鹎、黑颈鹤……“这些留鸟以原住民的身份,生活繁衍在城市中距离人类不到一百米的某些地方,面对阴冷的冬天,匮乏的食物,它们依然选择坚守来适应城市的湿地、社区的林地。”巫嘉伟感叹道,“严格来说,还没有发现哪一种留鸟在四川灭绝了,所以《图鉴》上的留鸟,目前在四川都能看到。

  而过境的候鸟则不乏稀奇之类。2012年5月2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一个长满青苔的老墙旁,惊现一只黑白色的鸟,巫嘉伟用相机抢下它的身影。而就是这一次快门的按下,轰动了全世界。“它叫黑喉歌鸲,它是过去从未被记录的物种,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不超过20个目击记录。

  此外,巫嘉伟还记录下7只火烈鸟在四川越冬的身影,那是2012年11月4日下午,在广汉鸭子河,一群白色苍鹭中站着一只与众不同的鸟。灰色的嘴,形似靴,颈甚长,浅褐色的翅膀边缘带着一点红色。高约一米,一双细长的腿优雅地站在浅滩上,头微微上昂。“大红鹳?”巫嘉伟觉得不可能,因为大红鹳(又名“大火烈鸟”)在中国并无分布,在国内非常罕见。巫嘉伟赶紧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最终确定这就是一只大红鹳!这也是大红鹳首次被发现现身成都平原。

  2015年11月19日,在成都市金堂县梅林公园附近的沱江水域,又再次发现6只大红鹳。要知道,近20年里,野生大红鹳在中国极少有记录,却对成都如此念念不忘。巫嘉伟分析,从中亚繁殖的野生大红鹳往印度等地迁徙,在翻越高原和雪山时,一些未成年的大红鹳体力和能力有限,无法翻越,可能就选择在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歇歇脚。“这两次观察,也打破了大红鹳是非洲独有的说法,证明大红鹳的飞行路线,其中有一站就是在四川。

  唐家河绿尾虹雉。 董磊摄 本文图片均由西南山地摄影师提供

   【延伸】

  观鸟准备全攻略

  观鸟需要掌握技巧。适宜的天气、给力的望远镜、巧妙的“隐蔽色”衣服一个都不能少。

  巫嘉伟观鸟,首先是听。“靠声音去辨认,是什么鸟,在哪里,接下来,才能找准目标,去观察它们。”在巫嘉伟的手机上,录满了各种各样的鸟叫,逐个播放出来聆听,会发现很多奇特的叫声,而最神奇的,当属一种叫“四川短翅莺”的鸟,因为它叫声奇特,让科学家直到2015年才对其正式命名,在这之前,没人知道,发出那样一种叫声的,不是虫,是一只鸟!“它黄黄的,小小的,很不起眼,飞一下,跳一下,然后钻进草丛,像老鼠一样。”巫嘉伟打开手机,一串像知了的叫声传了出来,“从草丛边过,都以为是虫在叫。

  要观鸟,天气很重要。杨小农介绍:“严格来说,阳光灿烂的晴朗天气并不利于观鸟,太阳一大,鸟就躲在林子里面,温度高,它们就会犯困,就会睡觉。所以,最好是阴天,下点小雨都无所谓,只要不是风雨交加。那样,鸟才会出来觅食,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它们。

  但野外的鸟很小,怎么看?这就需要给力的望远镜了。“一部双筒望远镜是必需装备,一定要是观鸟望远镜,倍数不能大,8-15倍或者7-15倍。如果还想观察更远的野鸟,尤其是水鸟,一台单筒望远镜则是更好的选择。”巫嘉伟说。此外,走在大山林间或者河道湖畔,最好是穿一双防滑防水、易徒步的鞋子,“如果是在森林和大山上观鸟,融入环境的衣着也很重要,鸟儿都懂得穿一身保护色呢!”最后,巫嘉伟还特别提醒,在观鸟过程中,如果需要拍照,千万不能使用闪光灯,而且时间不宜过长,“不打扰,才是爱鸟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