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智能化箱式变电站 独揽三项国家专利

19.09.2014  01:40

四川大尔电气领衔开发的“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的智能化箱式变电站”今日,在四川内江市相关领导和科技等专家人员的见证下,向全国发布。

一个小小的平板电脑就可操作多个,无限距离的远程变电站。

工人正在车间的工作台上,安装“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的智能化箱式变电站”。

      中新四川网9月18日电(王爵)18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经过长达3年的潜心研发,由四川首批智能化变电站成套设备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四川大尔电气领衔开发的“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的智能化箱式变电站”近日独揽三项国家专利,今日上午,在四川内江正式面向全国首次发布这项国家专利技术成果。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后,在办公室轻轻一点鼠标,几百公里之外的变电站运行情况就尽在掌握之中,一概实现远程智能化操控!该技术成果的面市,将有效解决之前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控、集中管理难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将大大提高国内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箱式变电站是一种将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由工厂预装在箱体内的可移动户外变电站,具有节地、节电、紧凑型、小型化、无人值守、美观、环保等优点,它被广泛用于城市、社区、乡镇、矿山、工厂等,但也存在离散分别广、集中管理特别是对偏远地区远程管理难等问题。随着现代移动通信传输技术、大计算、云技术、电子传感、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离散分别的箱式变电站进行远程、集中管理和控制变成可能,它将有效解决了箱式变电站的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更大幅度节约了人力和投资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开发的智能化箱变多使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存在集控能力差、施工和维护成本高的弱点;采用GPRS进行数据传输,也存在传输速度慢、可靠性能差的不足。而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的智能化箱式变电站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技术(3G/4G)来实现智能化箱式变电站“四遥”功能,完成智能箱式变电站环网供电时,在上位机的控制下,可实现故障区段自动定位、故障切除、负荷转带、网络重构等,从而保证快速恢复送电。
  另外,该项技术通过VNP隧道加密技术的应用,在Internet上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通道,基于硬件的数据一次一密的加密功能,将保密数据加密后在隧道上传输,解决了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问题,确保网络互联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集成系统,能够实现一台主控系统完成对多台箱变(128台并可扩展至256台)和远距离的传输、控制和管理;并具有自主开发的无源无线测温系统和采集控制单元,能够对箱变的高压设备、变压器、低压设备电量、温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有效提供传输数据,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据四川大尔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武介绍,该技术成果可广泛用于城市、农村、公路、铁路、机场、码头,也用于工厂、矿山、企业、机关、学校、军营等,一台主控系统可完成对一条高速公路、一个县所有变电站的监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比如四川阿坝、甘孜有些乡镇十分偏远,以前实地对这些乡镇的变电站实施监管十分费力,今后运用该项技术成果后都可实现远程集中管理,十分高效便捷!
  据行内专家透露,四川省科技厅近日在成都组织西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甑威、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郭伟教授等专家组对该项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该技术成果在箱式变电站的智能集成系统和应用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