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同胞易地搬迁 脱贫致富

09.03.2017  10:34

 

  【解说】四川省阿坝州有很多区县乡村在2016年以前都属极度贫困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区位优势不明显,底子薄积累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了制约当地百姓脱贫的阻碍。经过政府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不少藏族同胞从高山区搬到了新村,不仅远离了艰苦的环境,还结合周围旅游资源依托新村较完善的硬件基础,有效将搬迁脱贫和旅游扶贫相结合。

  3月8日,记者在阿坝州黑水县沙石乡甲足村看到了一幅怡人心脾、色彩斑斓的画面,每家每户墙上都用色彩进行精美的装点,藏家小院、五彩经幡和极具藏家特色的餐饮、住宿散落在整个村寨。甲足村村民三郎罗尔基告诉记者,整个村子是从高山区陆续搬下来到新村,不仅远离了那个艰苦的环境还依托周围景区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

  【同期】(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沙石乡甲足村村民三郎罗尔基)(原来)我们山上住很苦的,什么吃的用的都是背上去,很艰苦。现在我们搬迁下来,在政府给我们扶持帮助下现在全村搬下来了,你看很漂亮很好看。我们是做接待游客(生意),接待游客我们去年收入还是可以,今年挣了4万到5万块钱,这个收入我们也很高兴。

  【解说】在距离甲足村近两百公里的红原县邛溪镇达格龙村,这里平均海拔高3500米,当地居民主要以传统畜牧业为主,收入微薄,还有不少贫困家庭生活艰难,很多贫困妇女一人要扛起一个家庭的生活。毛毡企业负责人西格苍发现了当地牦牛绒的市场前景,就在当地开办了牦牛绒纺织品的加工。西格苍告诉记者,自己的初衷就是想把家乡产业特色传播出去,不仅为当地贫困妇女提供就地务工机会,让她们既能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好家庭。

  【同期】(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毛毡企业负责人西格苍)(红原县)当地是有牦牛,然后我们可以在当地取材,一方面可以减轻当地老百姓有些经济上的压力。我们这里(员工)90%是当地的妇女,没有草场没有牛的妇女,在这些地方让她们都有工作,在自己家门口做一些工作,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解说】达格龙村村民格日措正熟练地纺编着牦牛绒,她向记者表示,自己家里孩子还小老人身体不好,为了照顾家庭她没办法外出务工,现在的工作收入稳定而且还能同时照顾家庭,她很开心。

  【同期】(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达格龙村村民格日措)我要去远的地方打工也不现实,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很小的孩子,所以说离开家很远去打工或者到宾馆饭店这种比较脱离家庭的工作,对我来说不现实。这块的收入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同时能够照顾家庭,家里房子之前被火烧了所以家里挺苦,这个工作比较稳定劳动量不大,我觉得非常好还能同时照顾家庭。

  吕杨 四川阿坝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