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英烈柴意新之子 受邀观礼大阅兵

31.08.2015  10:36

柴意新旧照。

1985年民政部颁发的柴意新革命烈士证明。

8月21日晚,自贡自流井区一民居,74岁的李桂兰收到一条来自北京的信息:已经下飞机,平安到达北京。看到信息后,她知道丈夫柴陵华已平安到达北京。

作为川军抗日英烈柴意新之子,柴陵华将观礼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老柴说,这是国家对川籍军人参加抗战的认可!他代表的不仅是父亲柴意新,更是代表了当年的300多万抗战川军。”李桂兰说。

收到邀请观礼大阅兵好几晚都睡不着觉

“女儿陪他去的北京,走的时候,两个人都很激动。”8月28日上午11点,柴陵华夫人李桂兰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自从18日左右得知消息,要前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后,柴陵华就特别兴奋,“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李桂兰说,消息确认后,柴陵华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柴意新,“他对着父亲柴意新的肖像,说了半天话。如果柴意新还活着,说不定就能带着一帮垂垂老矣的169团老兵,一起参加阅兵式呢!”

得知8月21日就要动身前往北京后,柴陵华和女儿就忙着收拾行李。“两父女都像孩子,商量要拿什么,怎么穿。”李桂兰说,如果不是因为腿脚最近出了点问题,她也很想陪他们去一趟,“毕竟和老柴一起过了大半辈子,我知道他关心与父亲有关的所有东西,这次能代表柴意新前往北京,他心里十分感谢国家。他说,这次是代表了当年血守常德牺牲的将士前往北京的,他心里的责任很沉重!”

一封革命烈士证明书为父亲自豪也遗憾

去年,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国民革命军74军57师169团团长柴意新名列其中。

早在1985年,一封由民政部正式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就已经发放到柴陵华手里。如今,距离其父牺牲,已经过去了70多年。证书这样写着:“柴意新同志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每次拿着这份“沉甸甸”的证书,柴陵华都会想到父亲柴意新。“这是父亲用生命换来的,拿着它就像父亲在我身边。”今年7月,记者与柴陵华取得了联系,据他回忆,“自从父亲牺牲以后,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他的照片,也没找到他的墓在哪儿。”直到去年,在常德热心志愿者等多方帮助下,78岁的柴陵华才得知当年埋葬父亲的具体位置,而这已时隔70多年。“每年的清明和忌日,他都面向常德方向,祭拜父亲。”李桂兰叹了口气,去年他们第一次踏上常德土地,来到柴意新将军坟前,“他跪在坟前,抹着眼泪,对着父亲的墓说了好长的话。”

浴血奋战誓死守常德 169团将士壮烈牺牲

“有关父亲的记忆都停留在了7岁以前。”柴陵华说,在他7岁那年,他从亲人口中得知,父亲柴意新在常德会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常德会战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钟云鹏说,抗战8年中,能不靠美国援助就能与日军几乎打成平手的中国军队,74军算一支,而其中的虎贲57师更是佼佼者,“常德会战就是一场精锐对精锐的血战!”

1943年,日军集结3万重兵进攻常德,负责坚守常德的正是74军。

“当时柴意新所率的169团,负责坚守常德东部,作为右路防守。”钟云鹏说,日军最先进攻的正是右路,“常德会战的第一枪也就是在那里打响的。”

一直坚守16个昼夜后,在日军装备优势的情况下,常德被炸开缺口。“柴意新掩护部队成功突围后,他并没有走,而是率领52名战士,为突围部队作掩护,继续坚守在城内。”钟云鹏描述,直至战斗到最后一刻,柴意新仍留在城内,最终壮烈牺牲,“那一场战斗,我方伤亡5000余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父亲和川军士兵,用血肉践行了守城誓言。”柴陵华说。

烈士档案/

柴意新,四川南充人。1935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历任连、营、团长。

1943年,任74军58师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

1943年11月,柴意新奉命守常德,与敌人血战16个昼夜。12月3日黎明,柴意新掩护部队冲锋后,仍坚守常德,壮烈牺牲。在常德会战胜利后,其遗体安葬于常德市“陆军74军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并追授中将军衔。

四川省人民政府1985年5月22日川政民政(1985)69号追认柴意新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柴意新被民政部收入第一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