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四川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创业率首超全国水平

16.02.2015  11:24

     ——全省人才事业发展综述

    2月13日下午,四川金牛宾馆俱乐部内英才汇聚,处处洋溢着热烈和睦、喜气洋洋的气氛。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代表争先发言,为治蜀兴川特别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省献计献策,不时和参加座谈的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等省领导互动,将会议推向一个一个高潮。直到傍晚已近,王东明、魏宏等省领导和与会代表逐一握手、依依惜别。

    这是全省高层次人才迎新春座谈会的侧影。当天上午,王东明还专程前往四川大学看望慰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魏宏、柯尊平和其他省委、省政府领导,纷纷前往看望慰问部分高层次人才代表。如此大规模的看望慰问人才活动,在全省人才发展史上还是首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基于“六个基本判断”,作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决策部署,特别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新时期治蜀兴川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经济抓创新”的理念,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贴近地方发展战略需要、贴近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引才育才用才,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治蜀兴川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支持创新 鼓励创业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全省人才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新趋势,积极推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提高人才发展与创新驱动的融合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

    ——挖掘开发现有人才资源释放“人才红利”。四川科教资源丰富,有各类高校107所,每年高校毕业生30多万,但大学生创业率仅为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把这笔宝贵资源留住、激活和用好,四川出台专门意见,构建起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完整政策扶持链条。去年,支持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和9个示范园,带动建成俱乐部38个,推动6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构建产学研联盟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全省建成国家级产业园区14个、省级园区46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企业技术中心58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0个、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293个,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4万多名高端人才在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积极创建“人才特区”激发人才活力。重点支持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等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区,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人才试验区,探索人才管理改革新模式。

    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绵阳科技城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序列,实施4项中关村试点政策;省政府出台支持天府新区建设发展若干政策,允许鼓励天府新区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一系列颇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使我省人才工作与创新驱动紧密契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充分对接,有力助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开放引才 战略育才

    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推进四川跨越发展,必须放眼世界,扩大开放,以开放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2013年9月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作出了大规模引进培养优秀人才的部署。全省人才工作围绕“走出去”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增强人才工作开放度,以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广纳天下英才助川发展。

    ——开展全球招才引智活动,形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的开放引才格局。积极“走出去”招才,王东明、魏宏等省领导出访时,积极宣传推介四川,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去年,省委组织部先后组织4个专业团队赴欧美招才引智,建立8个海外引才工作站、聘请52名海外顾问“以才引才”。广泛“请进来”引才,省委、省政府每年在西博会期间举办“海外高新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累计促成720余名海外人才签约和300亿元海外高新科技项目落户四川。

    ——加强省校战略合作,形成人才引进、干部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全方位合作体系。去年,我省与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规模组团赴清华、北大开展现场招聘,吸引大批首都高校优秀大学毕业生签约四川。去年,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来川选调生总数228名。今年,截至目前已签约427名选调生,其中今年选调来川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占2015届清华选调生总数近1/4,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去年以来,我省企事业单位还从全国知名高校引进136名优秀大学毕业生。

    ——加强优秀人才战略储备,形成递进式培养、个性化扶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高起点培养科技型企业家、未来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新生代企业家,每年投入近千万元培训中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造就新一代“川商”。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支撑“四川制造”的技能人才队伍,去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万余名。持续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遴选、培训各类优秀年轻干部人才1.9万人,优秀干部人才战略储备初具规模,为干部选拔提供了一池活水。

    截至去年底,我省通过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支持引进441名高端人才和33个顶尖团队,“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企业(产业)”的裂变效应逐步显现。与此同时,通过院士培养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天府科技英才支持计划等,培养造就了一支以58名两院院士、2200余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本土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机制 人尽其才

    改革创新是时代主题,也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动力源泉。我省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从破解一个个制约人才事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入手,积极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局面。

    ——完善选拔交流机制,畅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省委面向央企和上市公司市场化选聘12名高管、27名中层正职管理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任职,从省内国有企事业单位分4批选派160名金融、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城建规划等紧缺专业干部人才到市县挂职,积极促进干部人才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功能结构。从全省遴选90名有管理经验和发展潜力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优秀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对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

    ——完善流动配置机制,推动优秀人才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针对大中城市人才密集而基层人才稀缺的问题,制定关于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去年引导教育卫生专业人才1000余名到基层服务,支持基层招录补充3000余名。针对藏区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我省持续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紧缺专业人才支持行动,已分三批从省级部门和16个内地市选派3000余名干部人才对口支援藏区,每年支持藏区和“四大片区”贫困县培训近2000名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人才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策制约和体制机制壁垒,我省出台《关于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的意见》,支持科技人员兼职兼薪和离岗在川创业,积极探索让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享受收益的政策办法,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去年,全省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8.9%。

    以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壁垒,有力推动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全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精准支持 贴心服务

    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我省立足四川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三个留人”,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营造拴心留人、创业圆梦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以及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政治引领团结凝聚优秀人才。注重政治引领和团结凝聚,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四川改革发展事业中来。切实抓好重点园区、高科技企业等人才聚集区党组织建设,加大在优秀人才等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省委组织部发出专门通知,各地各部门采取登门拜访、走访慰问、座谈联谊等形式,广泛开展走访慰问人才活动,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在全省蔚然成风。

    ——坚持以政府投入“撬动”各方集成支持。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投入理念,去年省财政安排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资金28亿元,全省R&D经费投入455亿元,重大人才工程专项经费近6亿元,对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行定向、集成支持。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去年实施产业链重大科技攻关182项、科技成果转化350项,在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钒钛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40项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励,获奖总数居西部第一。

    ——坚持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塑造“软实力”。对海内外引进人才,制定享受特殊工作生活待遇的11条优惠政策;对两院院士、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专家,在政府津贴、医疗体检、休假疗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支持组建省“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和川商俱乐部,设立“千人计划”服务窗口和专家服务中心,及时为各类人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优秀人才在四川舒心生活、安心工作、放心创业。近5年,省“千人计划”服务窗口先后为引进人才协调解决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办理外专证、特约医疗、驾照更换、购买住房、子女选学等问题1300余人次。

    高度重视人才、密切联系人才、真心服务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格局和氛围正在四川全面形成,引导推动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全省“两个跨越”的伟大事业中,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建功立业。(记者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