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瞄准“高质量”军民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瞄准“高质量”
位于德阳市罗江区的四川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军民融合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生产的高科技电工绝缘材料,正被国家电网、中国中车、艾默生、西门子等一批知名企业运用在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高压变频等领域。
目前,罗江区正积极发展以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创建军民融合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高新区。仅在罗江区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像迪弗电工这样有着一手“高质量绝活”的军民融合企业就有37家。
四川其他地区的军民融合项目也纷纷瞄准“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在成都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里的成都芯谷,芯谷孵化器、九芯微、成都华微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今后这里将成为四川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
“成都芯谷肩负着成都市、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的战略背景下,我们有信心、有责任、也有能力把成都芯谷建设好发展好。”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黄立平说。
作为我国西部的军工大省,同时也是中央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将军民融合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核心任务。据德阳市副市长李成金介绍,德阳市在深入贯彻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推动核工业装备制造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德阳市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路径,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核工装备和核技术应用产业转型引导工程实施,并将此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共享科研带来“高效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科技支撑。在中国科技城绵阳,有一大批军民融合领域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众多,但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利用率不高。与此同时,一些中小科技企业有使用科研仪器设备的强烈需求,却苦于缺少仪器设备。
当前“共享经济”火热,能不能让科研资源也“共享”起来?2017年,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绵阳应运而生。
“我们积极参与共享平台完善建设,并通过平台认真做好技术咨询和检测服务,促进地方企业科技创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化分析与无损检测网副主任黄姝珂说。
目前,共享平台已经整合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军工院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军民融合企业、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在内的100余家单位,形成了涵盖材料学、应用化学、仪器分析等领域1万余项指标的检测能力。
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昆明说,公司研制的发电机需要进行电磁干扰检测,过去只能送到北京检测。现在利用共享平台,在绵阳就可以高效率检测了,时间由一个月缩短到一周。
科研潜力和效率得到挖掘,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绵阳市已认定军民融合企业321家,2017年实现总产值1530亿元,占到了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的50%以上。
金融服务助力“高精尖”
7月13日,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四川省委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先行省”这个目标定位,促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四川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支公司,全国首只政府出资引导设立的百亿规模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开辟了天府股权交易中心军民融合特色板块,创建了应收款融资服务等新模式。
不久前,四川证监局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改制上市库等多项措施,共同推进四川资本层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截至目前,四川有军民融合上市公司和挂牌企业29家,占到全省上市企业四分之一,近5年通过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融资近120亿元。
根据《合作备忘录》,四川证监局和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将在军民融合改革创新、培育市场主体、支持资本运作、强化金融服务支撑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四川省国防科工办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已布局项目39个,落实投资超过430亿元,涉及核动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多个“高精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