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着力夯实粮食生产发展基础
今年,四川省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夯实粮食生产发展基础,力争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80亿斤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考核内容,统筹协调推进,重点督促检查,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67处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再新开工8处。继续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深入开展农机化示范县建设,建设农机化核心示范区100个,新建农机作业道3万公里,机电灌溉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全力以赴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进度,提升质量,落实投入,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剩余的467.5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目标任务。
二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完成率要达到75%以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4.5万人。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建设,新增省级示范社300家、示范场200家,新发展农机合作社200个。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落实种粮大户补贴资金8421万元,对1.3万户种粮大户进行补贴。选择部分县开展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两主体、四个中心”,即规模化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实现一体式发展。
三是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打造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根据区域优势、技术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抓好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生产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以上。建设一批粮食生产示范区。选择粮食产量5亿斤以上的重点县,示范打造一批旱涝保收的稳产区、先进技术的应用区、创新机制的先行区、绿色增产模式的示范区。培育一批适度规模经营专业队。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全程托管、土地股份合作、职业经理人等运行模式,到2020年全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
四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蔬菜、水果、茶叶、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优化粮、经、饲结构,巩固发展“川猪”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和家禽。到2020年,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等产品优质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牛羊兔和家禽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着力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积极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模式。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严格控药、控肥、控添加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着力转变农业增长驱动方式。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组织实施气象保障工程,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防御能力。到2020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均提高3个百分点。着力拓展农业功能。树立现代大农业观,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到2020年,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到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