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

10.04.2015  10:38

秦坤

 

胡斌

 

曹翔

 

王辉荣

 

代恩平

 

鲁鹏

 

左慎宗

 

杨顺德

 

黎同云

 

李勇

 

罗光林

 

冯霖

 

张彦杰

 

三九抗震救灾小分队,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13名职工集体

 

施永清

 

王彩仙

 

张娟

 

刘源

 

四川省军区后勤部警卫班

 

刘鹏

龚勋惠

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101、秦坤,男,34岁,汉族,成都市金牛区有线电视台编导。创办欢行手语公益项目,以快乐时尚的手语教学引领普通人学习简单手语,以方便与聋哑朋友沟通。2011年,为让更多人了解和关心聋哑人,秦坤与他的团队创作推出了公益性视频栏目《欢行手语》,并在全国巡回推广;2013年,秦坤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建立欢行手语分部;2014年,秦坤团队策划组织“欢行爱梦想”等公益圆梦活动,走进汶川县、凉山州、江西九江等地,为当地孩子们带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短短3年多,“欢行手语”已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壮大到联动全国32个城市、100多家手语协会的大家庭。荣获“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全国优秀志愿者”、“志愿助残阳光大使”、“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等称号。
  102、胡斌,男,47岁,汉族,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主任。因儿子为重度脑瘫,从2011年开始,他放弃IT行业优厚待遇工作,创办为重度智障和脑瘫儿童提供托养和教育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从最早的10多名孩子开始到现在,机构每日托养100多位脑瘫、智障、自闭症、唐氏综合症儿童和青少年,为其提供教育、康复和职业训练,同时为500多户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拥有1600多名志愿者,500多位捐款人。他多次举办家长分享会,为智障孩子家长们提供培训,帮助他们的家庭走出心理困境低谷、积极面对未来。他用公平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那些特殊的孩子真实感受到生存的尊严。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感动武侯十大人物”等称号。
  103、曹翔,男,33岁,汉族,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川南城市群公益组织联盟主席、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会长。他将青春与热血全部献给了公益事业,用爱与付出,组建起一支在川南赫赫有名的公益团队—“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他不断洒下爱的种子,彰显着人生的价值所在,温暖着百万盐都人的心。他于2003年成为志愿者,2007年创建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通过12年共计4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积累,带领5万人次义工,为省内外灾区群众、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各类群体约30万人次提供了各类志愿服务。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自贡市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104、王辉荣,女,71岁,汉族,攀枝花市百货公司退休职工。11年来,坚持不懈做好事帮助他人,被社区居民称为“爱心大使”。她先后捐出6万余元,帮助留守儿童、病残少年、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30余人,每年的养老金几乎全部用在了扶贫帮困上。2013年,她建立东区“辉荣志愿者协会”,任会长,常年坚持组织开展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在西海岸综合市场辟出3间房屋建起“辉荣春芽书屋”,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建立起“第二学堂”,常年关爱照顾辅导务工人员孩子生活学习达9800余人次。目前,该协会已有各类志愿者队伍12支,共计500余人。越来越多的“王辉荣”活跃在东区的大街小巷,传递着正能量。2015年协会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105、代恩平,男,31岁,汉族,泸州市叙永县职业高中教师。他用微力量汇聚爱的海洋,资助家乡贫困学生圆读书梦,改变着山区的落后面貌。他放弃在城市的工作,选择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海拔1417米的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坛厂九校任教。他爱洒彝乡,走遍了水潦彝族乡83平方公里的每个村寨。2013年,他调入叙永职高,仍心系山区学子。他先后完成家访300余次,受访学生500余人,圆了107名孩子的上学梦。他组建叙永微公益,聚集零散志愿者,帮助更多山区贫困生。直接或间接为学生带来价值200余万元资助,与爱心网友一起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荣获“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泸州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泸州市最关爱学生老师”、“叙永县十佳爱心人士”等称号。
  106、鲁鹏,男,43岁,汉族,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长。18年来,鲁鹏以充满亲情的爱心温暖着80多名孤寡老人的“夕阳红”,成为他们的“好儿子”;13年来,他以充满乐趣的童心照亮着80多名残障儿童的“成长路”,成为他们的“好爸爸”。面对无依无助的陈大娘和蒋婆婆,他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人的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面对彝族同胞油灯照明和柴火取暖的生活窘境,他冒着严寒冰雪架线装灯,让他们永远告别了无电生活;面对地震之后群众的生活不便,他将自己的帐篷、床垫、食物送给他们,自己却在发电车上坚守了20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感动四川十大人物”等称号。
  107、左慎宗,男,77岁,汉族,广元市剑阁县杨村镇杨垭村村民。他身患残疾,自费10余万元打井找水34年,凿出了蓄水2112立方米的五口大井,免费供给当地村民生活用水,被誉为“铁拐愚公”。杨垭村气候恶劣,十年九旱。8岁时不幸摔断右腿后,他自学缝纫成为村里万元户,致富后力图解决家乡人吃水难问题。1980年,他开始为乡亲们打井找水,先后开凿出三中井、回归井、台澳井、奥运井等5口纪念国家大事的井。34年间,他拄坏了5根铁棍,用坏了13把钢锤、17把手锤、136把锄头,钢凿錾子不计其数,投工2万多个,运出3000多方土石,凿井5口共计2112方。荣获2013年“感动广元十大人物”、2012年“感动剑阁十大人物”、“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

在线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聘德


     王官忠

     

李模林


     胡世平

     

常星


     王占刚

     

刘乔生


     刘志彬

     

李刚领


     罗世福

     

蒲友明


     熊斌

     

李颖


     高志平

     

李建军


     王维新

     

朱家银


     胡昌学

     

邹少坤


     李均

     

刘荣安


     丹林

     朱育德

108、杨顺德,男,61岁,汉族,遂宁市蓬溪县群力乡古桥村村民。14年献血5万多毫升,被誉为“中国徒步行走宣传无偿献血第一人”、“农民献血大王”。2001年4月开始,退伍军人杨顺德肩扛一根扁担,两头挂着“我献血,我快乐”和“走神州万里,倡导无偿献血”的宣传牌和两个装着献血宣传资料的旅行袋,拿一个小喇叭,就这样一路上边无偿献血边进行无偿献血宣传。14年间,他先后走遍西藏、新疆、海南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多个市县、2000多个大小村庄,行程近4万公里。他花掉家里4万多元积蓄,挑断8副扁担、磨破40多双军用胶鞋。荣获“蓬溪县首届道德模范”、“无偿献血金奖”、“无偿献血促进奖”、“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等称号。
  109、黎同云,男,汉族,65岁,乐山市夹江县焉城镇个体理发师。近30年义务理发,用一技之长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用自己的善行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从1985年至今,他凭借手中的推剪,利用节假日,行程4000多公里,为驻夹江、乐山、峨眉山市的部队官兵、武警战士,全县所有乡镇30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和留守儿童,为敬老院、光荣院军烈属,为离退休老红军、老干部,社会上的残疾人和贫困老人等义务理发5万多人次,牺牲休息时间8000多个小时,舍去个人收入20余万元。他关心未成年人,到全县30多所中小学校做事迹报告,每周六到乡镇看望留守儿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乐山市首届道德模范、“四川好人”。
  110、李勇,男,42岁,汉族,南充市南部县三官镇红岩村老幼托管之家负责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不是只有有钱人才能做善事,普通人也能身体力行献爱心。1993年至今,他参加40多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1万多毫升,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近200毫升,资助贫困学生12人,帮扶白血病儿童4人,募捐资金30多万元,多次参与应急抗震救灾,进行了器官捐赠登记。2010年,为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他自筹40多万元资金创办了“三官镇红岩村老幼托管之家”,已托管33名老人,并为老人洗衣,做饭,做护理;接待了三官镇、建兴镇的留守儿童近1000人次。荣获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0年“全国养老机构十大爱心人物”、2008年“四川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1年“南充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111、罗光林,男,59岁,汉族,宜宾市高县可久镇星山村油滩组村民。二夹河起源于高县可久镇腹地,从星山村与红旗小学之间穿流而过。星山村住有十几名学生,他们上学放学,都要趟过河上的简易石桥。不管寒冬腊月、刮风下雨,罗光林每天坚持把孩子们一个个安全地背到河对面,如遇汛期到来,河水上涨,他便用自制的竹筏接送孩子们过河。27年来,从不收取任何报酬,从未发生过孩子因过不了河而影响上学的情况。从年轻小伙到年近花甲的老人,罗光林把人生最美好的27年都奉献给了二夹河,奉献给了当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守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走出去,也守望着孩子们带回来的一条条美好讯息,这样的奉献是最朴实的爱,给社会带来了最真诚的感动!
  112、冯霖,男,37岁,汉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铜钵山村村民。“冯傻儿为了他的消防事业背负了巨大债务,为了大家的安全,他无怨无悔!”乡亲们都这样说。6年前,冯霖卖掉值钱家当筹建了巴中市第一支志愿消防队。卖沙石、跑运输辛苦挣来的钱都花在建营房,买消防水罐车、应急发电车、抢险救援车等消防器材上,总投入超200多万元。为此,他耗尽全部家财,还背负50多万元债务,大家都叫他“冯傻儿”。6年来,冯霖和队员们接警必出,成功灭火30多次,参加玉树地震等救灾救援近500次,防火宣传30多次,而这些都是免费的,队员也是义务帮忙。荣获“首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四川好人”、“巴中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113、张彦杰,女,40岁,汉族,巴中市恩阳区“兔兔爱心助学团”领头人。她是一位癌症病人,一位与9个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的社交家,一位帮扶过6000名学子的“爱心妈妈”。1994年,张彦杰进入大凉山开始了支教、助学生涯;2009年,创建了“巴中爱心助学团队”,汶川地震后,对7个孩子进行为期三年的资助;2010年,为300个彝族孩子募集衣物、棉被3000多件;2012年,经过奔波,上海一助学机构来巴对45个学生进行长期资助;2013年,组织中山大学志愿者前来考察,资助孤儿54个;2014年,联袂川农大举办夏令营,受益学生达200多人;目前,共帮助学生6000多名,被孩子们称为“兔妈妈”。荣获“巴中市优秀志愿者”、“感动巴中2012年度人物”、巴中市“文明示范家庭”、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114、三九抗震救灾小分队,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13名职工集体。他们以前是人民的子弟兵,现在是护卫队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员工。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们便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是我们“最可爱的人”。“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半小时后,他们迅速赶往芦山灾区抢险救灾。在没有自备食物的情况下,他们两天忍饥挨饿,仅靠双手在废墟搜救,只为在黄金救援期营救出更多的人。面临堰塞湖溃坝,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选择坚守。他们身着单薄的衣服,淋着雨水,忍着疲惫,用满是伤口的双手卸完10多吨救灾物资,展示出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14年“四川好人”等称号。
  115、施永清、王彩仙夫妇。施永清,男,享年77岁,汉族,原西昌市五0五电台退休职工。王彩仙,女,76岁,汉族,原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退休职工。一壶开水看似平淡,对很多人来说却像甘霖般及时;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家喻户晓的“开水爷爷”施永清从2004年开始为路人免费烧开水,而这一烧就坚持了整整10年。2014年8月,“开水爷爷”在家中安详离世,之后“开水爷爷”的老伴,76岁的王彩仙老人,义无反顾地提起丈夫生前所拎的水壶,继续为路人送水。如今,“开水爷爷”变成了“开水婆婆”,与人方便的善举仍在继续,感动着身边的人们。王彩仙老人说:“只要身体允许,她会坚持将水送下去!”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榜,“十大感动西昌人物”称号。
  116、张娟,女,22岁,汉族,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12321班学生,财经系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部部长。一个9岁成为孤儿,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维持生活和学业的大学生,用她对藏区儿童的爱和行动诠释了“志愿者”这个词的内涵。她组织发起了6期“情系藏区,放飞梦想”爱心捐赠活动,为贫困山区捐赠衣物两万余件、书籍3000余册、作业本近万个,以及大量学习用具和运动用具等。她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使知木林寄宿制小学30个孩子重返校园。她发动西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组成“益路阳光”高校志愿者联盟,组织志愿者到藏区开展“到村、到家”支教行动。荣获2012-2013学年学院“优秀学生干部”、2012-2013学年学院团委“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
  117、四川省军区后勤部警卫班。他们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勇士,也是乐于助人、可以信赖的军人,他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官兵的时代风采。碰到歹徒飞车抢劫,他们上前与之搏斗,最终将歹徒作案所用的摩托车成功截获,并由此协助警方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锦江区公安分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桩飞车抢夺团伙案;面对持刀歹徒,他们挺身而出,勇救下岗女工;路遇有人行窃,他们应呼而至,在群众的指引下,将劫犯成功抓获,夺回被抢物品。数年来,他们共抓获持刀歹徒10余人、小偷3人,扶贫帮困救助群众20余人,受到驻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名战士荣立二等功,多名战士荣立三等功。
  118、刘源,男,37岁,汉族,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2011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视察高新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称赞刘源坚持善小而为之、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十年来,刘源牢记使命,严守“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誓言,把汗水挥洒在处理百姓用电故障、社区服务的现场;把爱心送到了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留守儿童身边,成为不少空巢老人的“儿子”;把忠诚与勇敢奉献在“5·12”、“4·20”地震、洪灾、泥石流抢险救灾前线,每次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灾区人民送去光明与温暖。荣获“国网公司劳模”、“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为四川省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119、刘鹏,男,33岁,汉族,阿坝州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警训科科长。他是全国20万消防官兵中的普通一员,用实际行动绽放着“助人为乐、竭诚奉献”的光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2013年6月,在探亲归队途中,他乘坐的客车被飞石砸中失去控制,疾速向湍急的河流冲去。生死瞬间他飞身扑向驾驶座,稳稳攥住方向盘向右猛打,使车辆驶向靠山一侧,避免了客车坠河的重大伤亡事故,挽救了32名乘客的生命,自己却被撞飞在地,造成开放性颅脑外伤、胸椎等处骨折和手臂多处外伤。荣获“全国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20、龚勋惠,女,61岁,汉族,成都市锦江区居民。她是一名“渐冻人”,医生给她的判断是最多活3至5年,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与病魔已抗争12年;她不能说话,就通过“全能眼”视控看护系统与人交流,从2013年建立“中华渐冻人之家”和管理“中华融化渐冻人联合会”等4个群开始,她已帮助2000多名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精神安慰、讲解医学知识,并自掏腰包资助许多困难病友,甚至捐出了自己的轮椅。目前,她已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12万字的书激励更多的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和病魔抗争到底。2014年初,她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荣获“中国好人”等称号。
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周聘德,男,45岁,汉族,个体工商户。仗义追凶遇袭,身中五刀不言悔。2013年12月4日晚,周聘德回家途中遇到一对驾车夫妻被抢,他立即冲上去和被抢车主一起驾车追歹徒,在追凶十公里之后,犯罪团伙突然用石块砸烂他们的车窗,并将下车与歹徒搏斗的周聘德连砍五刀,其中腹部一刀导致肠穿孔,后经全力救治,虽捡回了一条命,却留下了终身的病痛。周聘德并不是一时冲动见义勇为,他的善行义举远不止这一件,他还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参加爱心车队带着物资送遍四川各个灾区;玉树大地震时驱车1000多公里去玉树、石渠县参与救灾,灾后又筹集20余万元为石渠小学重建校舍,还给孩子们捐了300多套校服和书包。荣获“成都市见义勇为勇士”、“四川好人”等称号。
  202、王官忠,男,45岁,汉族,成都市公交集团运兴巴士有限公司203车队驾驶员。他临危不惧,面对在公交车上持刀伤人的歹徒,作为公交车司机的他勇敢同歹徒搏斗,被媒体和网友敬称为“拖把大叔”。2013年8月25日21时许,开往八里小区的42路公交车行至一环路北四段公交站时,车内发生一起歹徒持刀伤人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王官忠在乘客和自己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不顾个人安危,紧急疏散车内众多乘客,并在歹徒下车逃窜时,抓起路边商铺旁的拖把作为武器,勇追歹徒500米,最终配合赶来的民警将歹徒抓获。荣获“成都市见义勇为勇士”、“第三届成都市道德模范”、“成都市文明公交车驾驶员”、“成都好人”等称号。
  203、李模林,男,25岁,汉族,现就读于成都天一学院,大二年级学生,共青团员。2012年3月24日下午,家住富顺县兜山镇社区的李佑香、陈秉先等几人相约去桥边村踏青,准备用竹筏过河,由于竹筏太小,5人所站的位置不稳,竹筏失衡,5人同时倾覆河中。时值学校放归宿假回家的李模林正好来到河边,听到呼救声,他不顾个人安危,急速奔向河边奋力抢救,最终把4名妇女和1名儿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不为名利的动人故事,传遍青山山脉、百里冲头,他被当地老百姓誉为“活雷锋”。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第三届自贡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感动自贡十大人物之一”、“自贡市见义勇为美德青少年”等称号。
  204、胡世平,男,41岁,汉族,自贡市荣县人力三轮车夫。他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与社会不良风气斗争,保护他人合法财产,维护正义,谱写了一曲社会正义之歌。2010年8月25日,胡世平帮着客人把行李送到车站安检处时发现小偷行窃,他立即出言制止,小偷行为败露,只得将被偷钱包归还失主。小偷因此恼羞成怒,抡起拳头就向胡世平打过来。见小偷行凶,胡世平奋起反抗。小偷趁其不备,摸出把刀子向其捅去,胡世平被捅三刀,险些丧命。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因为抓小偷而受伤。胡世平表示:“当三轮车夫这几年遇到这种事情很多,我就是看不惯这些丑恶的事情,看到了我都要喊!”荣获2011年自贡市“见义勇为公民”、2015年“自贡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等称号。
  205、常星,女,35岁,汉族,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王占刚,男,55岁,汉族,原十九冶三公司职工;刘乔生,男,39岁,汉族,长江造林局职工。2011年6月30日凌晨3点左右,攀枝花市十九冶医院外三科住院病人许某突然窜入护士站,从背后卡住正在伏案工作的护士刘莹,将其按倒在地,护士杨燕见状呼救,许某将杨燕抓住拖拽至窗口欲从8楼推下。危急时刻,在医院护理家人的常星和住院病人王占刚、刘乔生听到呼救声立即冲到护士站,奋力将杨燕解救出来,将许某劝回病房。随后许某再次冲到护士站,用刀将一名围观者刺伤后,将正在协助医务人员报警的常星抱住,疯狂用刀乱刺常星,王占刚、刘乔生等在赶来的警察和医务人员的合力下,解救出常星,将许某制服。素昧平生的3个人,在攀枝花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赞歌。
  206、刘志彬,男,52岁,汉族,泸州市泸县云龙镇云丰村村民。他不惧高大强壮的歹徒,挺身而出制止暴行,勇救花季少女,他被群众誉为“泸县好司机”。2013年12月6日,刘志彬开车路过泸县兆雅镇大石村六十洞时,突遇两个女学生的求助。他随女学生指的方向走去,看见前方树林的土沟里,一个男人趴在一个女孩身上。他大吼一声:“你在干啥子?”歹徒听到声音惊慌地往相反方向逃跑,面对比自己年轻、身材比自己高大的歹徒,刘志彬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将歹徒控制住,并协助村民将女生救醒,直到警察赶到将歹徒带走才悄然离去。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四川省人民政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泸州好人”等称号。
  207、李刚领,男,47岁,汉族,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农会村十四社村民;罗世福,男,42岁,汉族,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农会村七社村民。他们是一个偏僻村子里两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民,但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在黑夜中勇救落水农妇。2013年7月30日晚,一辆农用运输车在农会水库不慎翻入河中。当听到水中有人呼救,李刚领、罗世福来不及多想,一头扎进水中开始在漆黑的夜里摸索救人。经过来回不断搜索和寻找,将其中的一位落水者救出,并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因送医及时,落水者很快康复。事后,当别人问起他们救人的事时,他们总是憨厚地说,救人一事纯是他们本能的良知,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类事情,依然还会挺身而出。荣获“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合江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08、蒲友明,男,43岁,汉族,江油市武引管理局常山管理所高泉山提灌站临聘管理员。2013年4月1日,家住江油市三合镇宝轮村69岁的王克会老太太与老伴赶场回家,路过武引水渠高泉山支渠取水口时,因在渠边洗手不慎掉入水中。正在渠边筹备抗旱供水工作的蒲友明闻讯赶来,不顾自己三级肢体残疾的身躯,奋力跳入水渠,划动着独臂向水渠里漂浮挣扎的老人拼命游去。由于水流太急,他用尽全身力气才将老人抓住,并用独臂托住王克会老人的头,以免她呛水,慢慢往溢流缺口岸边靠近。在他的同事王继光的帮助下,两人将落水老人从冰冷的水渠中救上岸来。老人被救上岸马上送往医院,因抢救及时王克会老人保住了性命。荣获“绵阳市见义勇为勇士”、“江油市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09、熊斌,男,20岁,汉族,三台县忠孝乡庞岩村三组村民,生前是当地一家公司的司机。2014年11月7日上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小干岛货运码头,年轻女子潘某因为家庭纠纷跳海自杀。当时,年仅20岁的熊斌正驾驶一辆货车在装运码头候船,准备过港送货到对岸。看见这一幕后,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救人。在冰冷的海水中,熊斌三次将潘某托举起奋力游向岸边,自己却因风浪较大、体力不支消失在海中。4小时后,熊斌的遗体在救人水域被打捞上岸,他的双手仍然呈托举状态。熊斌的三次托举,为最后的成功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熊斌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川浙两地群众,并得到国家认可。荣获“2014年度感动绵阳十大人物”、“中国好人榜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210、李颖,男,31岁,汉族,遂宁市船山区人,生前系江苏省昆山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李颖在帮助受害人追赶歹徒的途中被刺身亡。2014年7月5日18时许,陈某行至遂宁四中后门的小巷内时,被犯罪嫌疑人闵元林持水果刀威胁并抢走现金1100元及手机一部,随后闵元林沿滨江路与正兴社区居委会之间的一条小道往北逃窜,受害人遂搭乘一辆摩托车沿滨江路由南往北追赶,当追赶至德胜东路与滨江路交界处时,受害人发现犯罪嫌疑人,于是下车追赶并大声呼叫“抢人了”。李颖听见呼叫后,挺身而出追赶犯罪嫌疑人。追赶中,李颖被犯罪嫌疑人用随身携带的刀刺中胸部,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荣获2014年遂宁市船山区“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11、高志平,男,52岁,内江市市中区城东派出所协警。他一身侠肝义胆,路见不平常出手相助,他是个编外警察,但协助办案总是冲在前面,他被人们誉为见义勇为勇士“高大汉”。1998年他奋力追赶持刀抢劫凶手,毫无惧色。2009年,面对杀人凶手赤手上前勇敢擒获,2013年高楼勇救轻生女。扶起摔倒的老奶奶,帮助困难的群众是他常做的事。他每年协助民警办案数十起,抓获犯罪嫌疑人数百人。他常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公民应该做的小事,面对不平之事,希望大家都要勇敢地站出来,不当旁观者。”他多次被内江市市中区公安分局评为“优秀协警员”。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内江市见义勇为勇士”、“内江市市中区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12、李建军,男,38岁,汉族,乐山市沙湾区嘉农社区个体经营户。他凭着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危急瞬间做出了事关生与死的抉择。2012年1月17日晨,李建军和妻子刚开门,听到有人高声呼救。李建军看见一名男子正对一名妇女实施抢劫,立即冲上去制止歹徒。在与歹徒搏斗中,歹徒抽出随身携带的美工刀猛刺李建军,使其连中数刀,血流不止,但李建军仍紧紧抓住歹徒不放,并在其他两名群众的帮助下制服了歹徒。随即,歹徒被扭送至派出所。装有5万多元货款现金的挎包也被送回到被抢妇女的手里。身中数刀的李建军被送往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救治,共缝合23针。荣获省、市“见义勇为个人”、乐山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213、王维新,男,80岁,汉族,南充市高坪区环卫所保洁工。年已八旬的他,在看见有人落水时,义无反顾地跳入江中,将落水女子救上岸。2012年9月7日早上,与往常一样,王维新吃过早饭就骑上自行车来到江东音乐广场清扫垃圾。突然,王维新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于是急忙往江边跑去。来到江边,王维新顾不得拿救生圈便跳入江中。10余分钟后,他奋力将落水女子搭救上岸。王维新老人在年少时因失手伤人而入狱,他为此痛悔万分。重返社会后,他勤奋工作,自食其力,并且不顾年老体弱,先后从江中救起5名落水者,义务捞起7具溺水者的遗体。荣获2014年四川省“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2012年度南充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等称号。
  214、朱家银,男,46岁,汉族,宜宾市翠屏区赵场街道村民。在宜宾市“5·12”公交车爆燃事件中,他毅然冒险前往救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电瓶哥”。2014年5月12日16时48分,宜宾市城市公交公司14路车行驶至城区南门桥时发生爆燃。这时朱家银正骑车跟在公交车后面,看到火光和浓烟笼罩下的公交车迅速蔓延的火势,他不顾自身安危,立即奔向已经蹿起火苗的公交车,砸开一个救命窗口,用尽力气连托带抱,救出5人。救援结束后,他选择了悄然离开。回想起救人的始末,朱家银坦诚地说道:“当时真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想着救一个是一个,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荣获2014年宜宾市“见义勇为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称号。
  215、胡昌学,男,53岁,汉族,华蓥市华龙街道石堰墙村三组村民。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虽胸无点墨,却用路见危难、奋不顾身的壮举诠释了舍己救人的大义,村民们都称他为“胡大胆”。1998年洪灾中,在湖北打工的他,为抢救一名老人和她的财产,被倒塌的房屋压伤,最后不得不切除受伤的半边肾脏,摘除压破的脾脏;2013年6月,回到家乡后,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从7米高的河岸纵身跳下,虽救起了这两名落水少年,却被河床挫伤双腿,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治疗一年多,至今仍无法正常行走。2014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见义勇为个人”,先后被授予广安市“见义勇为勇士”、2013年度“最美农民工”、“中国好人”等称号。
  216、邹少坤,男,61岁,汉族,达州市达川区陈家乡三顶罐村一组村民。他一心只为他人着想,被村民称为“身边的热心人”。2010年11月10日晚,已入睡的邹少坤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本村邹少九家着火了,他来不及多想,立即从家赶到火灾现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进熊熊大火中,穿“火道”、爬“火梯”,一人独闯火海以二度烧伤的代价救出了两名年幼孩子,自己却落得终身残疾。如今的他,虽然没当村干部了,但却仍然带领村民修公路、挖堰塘、打水井,事事走在最前面,时时刻刻都想着为村民谋利益,人们都称他为“热心人”。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首届“四川好人”和“达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17、李均,男,41岁,汉族,巴中中学初中英语高级教师。冒着生命危险,勇救落水老人,无悔道义担当,成为他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2013年3月24日下午4点左右,在南垭庙村钓鱼的李均,突然听到“救命”的呼声,往远处一看,只见有人在水中挣扎,并正向水塘中央漂移。见情况紧急,李均立即扔掉钓鱼竿,衣服未脱,纵身跳进水中,向落水人游去,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终于把年过六旬的落水老人救上岸。救人后,李均默默离开,后经打听,才知道他是巴中中学的老师。大爱无疆,人生有品,高尚的品质来源于对生命普惠的博大情怀;李均不仅倾情关爱学生,也这样投身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荣获2014年省政府“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第二届巴中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称号。
  218、刘荣安,男,46岁,汉族,简阳市清风乡村民。他面对突来的呼救,面对气罐爆炸的危险,两次冲入火海,义无反顾营救邻家孩子。2012年7月20日下午,邻居家年仅10岁的幼女和5岁的幼子在家里嬉闹玩耍,因不知道家里煤气发生了泄漏,打火引起屋内煤气瞬间爆燃,顿时陷入火海。此时,正在隔壁休息的刘荣安听到孩子呼喊,立即跃起下床,赶过去踹开房门。大火已经包围了哭喊着的孩子。他冲进火海,关掉滚烫的气瓶阀门,抱起身边一个孩子冲出屋外。此时房屋已经着火,屋里还有孩子在哭叫,刘荣安来不及扑灭衣服上火焰,忍受着烈焰地炙烤,再次冲入火海,摸索着救出已倒在地上的孩子。孩子脱险了,但由于火势太猛,刘荣安40%二度烧伤。荣获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个人”称号。
  219、丹林,男,43岁,藏族,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齐鲁村三房村民。在人民群众危难时刻,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他被群众誉为“有难必救的好人”。2013年一辆面包车在丹巴县巴底乡境内不幸坠入河中,丹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湍急河水,全力抢救坠河人员,在成功将一名落水被困男婴救起后,又潜入急流中,在坠河车辆上捆绑拉绳,与大家一起顺利地将车拉上岸。几天后,另一名死者打捞上岸,他摈弃当地风俗禁忌,主动驾车帮助把遇难者遗体送回上百公里外的故土安葬,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事迹受到遇难者亲属和群众称赞。荣获2013年度“四川好人”、“甘孜州见义勇为公民”称号。
  220、朱育德,男,48岁,汉族,西昌市高枧乡联合村村民,生前为西昌市保安公司保安。2014年2月26日晚,在西昌市海河天街附近巡逻的朱育德,发现一名跳河轻生的少女,他奋不顾身跃入河中施救。由于天气寒冷、河水湍急,他将落水少女和另一名救人的群众推游一段后,最终因体力不支被河水卷走,与世长辞。朱育德舍己救人的壮举并非偶然,在同一条海河,他曾两次奋不顾身下河救人。2013年5月,他还一人救起了一对跳河男女。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西昌好保安朱育德没有选择保全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荣获凉山州西昌市“见义勇为公民”、“2014年十大感动西昌人物”、“凉山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在线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赵庆珍


     万佩生

     

丁红玉


     马晓晖

     

张玉林


     李雨佂

     

叶友


     陈维平

     

聂正远


     李国琼

     

金少林


     李培明

     

梁代荟


     李万鹏

     

王安全


     张家勋

     

马丽


     张玉金

     

韩娟


     李慧霞

     

王暾


     应凯

     

兰辉


     徐迅

     

何先伦


     蒋乙嘉

     

彭文才


     景祥俊

     

廖仲宾


     龙明宽

     

毕世祥


     巴交龙布

     

李伟


     黄尚军

     

王景辉


     刘军

     

芮银超


     战镝

     王永法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301、赵庆珍,男,43岁,汉族,邛崃市委目督办重点工作督查科科长。他坚守诺言,替牺牲战友照顾其母20多年,被网友亲切称为“信义哥”。他18岁入伍,与战友定下承诺,谁若为国牺牲,活着的人要照顾对方父母。为让烈士母亲有个完整的家,他在退伍转业时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到远离家乡的四川邛崃,以便照顾老人。从青年到中年,从单身到结婚生子,从一开始每半月一封家信到来到烈士母亲膝前尽孝,他一如既往地将烈士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悉心照料,让老人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他用无私的爱告慰了九泉下长眠的战友,也用一片真情抚慰了老人的丧子之痛。荣获“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等称号。
  302、万佩生,男,65岁,汉族,自贡贡井区成佳镇朱家嘴村4组村民。“敢闯敢为、爱心十足”是他的真实写照,“守法拼搏、诚实守信”是他在建筑安装行业中的不变轨迹,他是优秀农民工的代表。10多年来,他为家乡培养了3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帮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每逢春节来临,他总会冒着严寒,给本村务工人员送去工资。当他了解到群众收看电视效果不好时,他出资4万余元改造本村闭路线路;2005年,他出资为本村100余位老人交纳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事业保险金;2010年,他自带工程队车辆、人工,出资7万余元修建村组道路;2010至2014年期间,他又出资1万余元改善村支部和成佳镇天府社区党支部的办公条件。荣获2008年四川省政府“优秀农民工”等称号。
  303、丁红玉,女,36岁,汉族,中江县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淘宝明星卖家。她身高仅80cm,患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骨质易脆易断,完全无法站立行走,被称为“瓷娃娃”。她身残志坚,1998年开始经营“红玉礼品店”,2007年开始经营“美画人生”淘宝店,2014年她因成为阿里巴巴集团8分钟上市宣传片中的重要宣传角色而被世人所熟知。经营过程中,因身体缘故,她绘画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但她始终秉承“以诚为本,以信立业”的经营理念,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份订单。她白天照看饰品店,为了完成订单,每晚都工作到深夜,总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幅画作,被阿里巴巴评为“四钻”卖家。荣获“四川女性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江十大人物”等称号。
  304、马晓晖,女,32岁,满族,四川绵阳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农工民主党绵阳市委委员。她坚持以“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的理念规范公司经营,以质量好、品种全、服务优、价格廉为经营宗旨,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坚决反对商业贿赂,在绵阳医药贸易行业树立了一面诚信、廉洁的旗帜。公司每年还拿出经营利润的10%用于慈善公益事业和帮扶困难群体,累计金额达到15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体20万人次。公司参加了“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广安洪涝灾害、“4·20”芦山地震等重大灾情、疫情的救援。公司在她的带领下被评为“绵阳骄傲”企业前十强,被授予“价格诚信企业”等荣誉。她荣获2013年“感动绵阳十大人物”、2014年“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05、张玉林,男,85岁,汉族,剑阁县元山镇广化村6组村民。他1959年加入共产党,为了报答红军,1983年他在心中许下诺言:在洞山这块风水宝地给解放家乡的烈士建一座烈士陵园,于是他50岁起就住进洞山,30余年坚持修建、维护烈士陵园,被当地人称为“山顶洞人”。为了修建烈士陵园,30年来他不拿工资,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用节余下的资金陆续将附近的烈士墓移迁于洞山,终于如愿以偿建成了洞山烈士陵园。“5·12”汶川地震后,当地政府引进资金80万元重建陵园,使洞山烈士陵园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靓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从此,从山下到绝壁石窟连接的林荫道上,又多了一位两鬓如霜的老人,每天为陵园扫路,直至今天,依然如故。2014年,他荣获“四川好人”称号。
  306、李雨佂,女,50岁,汉族,内江市双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她开启了内江乃至四川省驾培行业以德执教治校,诚实守信的新风尚,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典范。2001年下岗后, 她自筹资金与几个下岗工人一起成立了内江市双安驾校。她始终以“诚实守信、止于至善”为核心理念,以保证培训质量、输送合格驾驶员为己任,坚持每车只上8个学员的服务承诺,严格执行刷卡计时培训。在她的带领下,驾校由小到大,实现了由“严谨务实标准化”向“诚信高效现代化”的跨越。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支持筹建内江和谐促进会。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四川省优秀女企业家”、“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影响内江十大杰出女性”等称号。
  307、叶友,男,44岁,汉族,四川广安春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负责人,他时刻牢记“尚德守法、以实求进”、“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的诚信经营理念,以“零缺陷”产品为目标,打造了一方食品品牌。2010年,广安遭受160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在自己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慷慨解囊捐资救助,在他的带动下,农业园区10余名业主纷纷捐款;2011年,因天干大旱,17个签订收购协议的乡镇农民种出的辣椒“肉干水薄”、“面黄肌瘦”,他一斤不少,全部收购,自己遭受了经济损失,却安抚了农民;2013年,他召回已经交货,但未被买家发现质量存在问题的不合格食品,并在一天之内按承诺送新货上门。
  308、陈维平,男,51岁,汉族,中共党员,万源市公安局看守所民警。一名普通狱警,一名罪犯孤儿,无亲无故又无责,但他却信守承诺,倾洒心血抚养孩子14年,被称为“狱警爸爸”。2001年,万源市曾家乡村民陈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缓,丈夫死亡,不满4个月大的婴儿无人收养,陈维平夫妻商量后决定收养小孩。他当着所长的面拍着胸脯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带好这个孩子,不但要把他带好,而且还要把他培养成才。”从这以后,陈维平认真践行自己的诺言,14年中照顾孩子视如己出。孩子病了夫妻俩寸步不离,悉心照料;为把孩子送到市里最好的学校,夫妻俩东拼西凑给孩子攒齐学费。荣获“中国好人”、“感动万源十大年度人物”和“四川好人”等称号。
  309、聂正远,男,汉族,69岁,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八组村民。为了报恩,为了一句承诺,祖孙四代80年的守护烈士墓。1934年,川陕省工农总医院迁至啸口村期间,红军治好了聂正远父亲聂永奎的伤寒病(此病在当时被认为是绝症)。聂永奎为感恩红军,腾出房屋、床,让红军居住,帮助红军抬担架,护理伤员。1934年10月,红军离开啸口村,聂永奎想跟随红军一起走,但因病后身体虚弱,无奈留下。在红军墓前,他立誓要用一生守护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从此,聂家就自觉担负起为3000多名红军烈士守墓的责任。从聂永奎到聂正远,再到聂正远的儿子、孙子(女),一家四代人守墓时间长达80年。他荣获2013年巴中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四川好人”等称号。
  310、李国琼,女,48岁,汉族,雅安市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建乐村党支部书记。“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兴”是她恪守的人生格言。2008年,一次偶然出行,她邂逅了欧洲华侨胡琛女士。并按约给胡琛女士寄去了精心挑选的家乡“观音仙茶”。两周后,邮递员送来的一张汇款单却让李国琼看懵了,不到2000元的茶叶款,胡女士竟付了7000多元。然而,她不为所动,立刻将多出的款项退还给胡女士。2011年,胡女士又向她订购“一芽一叶”茶叶,助手却误将“一芽二叶”寄去。收到货款后,她果断退回差价,并致电道歉。她的朴实、憨厚、诚信,深深感动了胡女士,换得了胡女士的充分信任和慷慨相助。荣获2014年“雅安好人”、“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311、金少林,男,72岁,汉族,眉山市仁寿县宝马镇新街居民。他先天残疾,身高只有1.03米,他爱“多管闲事”,自费28万为乡亲们修桥,却因此背上巨额债务,20年来坚持打工挣钱还债。1995年,他自掏腰包为村民修建“安必桥”,总投资28万元,自己支付了10万后,还差18万债务。虽然是为乡亲们修桥而欠下的债务,但是金少林从来就没想过要赖账。20年来,他先后变卖了自己的三间门市、货物,好心人的捐款、政府慰问金、房屋拆迁款也被用于还债,至今已还掉7万多元欠债。长期的劳累下,2013年他病倒了,尿毒症、肾结石一涌而至,住院休息10多天后他便出院继续外出打工还债。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四川省纳税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眉山好人”等称号。
  312、李培明,男,55岁,汉族,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嘉和圆生态家庭农场农场主。为了一纸合约,“任性”的他宁肯少赚48万,也要履行合约条款。2014年初,一位广州老板以每斤2.9元的价格,与李培明签下200亩“爱媛”水果的合同。随后,一位上海老板欲以每斤3.5元抢购这批水果。面对高达48万元的巨额收益,李培明并没有见利忘义,而是以一个地道果农的良知,坚守合约,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诚实守信,为眉山市的蔬果产业竖起了坚实的道德标杆。作为眉山市最大的“爱媛”种植基地,也正是由于他多年来守信誉、讲诚信,打响了自己的诚信品牌,每年省内外各地收购商都竞相来到他的家庭农场收购水果。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眉山好人”等称号。
  313、梁代荟,女,70岁,羌族,松潘县白羊乡上大湾村村民。“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重建家园,在国家的贴息政策下,儿子通过信用联社贷得了2万元的灾后重建贷款。2011年,新建的房屋还没有落成,儿子就在一次走亲访友途中不幸坠入山崖身亡,2万的贷款沉甸甸地压在了年老力衰的母亲身上。也许,攒够2万元对于年富力强的青壮年来说并不难,但对于年过7旬的老人来讲,却是决心与毅力的考验。为了尽早还清贷款,老人甚至变卖了自己的一部分家当。“今生不欠来生账,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把灾后重建贷款还清。”老人坚持还款,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相承千年的“诚信”道义。荣获“中国好人”、“感动阿坝年度人物”称号、“四川好人”等称号。
  314、李万鹏,男,45岁,汉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阿坝公路管理分局437K养护站站长。“养好公路,保障通畅”是公路人的职责,也是他对社会的忠实承诺。为实现这个承诺,30年来,他把一腔热血和赤诚全部抛洒给了高原养路事业。他长期工作、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养护站,那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灰尘泥土相伴和严寒酷暑的考验。除了路过的汽车,大多时候见不到一个人影、一只飞禽。但他受住了考验,忍住了寂寞。从1986年担任养护站站长以来,他对养护工作任劳任怨、拼搏奉献,带领“橘红色公路卫士”顶烈日、冒严寒、风餐露宿,全力以赴保畅通,将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高原养路事业。荣获阿坝州公路管理局和分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315、王安全,男,57岁,汉族,国网四川理塘县供电公司拉波供电所所长。他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一个电力工人对拉波两千藏族群众许下的“用上电、用好电”的承诺,他就是广大藏族群众口中的“太阳菩萨”。为照亮两千藏族群众的家园,他十几年如一日,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每天都奔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和“世界高城”上,仅靠一根18米长的钢丝溜索通往电站。他为大家舍小家,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躬耕的身影和忙碌的足迹。而发电、供电,还不是他的全部工作。有8年时间,这个电站只有他一人在支撑,巡线维修、收缴电费都是他的分内事。荣获2014—2015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国网公司劳动模范”、“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316、张家勋,男,49岁,汉族,甘孜州色达县供排水公司临时工。15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成为水务人那一刻“安全供水、优质服务”的永恒承诺,他被誉为“高原最美水务人”。在风雨交加的夏天,他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居民点;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他穿着防寒服,推着自行车迎风疾步在大街小巷。他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表里如一,用真诚和奋斗谱写了高原水务人一曲曲人生赞歌,书写了水务人吃苦耐劳、挥洒青春、诚信敬业的为民情怀。他先后抢修水管道7251余次,服务群众达28462余人次,用诚实、守信、责任、激情当好了这条“生命线”上的忠诚卫士,传递了平凡孕育伟大的社会正能量。荣获色达县“水务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317、马丽,女,34岁,汉族,冕宁县健美乡洛居村卫生站医生。2001年7月,她从四川省卫生学校毕业后,来到用石头、木板搭建的洛居村卫生站,挑起了凉山甘孜两州四县四乡结合部村民看病的重担。行医途中的一次不幸摔伤,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但她依然忠诚践行着自己刚上班时许下的承诺:“只要大家需要,谁叫随到!”14年来,她为了使大山中的村民们身心健康,常年奔走在高海拔的汉彝藏族村寨间行医、普及健康常识;无数个幼小生命诞生在她的手中,无数母亲病痛的呻吟在她的帮助下变成了爽朗的笑声。为了履行诺言,她舍小家顾大家,守护着山里乡亲的生命健康,却没能尽到女儿的孝道和责任,她以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赢得群众的认可。荣获“凉山好人”、“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等称号。
  318、张玉金,男,50岁,汉族,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副院长兼纪委书记。他凭着测绘人的风骨,以烈火一样的激情实践着27年前立下的“踏千里勘测边界”的诺言,行走在中越国界线上的最前沿。他先后参加南水北调、中越陆地边界线等重大测绘项目。为了国家利益,他没有尽到为子的孝心、为夫的义务和为父的责任。他因急性肺水肿导致心跳多次停止,肝脏三分之二和胃70%切除。他的无悔付出与专业素养,得到了外交部、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的认可,赢得了越方联合勘界委员会专家组的赞誉。因在10年中越边境勘界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他荣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时期十大“感动测绘人物”、首批“四川省直机关好人”等称号。
  319、韩娟,女,29岁,汉族,内江市东兴区珍果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用一言一行,树立了诚实守信的精神旗帜。2010年,她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葡萄园,踏上了创业路。在4年多的发展中,她的葡萄园遭受了两次洪灾,其中,2012年的“7·21”洪灾基本将葡萄园全部冲毁。面对惨重损失,她始终信守诚信经营的承诺,坚决不同意将被洪水浸泡的价值100多万元的提子输入市场,因为她认为这样的提子会携带大量病菌,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再次鼓足劲带领员工重新培土育苗,获得丰收,受灾次年就筹钱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降价40%组织感恩采摘专场,回报社会。荣获内江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320、李慧霞,女,56岁,汉族,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90年代,她受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军转民事业的战略任务,带领中物院军转民企业——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在为新疆、西藏、四川阿坝等偏远地区和农村的社保网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工程中,银海在行业内率先许下“驻点服务”的承诺,虽然这样的“零距离”服务会给公司增加困难和服务成本,但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做到坚持信守承诺,服务质量不打折扣。在她的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影响下,银海社保信息化服务已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服务的人群超过4亿,为国家社保信息化民生事业做出贡献。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
  401、王暾,男,40岁,汉族,成都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汶川地震后,他放弃奥地利的工作,回国组建研发团队,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他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国内唯一),是唯一经过7级强震检验的地震预警系统。该技术已在25个省市建成覆盖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网,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强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等26次破坏性地震,取得了减灾效果。作为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他在地震预警算法创新、领导技术研发、推广宣传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成都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402、应凯,男,27岁,汉族,生前为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警察。2012年,应凯加入彭州市局交通警察大队,他积极投身公安事业,恪尽职守、心系群众、勤政廉洁,忠诚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在查出患有结肠癌晚期后,他向单位隐瞒了病情,带病坚守一线执勤岗位,终因结肠癌于2014年11月21日不治病逝。他把生命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公安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群众。他是新时代年轻人民警察的光荣典范,他把全部精力、智慧和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热爱的公安事业。其感人事迹经新闻、网络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公安部、省厅、市委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获四川省公安厅“个人一等功”、成都市局“个人二等功”等荣誉。
  403、于敏,男,89岁,汉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服从祖国的需要,毅然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隐姓埋名20多年,默默奉献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一线,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和辐射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忠诚奉献,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为中国核武器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共和国的功劳簿上。获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2014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404、兰辉,男,48岁,回族,生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3年5月23日,在做完肛肠手术不久、尚未出院的情况下,兰辉因为牵挂山区乡镇老百姓的安全出行、安全生产等问题,坚持带病工作。他召集了安监、交通、运政等部门负责人,到白坭、漩坪、禹里等乡镇检查道路交通建设、防汛工作,先后深入到3个村道施工现场、2个道路地质灾害点,召开了2个乡镇座谈会。下午3时许,由于过度劳累和路途颠簸,他的病情复发,在下车换药过程中,不幸意外坠崖,跌入唐家山堰塞湖中,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3年“中国好人”等称号。
  405、徐迅,男,50岁,汉族,生前为江油市人民医院医生。他将人生永恒定格在了南部非洲的国土上,用生命书写了“仁心、博爱、奉献”的动人华章。2014年,徐迅赴莫桑比克执行援外医疗任务。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严峻的工作任务,他和科室的同事们通力合作,多次成功完成高难度的外科手术,让病人有了坚强生存的勇气和力量。他指导受援国医生开展了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等当地医院未开展过的手术,还跳入海中救起了一个被海浪卷走的一岁非洲儿童。他的技术和医德赢得了国际医疗同仁及患者的赞誉和尊敬,为发展中莫人民的友谊和援外医疗作出了贡献。荣获2015“最美援外医生特别奖”、2008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先进个人”、2006年绵阳市“优秀党员”等称号。
  406、何先伦,男,47岁,汉族,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邮政支局投递员兼外拓经理。2008年5月12日,一场猝然袭来的地震,让他和22位亲人天人永隔。爱与痛的边缘,他选择了坚守。他强忍失去亲人的痛苦,依然每天坚持工作,协助派出所干警搭帐篷、辨认尸体,帮助伤员家属抬病人上车,还冲进摇摇欲坠的金库,抢救出了20多万元储蓄资金和许多设备及器材。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日子里,一个货车集装箱成了他的封发站点。集装箱里没有通电,夏天的温度最高时达到四五十摄氏度。为了防止中暑,他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分发邮件和报刊,9点左右太阳出来时,他就骑上摩托车走村串户开始投递,他的手臂和背部也晒脱了皮。荣获全国“最美邮递员”、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四川好人”等称号。
  407、蒋乙嘉,男,55岁,汉族,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叶落归根,回报乡亲,他用毕生积蓄帮助家乡改变落后面貌。2007年,在外经商积累了千万身家的他回到生养自己的拱市村。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拿出上千万元修水泥路、水利设施,建两委办公室、文体活动中心,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如今,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新村,近九成村民搬进了新楼房,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至7152元,约50户人家买了新车。他也因此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的专题批示:“复员军人蒋乙嘉不当老板,甘当乡村领导。”荣获2012年“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遂宁市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敬业奉献“中国好人”、2014年敬业奉献“四川好人”等称号。
  408、彭文才,男,汉族,44岁,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金顶管理处清洁工。他克服高山缺氧、气候恶劣的重重困难,用一根绳索在峨眉山的万仞悬崖上“飞檐走壁”了15年,清理了舍身崖下上万公斤的垃圾,救起了坠崖游客5名,被称为金顶“蜘蛛人”。金顶区域一共有100多名清洁工,但金顶护栏以外和悬崖区域,却只有彭文才一个人。因为这是一份危险性极大的工作,下到崖壁下200多米作业,对心理和身体都是一份不小的考验。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有时一天要清理一两百斤的垃圾。可彭文才却凭借自身的胆量和技术以及那份“我是峨眉山人,要让五湖四海来的游客能够看到一个美丽整洁的峨眉山”的信念,执着坚守着。荣获“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等称号。
  409、景祥俊,女,汉,39岁,四川省国有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护林员。“树,是我的孩子!”左肾坏死,右肾萎缩的景祥俊如是说。作为“林三代”,做一个林场工人是她的梦想。10多年来她带病守山护林,她被当地民众称为“最美护林员”。2002年,景祥俊被确诊为左肾坏死、右肾开始萎缩。即便是重病缠身,她依然笑对生活。1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向人说起过自己的病痛折磨和生活艰辛,而是早出晚归,单调重复着巡山护林的孤寂日子。她每次最少要走10个小时,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一口山泉。她在大山中行走了6万多公里,记录了20多万字的《巡山日记》。荣获2015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2014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巾帼奖章”等称号。
  410、廖仲宾,男,47岁,汉族,中国南车眉山公司冶炼高级技师。他是南车最年轻的冶炼高级技师,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代表,他被国外同行亲切地称为“中国廖”、“测温表”。在他的带领下,电炉四班攻克了钢水成炉性气孔、夹杂物超标和优质钢水率低等世界性难题,他提炼的20项工艺改进措施被载入《铁道部工艺标准》。2008年,作为冶炼技术专家,他参与巴基斯坦项目技术出口,凭借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连续生产118炉优质钢水、完成4项技术改造的神话和传奇。他谢绝了巴方6倍的高薪挽留,选择回国效力,树立了“中国工人”的崭新形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在线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董贵生


     陈梅

     

杨成会


     刘术群

     

张玉珍


     朱瑞林

     

杨艳


     王玲

     

赵凤林


     李秋

     

邓素华


     吴孟嵘

     

杨绍英


     黄惠鹂

     

刘正兰


     周显芳

     

陈龙珍


     张德淑

     

贺端


     王晶

  411、龙明宽,男,63岁,汉族,资阳市雁江区白果村小退休教师。40年的执教生涯,40年的拐杖人生。他因意外失去右腿,但仍然坚守为人师者的信念和职责。他独腿站立讲台4万多个学时,执教行程达11万多里,把一批批娃娃送出山村,在这片热土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1974年,龙明宽开始在离家6里的大山村小执教。无论寒暑、无论风雨,他坚持每天6点出门,一瘸一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往返于家庭与村小之间,一走就是34年。组织上考虑他的特殊情况,多次准备调他到离家更近的学校任教,但大山村校偏远缺老师,他都因为牵挂山里的娃娃婉拒组织的好意。直到2009年他才同意教育部门的意见,来到白果村小任教。退休后,因村小缺乏师资,他毅然重返三尺讲台。荣获2014年“资阳市师德标兵”等称号。
  412、毕世祥,男,55岁,藏族,原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背上的干部”毕世祥坚守藏区工作30多年,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推动藏区跨越发展。他把自己的爱和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养育自己的党和人民,洒向这片广袤神奇的雪域高原,将甘孜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将农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他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民族地区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大宣传格局。他“舍小家、顾大家”,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同农牧民结对认亲,用宝贵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最美赞歌。荣获2013-2014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413、巴交龙布,男,52岁,纳西族,凉山州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俄亚分社主任兼信贷员。一个人,一匹马,坚守在“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留存地”俄亚乡,30年来助民脱困,被老百姓誉为“马背上的农信人”。他穿行在雪岭峡谷中为群众上门送贷,提供金融服务,把政府的各项补贴送到当地群众手中。2004年,在送贷下村的途中,他在无量河中受伤,后经木里县残联评定为三等乙级伤残;2004年,为保护年终决算资料,他不顾生命危险跳入龙达河中拼抢档案包。多年来,他经手的贷款没有一笔坏账。他还用微薄的收入帮助困难家庭、资助贫苦学生。荣获“全国最美乡村信贷员”、“四川农信60周年十大感动人物”、“四川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凉山十大人物”等称号。
  414、李伟,男,56岁,汉族,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第六支队原支队长。他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扎根边远地区交通运输工作一线,用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交通运输精神。因积劳成疾,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忘我工作:“我知道我的病情,我想把最后的这点时光用在工作上。”生病期间,他还深入到大队、收费站和服务区50余次,全面了解支队职工、公司人员和广大司乘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需求。2014年7月30日,他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荣获2014年交通运输部“感动交通年度十大人物”候选人、2007年度交通厅“全省交通稽征暨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415、黄尚军,男,59岁,汉族,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以良好的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质,显著的育人效果,广受赞誉。他致力于四川民风民俗研究,长期探索学术知识与地区文化。他常年带学生在蜀地开展田野调查,走山路、趟河流、爬悬崖,长期的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使他积劳成疾,椎间盘数次手术。在病床,他仍整理搜集资料,改写研究书稿、修改教案;病未愈,他就穿着钢背心,指导学生野外调查。他的教学态度,勤奋敬业给学生树立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榜样。他视学生如己出,数十年资助困难学生求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荣获2012年“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全国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416、王景辉,男,51岁,汉族,四川交投集团九黄机场公司塔子沟供水站唯一的供水工。他与寂寞严寒相伴,一个人坚守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深沟供水站12年。12年间,王景辉只回家过了两个春节,加起不到一周的时间。青丝换白发,12年间,王景辉徒步检查管线的行程超过4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周,累计冬夜起身凿冰供水7000余次。孤独寂静中,他练就“神耳”听机器声音查隐患;他改造国产石棉垫代替国外进口产品,累计节约数十万美元;在高温坑道,他勇救同事。他把家人的照片贴在墙上,寂寞深夜凝望难眠,他对心爱的小狗絮叨连连,害怕自己忘记人类的语言。2013年后,他的事迹被发现,目前正被全力推荐参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四川省“最美家庭”等称号。
  417、刘军,男,36岁,汉族,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沙河源派出所民警(三级警长)。面对丧心病狂的歹徒,他斗争到底,导致英勇负伤、命悬一线。2013年8月13日,为了防止嫌疑人逃逸,他跳上车辆门框,却被歹徒甩出车外。在生命垂危之际,刘军仍费力向战友提示“我的枪掉了”。送到医院时,刘军已出现了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症状。经诊断,他的体内积血量高达4000毫升以上,骨盆粉碎性骨折,右大腿主静脉两处破裂,排尿管断裂,大肠破裂,膀胱被刺穿,右侧多根肋骨骨折伤及肺部,右上臂伴有皮肤撕裂外伤。抢救手术动用了50多名医务人员,输血14000毫升。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418、芮银超,男,45岁,中国人民解放军77120部队特设师。他是全军闻名的“兵专家”,被飞行员称为“定海神针”。入伍26年来,他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的直升机,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排除直升机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飞行2000多个场次,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跨区机动演习等100余次,安全事故保持着“”纪录。他独立和参与完成了16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4项定型列装;摸索总结出的10余种故障排除法被全军推广,成为我军唯一参与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编撰、新型直升机定型研究的士兵专家。为了留住他,总部机关一改再改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编制。荣立二、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优秀机务工作者”、“学习成才标兵”、2014年度“践行强军目标年度新闻人物”等称号。
  419、战镝,女,43岁,汉族,成都军区第一技术侦察局第二处科情科科长、副译审,中校军衔。她在驻川部队工作20年,尽职尽责、实绩斐然,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她带领全科先后完成“某安全战略研究”、“某军事应用研究”等26个重大课题,撰写《某系统》、《某作战技战法论文集》等14本白皮书,10余次得到总部领导批示表扬。2014年,她被检出患有甲状腺癌,但她未向组织提出任何困难,反而忍受术后病痛,坚持完成全军业务研讨会筹办等大项任务,并多次因工作推迟复检。她取得的重大成绩和视事业重于生命的感人事迹在广大官兵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她所带领的科室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先进党支部。荣获2015年“全军业务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420、王永法,男,33岁,汉族,武警四川总队第一支队反恐特战大队副大队长。他始终把能打胜仗作为不懈追求,矢志精武,勇当尖兵。他矢志警营无悔,当兵时先后9次拒绝地方老板高薪聘请,3次婉拒省公安特警队特招。提干后,他放弃了去总队训练基地当教官的机会,主动申请返回特战队。他13次夺得总队军事比武第一名,2次获得武警部队特战比武团体第二名,2次出国参加特战比武集训,4次遂行藏区维稳任务,并参与处置了汉源群体性事件、汶川、芦山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荣获第十五届、第十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全军“学习成才标兵”,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
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
  501、董贵生,男,52岁,汉族,成都市郫县合作顺江二组村民。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战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战斗中共有27名战友牺牲。退伍后,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替27位阵亡战友尽孝27年。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牺牲战友的父母,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坚实的臂膀呵护着“父母们”,每逢节日他都将“父母们”接到家中团聚,让他们感受到儿子对父母的孝心和家人团圆的亲情。多年来,他照顾“父母们”的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等地,为了赡养“父母们”,他耗尽了所有积蓄。2008年至今,他分批陪“父母们”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祀。为了孝敬“父母们”,他还创办了“听涛园老兵俱乐部”,作为全国各地战友及其父母聚首交流的大本营。荣获“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502、陈梅,女,41岁,汉族,成都市青白江区国家税务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14年来,她以仁爱之心、担当之责,倾情呵护脑瘫儿子的成长。陈梅的儿子出生时就被确诊患有双重脑瘫,夫妻俩敬业工作的同时,以坚强的毅力积极为孩子作康复治疗。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儿子康复顺利,生活能够基本自理,并和普通孩子一样通过小学教育,顺利升入普通初中,成为双重脑瘫的康复奇迹。陈梅还积极投身脑瘫患儿康复群体的交流服务工作,激励不幸家庭相互帮助、共享救治信息资源。对慕名而来请教康复的家庭,她细心示范康复动作、传教康复要领,并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成都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称号。
  503、杨成会,女,41岁,汉族,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街道地龙箐社区居民。她遇难不言弃,彰显了母爱的伟大。14年前,杨成会年仅8岁的儿子被确诊患有罕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命极限为18岁。但杨成会没有放弃,她带着儿子到全国各地求医,靠卖报纸、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和治疗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她通过自学掌握康复训练和按摩方法,坚持每天给儿子做康复训练,并背着儿子到攀枝花少年宫学画。14年来,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儿子已22岁,早已超越了医学生命极限,并成为攀枝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在省、市美术项目中多次获奖。2013年,她的儿子张杨成功在北京、石家庄举办了“感恩幸福”个人画展,实现了梦想,创造了奇迹。荣获全国妇联“最美家庭”提名、四川省“最美家庭”等称号。
  504、刘术群,女,49岁,汉族,德阳什邡市红白镇五桂坪村村民。她是一个在困境中仍能面带微笑的女人,她不怕吃苦,像亲生女儿一样赡养前任公公,用20年的身体力行书写了一个“”的传奇。1996年,前任丈夫因为煤矿塌方高位截瘫卧床,两年后离开了人世。丧子之痛让前任公公深受打击,神志逐渐模糊不清,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肩上。喂猪、种地、收拾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她每天都过得非常辛苦,但她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几年后,她以带着痴呆公公出嫁为条件与现任丈夫陈子禄组建了家庭,虽新家并不宽裕,但孝敬公公却一点也不含糊。再婚10多年,不论她在哪里打工,老人的一日三餐她都要准时回来煮好,怕老人消化不好,她总是要把饭、肉煮“”些。
  505、张玉珍,女,64岁,汉族,广元市昭化区朝阳乡柏杨村2社村民。面对困境,她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44年来,张玉珍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爱与勇气,鼓起丈夫生存的希望,诠释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真谛。她的事迹闻名乡里,有口皆碑。1968年,张玉珍与焦树礼结为夫妻,婚后不久,丈夫就因修水库闪了腰,落下了病根,1971年丈夫彻底瘫痪。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为了她心中那个“完整的家”,张玉珍没有犹豫选择了坚守。她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独自挑起了家庭大梁,她既要照顾孩子,还要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同时她用自己乐观的心态感染着丈夫,让他重拾生活信心。荣获2014年“四川好人”称号。
  506、朱瑞林,女,46岁,汉族,遂宁市大英县智水乡百家桥村村民。她不离不弃,用弱小的身躯独自扛起照顾整个大家庭的重任,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关于爱与被爱的旋律。1994年,她的婆婆瘫痪在床。然而不幸的是,2009年,她的丈夫被查出肺癌,不久便离开人世。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大哥,以及两个孩子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她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靠着两三亩地来维持着这个家。农闲时,就在附近打工补贴家用。云南的娘家人再三劝她回来改嫁,她不为所动,生活再苦再累,她从没有怨言。她还热心帮助村民,积极服务公益,被遂宁市政府评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荣获“中国好人”、大英县“最美孝贤星”等称号。
  507、杨艳,女,44岁,汉族,内江市市中区法院档案管理员。面对巨大的人生考验,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挑起家庭的重担。2001年母亲离世,2003年父亲脑溢血丧失了自理能力,2004年父亲被确诊为肺癌。这一切变故,改变了杨艳的人生,从此工作、父亲、单位、家里成为她生活的轨迹。杨艳家没有电梯,每次父亲住院,159厘米高的杨艳都要吃力地背着181厘米高的父亲上下五楼。为帮助父亲康复,她以身试针,八方寻药。为方便照顾夜晚尿频的父亲,她索性在父亲床前打地铺,像士兵一样随时处于备战状态。这些年来,她没有睡过一晚踏实觉,体重也从140多斤骤降至了118斤。荣立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荣获市中区“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市中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508、王玲,女,24岁,汉族,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她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孝心照料瘫痪父亲、用爱心陪伴残疾儿童,成为自强、孝老的学习典范。母亲因病早逝,父亲因车祸成为植物人。为了照顾父亲,也为了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她开始带着父亲上大学。她每天要喂父亲5次饭,每4个小时一次,通过鼻饲管、注射器等工具打进胃里。父亲翻身、洗澡、换洗床单、理发、大小便等,也都是她在打理,遇到特殊情况还需要输氧、吸痰。大学毕业后,她带着瘫痪父亲参加了工作,菜市场,教室,宿舍,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单调却不轻松。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乐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乐山市市中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称号。
  509、赵凤林,女,73岁,汉族,南充市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院长。她投身敬老事业30余年,敬老事业让她与亲情决裂,但她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支撑起了敬老院“百口之家”。她凭着勤劳与坚韧,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多业并举、以副养业”的农村养老新路子。她先后照顾了151位老人,亲手为74位老人收敛送终。她用勤劳的双手,含辛茹苦地开创敬老院的未来,把一贫如洗的敬老院发展为年收入20余万元的幸福大家庭。1万多个日日夜夜,她不怕苦,不怕累,给老人洗头洗澡、理发穿衣、喂饭治病,还想方设法地做生意改善老人的生活,从来没有间断过。荣获2011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好人”、2014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510、李秋,女,19岁,汉族,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读学生。小小的肩膀上,有沉沉的担子。10多年来,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她迎难而上,用一颗坚强自立的心把整个家庭撑了起来。两岁时,她的家庭遭遇巨大变故,母亲受伤瘫痪,父亲外出打工失踪,家庭的不幸让她从小就少了许多同龄孩子应有的呵护。4岁起,年幼的她便开始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高中起,为了读书和照顾妈妈两不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带着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一起到学校求学。面对不幸,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孝老爱亲;面对压力,她勇敢坚强、活泼开朗、阳光自信。荣获“四川好人”、“四川省美德少年”、宜宾市“道德模范”、筠连县“道德模范”等称号。
  511、邓素华,女,81岁,汉族,邻水县黎家乡药王顶村村民。她60年如一日地照顾5位瘫痪至亲。1971年,她年仅18岁的二儿子邹艮清瘫痪在床,虽细心照顾,仍于1976年离开人世。1984年,她的丈夫和年仅13岁的小女儿邹艮珍都瘫痪在床,并在10年时间里相继离世。然而,老天似乎在有意考验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个家庭,2004年,大儿子邹艮贵也被确诊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生活已渐渐完全不能自理,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孙子邹林良2009年也被确诊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但她用默默付出和不离不弃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女性的坚强和伟大,她把一腔心血倾注在亲人身上,演绎着人间大爱。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等称号。
  512、吴孟嵘,男,20岁,汉族,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背父上学,彰显人伦情义;身处逆境,更显志坚精神。“爸爸,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丢下您。”吴孟嵘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网友称他为“孝心哥”。2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2012年,父亲患病致高位截瘫,他毅然休学半年,背着父亲四处求医,并立志当一名好医生,亲手把父亲的病治好。2013年,他揣着全家仅有的3000元钱,背上瘫痪的父亲,带上82岁的爷爷和74岁的奶奶来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他一边照顾截瘫父亲和年迈的家人,一边勤奋努力求学,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513、杨绍英,女,43岁,汉族,芦山县思延乡周村村顺河组村民。她用青春呵护着没有血缘的女儿,她就是“最美乡村妈妈”。1998年,她捡到一个脐带还没剪、肢体有残疾的女婴。结婚刚两年的她决定收养这名弃婴,取名“宋婷”。不久,宋婷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为了此事,她与丈夫产生了分歧,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杨绍英极力劝说无果,在丈夫和养女间,妻子和母亲间,几经徘徊后,杨绍英做出了一个女人最艰难的抉择:放弃爱情,养育弃婴。她无奈地和丈夫离了婚,开始了独自养育养女,赡养年迈母亲的艰难生活。2004年,她收养了第二名弃婴宋思雨。她宁愿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和老人受苦,给女儿和老人营造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荣获2014“雅安好人”称号。
  514、黄惠鹂,女,41岁,汉族,眉山市东坡区象耳镇五里墩街居民。她顶着生活压力,抵抗着身心的疲惫,用爱与坚强乐观为女儿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母女俩相互依偎着行走,一起创造着属于她们的“爱的奇迹”。18年来,她不离不弃地照顾肢体一级伤残的脑瘫女儿,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为了让女儿正常生活,她为女儿制定了严格的康复训练。5年前,黄惠鹂辞掉工作开始搀扶着女儿上学。5年的陪读,女儿不但考入了重点高中的尖子班,还在去年取得了英语成绩名列全校文科第一,历史成绩名列全校第二,年级排名第51名的优异成绩来回报母亲。而母亲也一边陪读,一边自学通过了护理学中级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荣获2015年“眉山好人”称号。
  515、刘正兰,女,54岁,汉族,乐至县金顺镇村民。她3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地照顾前夫一家人,她那伟大的、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着乡里乡亲。20年前,丈夫撒手人寰,公公体弱多病,婆婆先天性心脏病,小叔弱智,两个孩子年幼……在茶香如花的34岁,刘正兰承受了本不应承受的生命之重,坚强地照顾着“二老二小一傻”。“再婚,我要带着公婆一家去出嫁!”刘正兰的辛苦、不幸、孝顺感动了善良的王兴文,并和她一起经营起了这个奇特的家庭。尽管两鬓斑白,但她面带微笑,用粗糙的双手和柔弱的肩膀,凝聚了人间最美的情感、撑起了家庭的重担、扛住了生命的重量。2014年她的故事入选四川省最美家庭故事集,荣获“感动资阳人物”、“四川好人”等称号。
  516、周显芳,女,52岁,藏族,阿坝州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一组村民。30年前,22岁的周显芳正值青春年华,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张绍兰夫妻的责任。张绍兰夫妇膝下无子女,属五保户,张绍兰还是位智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基本丧失劳动力。自从张绍兰来到他们家中,老两口终于能穿上干净的衣服吃上可口的饭菜。对于身处农村的周显芳来说,她正当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2年后,现在的丈夫梁秀成被她的善良感动,跟她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双老的重任。而今30年过去了,他们有了三个儿女,在孝老爱亲、妻贤子孝、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氛围中长大的三个孩子,个个秉承“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的传统美德。荣获“金川大善人”、“大善之家”、“最美家庭”称号。
  517、陈龙珍,女,76岁,汉族,凉山州金阳县桃坪乡务科村村民。陈龙珍50年如一日,坚持照顾非亲非故的百岁孤寡老人刘应珍的事迹,在务科村家喻户晓。1945年,云南人刘应珍和丈夫一起搬迁到务科村,没有生育过,也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丈夫1960去世后,刘应珍就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1964年,看到刘应珍连吃饭都成问题时,邻居陈龙珍将其接到家里供养,一直不离不弃。现在陈龙珍已经76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搀扶刘应珍进进出出、喂水喂饭、洗脸洗脚、洗衣服、端大小便,一如既往,坚持不懈。陈龙珍用她的善良和孝敬心为百岁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在她的感召下,全县出现了一批批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感人场景。荣获“金阳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518、张德淑,女,50岁,汉族,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医、出纳。她是特殊教育学校里呵护残障孩童的“医生妈妈”, 她是7年如一日守护丈夫的“最美妻子”。她用自己无限的爱心和博大的胸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赞歌。2009年,她的丈夫因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面对变故,她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庭。由于丈夫没有意识,只能靠胃管灌注流食维持生命,张德淑每隔两小时就要帮丈夫翻身、做康复按摩……每天要劳累到深夜才能休息。多年来,她奔波在单位与家之间,上班时承担起校医、妈妈、保姆等多重角色,下班后就急忙赶回家,尽心照顾病重的爱人。荣获2006年攀枝花市教育工会“创争创新活动先进个人”、2012年“攀枝花市十佳爱心家庭”等称号。
  519、贺端,男,36岁,汉族,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武装部政工科正营职干事。他细心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潜心服侍昏迷的妻子,精心呵护年幼的儿子,温暖了一片人。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身患癌症,生活不能自理,他长期担负家庭重任,细心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四处寻医问诊,使母亲病情得以稳定。2014年,妻子遭遇车祸陷入深度昏迷,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坚持每天为妻子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等,一有时间就陪妻子“说说话”,他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妻子就一定能够醒过来。同时,他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洗衣做饭,接送上学,是一名称职的“奶爸”。荣立三等功5次,荣获“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520、王晶,女,31岁,汉族,武警四川总队成都支队组织科干事。面对儿子身患恶性肿瘤的巨大打击,她始终坚强面对,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模范形象,被誉为“警营最美妈妈”。她的儿子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晚期,面对婴幼儿眼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疾病,她始终对儿子不离不弃,倾注极大精力,辗转北京、广州、济南、重庆、福建等各大医院为其治病。她的丈夫长期参加雅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不能在家照顾妻儿,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儿子需要四处求医,母亲又卧病在床,她咬紧牙关,一边忘我地坚持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儿子和母亲,体现了武警警官特有的韧劲和作风,以自身孝老爱亲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官兵树立了标杆和表率。

在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