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贸促系统“十三五”规划纲要

08.03.2017  23:32

2016—2020年

 

        四川省贸促系统“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四川省贸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是推进四川省贸促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贸促工作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贸促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亦官亦民”的身份优势和广泛联系境内外工商界的渠道优势,不断放大功能作用、加快转型升级,加大贸易投资促进工作,奋力推进我省“两个跨越”,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 贸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二五”贸促发展成就

平台搭建能力显著增强。 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成功举办“南亚圆桌会”,“十二五”期间参会中方企业387家,外方企业228家,共计签订合同金额约200亿元,参会企业数年均增长8.3%,在规模、层次、范围、影响力等方面均实现重大突破,为促进四川与南亚八国经贸合作,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举办展览17个,展览面积共计25.4万平方米,吸引近80个国家的5234家企业参展。参加国内展会36个,参加企业近600家。培育品牌会展初见成效,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博览会”,结合我省优势资源打造四川特色展会“成都汽配展”。紧跟经济发展趋势,举办“中国(成都)智慧产业国际博览会”。

万企出国门”活动成果丰硕。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突出南向”战略部署,组织出国境参展、开展经贸活动团组121个,共计2347家企业,其中首次“走出去”的企业944家,“一带一路”重点团组22个,近1000家企业,环比增长41.2%。连续5年在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举办“四川商品展”,助推企业开拓南亚市场。组织企业参加“莫斯科国际食品展”、“斯洛文尼亚国际经贸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铸造展览会”和“法兰克福汽配展系列展会”等大型国际展会,涵盖农业、机械、医疗、化工、家具、食品、生物等行业,达成合同金额约6亿元,活动成果丰硕。

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拓展深化。 十二五”期间共接待154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团组211批,会见外宾1925人次,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5%,对外经贸联络日益广泛。参加国际会议65次,组织各种经贸论坛、企业家洽谈会和研讨会40次,其中重大经贸活动25个;组织出访团组数33个,参与国家领导人出访团11个;接待副总理、部长和州长代表团16个,签订合作协议36个;安排一般性外事会见180次,对外经贸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南非、加拿大等5国设立涉外代表联络处,与欧洲、东南亚、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外国商协会、国际组织等经贸机构共签署30多个友好合作协议及备忘录,与境外对口机构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化合作日益增强。

商事法律服务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省认证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共签发原产地证书、涉外商业单证、国际商事证明书、ATA单证册及代办领事认证等共计103847份,规范修改合同1400余份,涉及出口金额202.2亿美元,与“十一五”相比,环比增长12%。法律调解和商事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发展,办理调解案件270 件,移送仲裁案件 17 件,实现商事法律服务新突破,服务我省企业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启动和稳步推进经贸摩擦预警与应对工作。2015年获全国首批设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四川省经贸摩擦预警中心”,接受企业咨询,发布经贸预警信息,组织企业参与应对经贸摩擦案件,经贸摩擦预警与应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服务企业质量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举办“跨境电商业务”、“中东市场开拓”等各类专题培训会共计26场,参加企业4480家,逐年增长33.3%,贸促培训服务专业化、时代化特点日益凸显。开展信息整合,进行网站全面升级改版,建立4200家四川省进出口企业分类信息库并完善数据,出版《国际经贸》刊物36期,编发《国际商情参考》35期,《独联体国家商情月报》和《拉美国家商情月报》各24期,贸促简报312期,网络信息2663条,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仅2015年一年就向全省外贸型企业发送相关信息达4650余条,向四川国际商会成员企业发送1600余条。贸促信息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新时代,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四川国际商会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强化基层调研实效,走访企业53家。积极参加各类国际经贸和培训活动55场,组织268家四川企业参加我会搭建的国际经贸交流平台,南亚圆桌会议、拉美峰会、中阿论坛、“一带一路”培训工作等,组织我省企业107家出国(境)参加展览、经贸交流、项目推介等活动26次,推动“万企出国门”活动。发展专业委员会11家,新发展会员企业220家,国际商会会员企业队伍不断壮大,行业覆盖广泛,共计1500家。

贸促系统建设逐步完善。 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加快推进,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市州贸促机构达到21家,基本实现基层贸促机构全覆盖,其中成都、南充、宜宾、绵阳、广安、广元、眉山等7个市州为独立贸促机构。全省贸促系统资源整合加速,我省贸促工作“一盘棋”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全省贸促系统在服务手段创新、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基层贸促机构力量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专栏一:“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贸促系统主要业务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2015年

接待来访外事嘉宾及团组

批次

211

组织企业出境参展办展

2347

境内办展参展

5834

四川国际商会会员企业

1500

新增行业专业委员会

11

签发和办理原产地证书、涉外商业单据、国际商事证明书、ATA单证册、代办领事认证

114907

规范修改合同及涉及金额

份,美元

1400份,202.2亿美元

受理商事仲裁案件

287

组织企业培训活动

26

发布经贸信息

9225

编发经贸期刊

119

第二节 “十三五”贸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期间,贸促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跨国投资波动较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加速演变。

从国内看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双向投资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明显增强。

从省内看 ,是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外贸竞争优势减弱,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利用外资面临的竞争加剧、制约因素增多,我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海外维权能力不强以及经贸信息、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四川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和天府新区,为贸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各市州政府对贸促工作的关心重视,有关部门对贸促工作的积极支持,行业企业对加强国际贸易促进工作的热切期待,都是做好下一步贸促工作的有利条件,将有力推动我省贸易促进事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概述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亦官亦民”的身份优势和对外工作的渠道优势,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不断放大功能作用、加快转型升级,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推动贸促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拓展贸易投资促进、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加快提升信息调研和代言工商能力,为实现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 。把创新摆在我省贸促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贸促工作始终。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办展办会、经贸交流、商事法律服务、国际商会建设等方面,加强创新驱动,拓宽发展思路,增进发展动力,推动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

坚持协调发展。 强化贸促系统“一盘棋”思想,持续推动国内外市场的协调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调发展,巩固传统市场与开拓新兴市场的协调发展,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实现省市(州)贸促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贸促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坚持绿色发展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注重促进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引进,增强我省贸促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贯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展会,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 。拓展对外工作渠道,坚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坚持开放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规划,拓展对外工作渠道,扎实推进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促进我省企业扩大开放度,引导企业积极面向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坚持共享发展 。把共享发展作为贸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新贸易投资促进服务内容、手段和方式,扩大有效服务供给为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架桥铺路、保驾护航。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统筹五类资源。 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统筹运用省市州政府、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全省贸促系统内部、社会力量(商协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等)、境外机构(对口机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等)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健全相关涉外部门工作机制,推动我省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建设四大平台。 建设国际联络平台、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平台、商事法律与信息服务平台、会员服务平台,服务全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外开放。

提升三 个能力。 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工作大局,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强化两条主线。 着眼走出去和引进来,全力打造贸易投资促进和贸促基础服务工作两个核心业务,实现传统业务提质增效、新增业务不断扩展。

健全一个体系。 推进全省贸促系统自身建设,实现工作渠道、业务资源共享,系统凝聚力不断增强,内外统筹、建成上下联动的一体化贸促工作体系。

 

专栏二:“十三五”时期四川省贸促系统主要业务目标

对外经贸

交流合作

组织企业代表团出访

40个团组

400家企业

组织企业参加重大活动、论坛、研讨会等

30个团组

设立涉外代表处

10家

与外国经贸机构

签署合作协议

40个

展览工作

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展

100个团组

2500家企业

国内办展参展

20个展会

6500家企业

四川国际商会

发展国际商会会员

300家

培训工作

组织企业培训

35场

法律服务

签发和代办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领事认证、商事证明书

12万份

发布经贸摩擦信息

300条

移送商事仲裁案件数量

15个

信息工作

贸促信息发布

10000条

第三章   主要发展举措 第一节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

突出重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行业需要,以孟中印缅、中巴、中俄两河流域、中东欧为重点区域开展贸易促进工作。加强与东盟、南亚的经贸投资合作,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突出贸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突出南向,继续打造“南亚圆桌会议 ”战略平台。 将依托“南亚圆桌会议”打造我省南亚经贸合作平台,确立为我会十三五时期重要战略目标,着力推动高层交往,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为“走出去”和“请进来”牵线搭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突出南亚八国“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地位,注重强化四川对南亚国家窗口效应,充分发挥商协会纽带桥梁作用,在各国商会之间开展广泛协商。突出经贸合作,通过“以会带展、以展促会”的模式,配套举办各类展会和洽谈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形成有效互动,实现互利共赢。力争在2020年,把“圆桌会议”打造成为西部地区与南亚国家开展项目投资、进出口贸易、产业合作和南亚国家大型基建工程承包的综合性战略平台。

企业主体,开展高端国际经贸交流。 充分利用国际知名平台、国家多双边合作机制等高端外交经贸平台,同时扩大四川与南亚各国电力、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对外工程承包,带动成套设备和各类商品出口。积极参加“阿斯塔那世博会”、“迪拜世博会”、“中阿合作论坛企业家大会”、“中非合作论坛暨中非企业家大会”和“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国际知名展会,提升四川制造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着眼长远,广泛布局国际联络网。 利用区位优势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时机,深耕东盟、南亚市场;加强与独联体国家合作,深入研究中亚市场需求;加强与北美、西欧、中东欧在高端产业、高新技术、工业“4.0”等领域合作;加大对拉美、非洲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与澳新工商协会的合作,全面推动与台港澳产业合作。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接待境外代表团来访300批次、接待人数2500余人,与国外商协会签订双边合作协议40个的工作目标。

完善机制,构建四川海外贸促机构网络。 逐步建立健全工作保障、运行、管理机制,“十三五”期间有计划分步骤的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捷克、澳大利亚、秘鲁、迪拜、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以购买服务等方式设立11个涉外代表机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重点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贸交流、信息收集、搭建企业项目对接平台,切实为四川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节   提升展会平台建设

推动会展工作提质增效。 根据我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场化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积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内外展互动,以展带会,以会促展,提升展会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培育、引进、打造2-3个政府重视、社会认可、行业关注、企业欢迎、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展会和大会(论坛)。根据发展实际,抢抓机遇,适时创办或引进新的展会项目。

加大品牌展会培育力度,推进品牌战略。着力 打造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 立足四川,辐射长江经济带、东南亚、南亚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突出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服务及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预计到2020年,展览规模达到8万平方米以上,打造为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技术交流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汽车产业服务平台和中国西部汽配行业的知名展会。 提升中国(成都)智慧产业国际博览会品牌效应 。秉承“发展智慧产业、引领智慧生活”的办展宗旨,以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和智慧民生为重点,推动四川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展览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成为国内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展会,西部智慧产业的投资合作、贸易促进、信息交流、品牌推广平台。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贸易发展新空间。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帮助企业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推动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结合四川优势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深耕拓展目标国际市场,重点在东南亚、南亚、非洲、拉美国家举办四川商品展,在日韩重点引进技术和产业、在欧美重点作投资与技术合作等,不断提升我会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构建多元化、宽领域、高层次的境外参展办展新格局。预计到“十三五”末期,出展规模达到300个展位。

 

第三节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政策研究与运用 。每年计划安排12批次,每批次1-2名专员,分行业深入企业调研,准确传导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信息、政策,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企业反映的问题。注重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准确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尤其是我省外向型企业“走出去”开展贸易、技术交流和投资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企业决策当好向导,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贸促系统优势,加大经贸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力度,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类信息载体,整合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准入政策、技术标准、经贸环境、贸易投资机会等信息,加强全省贸促系统平台共建与信息共享。推进信息服务工作,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综合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撑。建立与地方贸促会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全省贸促系统内部信息共享。

第四节   做 强商事法律 服务

提升商事认证水平。 积极落实各项商事认证规定,做好签发原产地证书、涉外商业单证、国际商事证明书、ATA单证册及代办领事认证等各项商事认证工作。拓展认证范围,防范认证风险,简化办证流程,做好自贸区项下优惠原产地证宣传和培训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专题培训,提升商事认证服务便利化水平。预计十三五期间签发各类证书12万份。

拓展 商事法律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完善涉外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商事法律咨询与投诉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四川调解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都办事处等平台,促进咨询、调解、仲裁等服务协同发展。积极做好提供贸易投资法律法规服务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为重点,选取4至5个新兴市场的国家,逐步建立国别经贸投资法律服务指南。

完善经贸摩擦快速反应机制。 精准传递预警信息,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队伍建设。强化部门、地方、商协会、企业“四体联动”机制,完善贸易摩擦综合应对机制,充分发挥市州贸促会、四川国际商会各行业协会的预警、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总体协调和合作。健全产业安全监测防控体系,加强产业损害预警,提升企业应对能力。明确十三五时期战略目标,加强贸易风险防范,提升贸易摩擦应对能力,打造法律服务亮点工程。

第五节 推进国际商会建设

大力发展国际商会会员。 积极动员我省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和行业组织加入四川国际商会和行业商(协)会。力争到 2020 年底,四川国际商会会员数量超过 1800家。

积极发展四川国际商会专业委员会。 四川国际商会专业委员会发展,有利于国际商会会员企业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在十三五期间,以发展国际商会专业委员会为抓手,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搭建行业平台,促进行业内企业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行业划分向更广泛、更专业和更精准发展;发起单位具备较强号召力和凝聚力,对业内规范,抱团发展,拓展市场等方面有影响力和前瞻性;促进业务活动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增强市场活力。力争2020年底,四川国际商会专业委员会基本覆盖四川重点经济领域,新发展15家。

优化会员企业结构,提升会员企业质量。 加强国际商会行业平台建设,努力通过国际商会行业带动,积极培育我省外向型创新企业,重点吸收具有一定实力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大力发挥具有标杆性国际型企业的带头作用,优化国际商会会员企业机构,提升会员企业质量。

做细做实会员服务工作。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自律,推广国际商事规则、标准和惯例,提供经贸信息、组团考察、项目对接、业务培训、法律咨询、纠纷解决、代言工商、经贸摩擦应对等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各类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市场拓展“三大活动”,鼓励中小企业有序走出去,抱团出海,合理布局,以此服务于贸易促进工作扎实开展。

第六节   强化市州贸促会职能

        强化全省贸促“一盘棋”思想。 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市(州)贸促会承办或牵头承办大型经贸活动。引导和采取措施推动市(州)贸促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建设、四川省规划的“五大经济区”建设和四川省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中来。指导市(州)贸促会做好对企业的法律、培训、咨询等服务,支持市(州)办会办展,特别是要推动市州贸促工作在重要方向的发展,推进会展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省贸促会对各市州贸促工作的统筹引领 。按照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集中力量打造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个会展城市群,各打造1个区域会展中心城市。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帮助培养人才、共同打造品牌会展活动、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强对市州贸促会办展办会、经贸交流、商会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带动市州贸促会和行业商协会业务发展。推进贸促会与各市州政府的机制化合作,按照“三定方案”推动市州贸促会的建设,创造有利于各市州贸促会履行职责的外部环境,提升贸促系统社会影响力。

第七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全力配合科技厅对口旺苍县脱贫攻坚工作,发挥贸促优势,推动旺苍县当地企业与省内部分优势企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展会,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提升产品品质。重点做好旺苍县农建乡农建村对口帮扶工作,切实动员贫困户内生动力,抓好扶贫产业培训、农建村乡村道路改建、贫困户房屋改造、贫困户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帮扶工作,确保农建村如期脱贫。同时,积极动员和引导全省贸促系统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立足贸促职能,发挥贸促优势,聚力产业扶贫,完成各级党委和政府明确的脱贫攻坚任务,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挥四川省贸促系统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年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组织不少于2次的党员教育活动,为贸促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大力弘扬“胸怀祖国、奉献贸促、笃行担当、追求卓越”的贸促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发干事业谋发展的正能量。

第二节   强化法治观念

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把法治贯穿到贸促发展全过程。建立完善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完备高效的实施体系。优化服务,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监管。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强贸促领域政策研究,优化政策支持方向。加强贸促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加强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第三节   优化干部队伍建设

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干部职工完善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懂业务、善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对外工作能力强的专业化队伍,每年通过2次会议或集训的方式,加大对全省贸促系统领导干部的培训及工作交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和氛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更多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建立规划评估考核与规划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不定期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强化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建立规划年度监督制度、中期评估制度和终期检查制度。规划执行期间,若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依照相关程序,可调整本规划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