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语委主任赖英莉:语言变迁 适者生存

13.11.2015  11:55

9日,省语委主任赖英莉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

11月5日凌晨0点30分,从徐州飞成都的红眼航班,在双流机场稳稳降落。滑行、停稳、开舱,赖英莉揉揉眼睛,站起来,走出舱门。

赖英莉是四川省语委主任,她刚刚参加完全国语言文字督查工作会回来。前几天,就在华西都市报对四川方言问题进行报道的时候,这个会议正在徐州召开。会议对《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讨论稿)进行了研究,其中专门提及语言资源的保护。

11日,在四川省教育厅9楼,赖英莉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就四川方言保护相关问题做出回应。赖英莉强调:语言融合、演变、消失是历史趋势,保护四川方言的实质,是把四川方言作为语言资源留存保护,而不是要推广方言。

谈认识

方言消失是社会发展的选择

华西都市报:有专家提出,未来四川方言可能会消失,作为四川省主管语言文字的官员,您如何看待?

赖英莉:对于华西都市报关于四川方言的报道,我也比较关注。

专家担心四川方言濒危或者消失,可能他们是站在自己专业角度来看的,我觉得他们危机感重了些。这个结果,肯定不是推广普通话造成的。推广普通话是不能动摇的,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国家安全、整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有的四川方言,在我看来本身就是非文明用语,比如什么“锤子”、“龟儿子”这些,为啥非要保存或者保留呢?所以,方言的内涵也需要去界定,方言保护的内容和方法要科学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方言词语的流失和新生词语的出现一样,是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也是语言的“适者生存”法则。

华西都市报:我们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四川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怎么样?

赖英莉:一个国家应该有一种统一的语言、声音。正所谓“书同文,语同音”。

全国普通话的应用率达到了70%。专家们还专门做过农民工普通话的课题调查。并不是说说方言就是土的、野蛮的,普通话才是洋的、文明的,我们应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华西都市报:推广普通话是语委的主要工作,如何处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的矛盾?

赖英莉:在我看来,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与方言的保护保存不是矛盾和对立的,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语,从来没有排斥和放弃过方言。保护和保存方言必须有一个态度,也要尊重社会和市场的历史的选择,我们大力支持在家庭中,家长能够跟孩子们用方言来交流,从来没有说要必须用普通话来交流。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看待电台电视台的方言节目?

赖英莉:去年广电部已发文要求减少、规范这类栏目。

方言就是地方语言,在某个区域内更有亲切感和贴近感,我们常常说要留住根,根在哪里?就是语言。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矛盾,日常生活中,我是这个区域的就说这个区域的语言,通过家庭教育把根留住,但媒体传播一定要代表国家意志,面向国际社会和大众的声音,基本用语必须是通用语言、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