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开大凉山 产业扶贫绘新颜——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农文旅”产业扶贫侧记

17.06.2020  21:11

  新华网成都6月17日电(胡攀、李伟)丙乙底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平均海拔3200米,是四川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自2015年以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定点帮扶丙乙底村,先后3批次委派6名干部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造血”和“输血”并举,发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的招商引资优势,引进投资企业,以黑苦种植为基础研发“波洛云”系列文创产品,以族文化为媒介创新发展彝绣工坊,以索玛花旅游节为平台提升服务业带动能力。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努力,在丙乙底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产业扶贫新路子。

  索玛花掩映下的丙乙底村(资料图)。

  一粒苦荞,种出高山农业发展新效益

  “以前,一亩苦荞只能卖1000多元,现在公司开发的苦荞茶,让我们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丙乙底村村民海来瓦且热情地介绍说。海来瓦且所说的是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引进投资企业打造的农特产品——黑苦荞茶。黑苦荞有“黑珍珠”之称,有效成分含量是普通苦荞的3—5倍,多生长于高海拔山区,喜瘠耐寒。

  环太苦荞公司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营后,规模种植的黑苦荞一片连着一片,开发的波洛云茶使每亩苦荞收益增加近万元。

  一根绣针,织出彝族文化服饰新面貌

  “彝族文化有独特的魅力,彝绣发展历史久远,我们公司投资150万元建培训基地,主要开发彝绣文创产品,同时,拉动当地妇女就业。”成都可沐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着力打好文创牌,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不断引进企业研发文创产品。而“打工不离家,闲暇就绣花”的模式,让以家庭为主的零星刺绣工艺品逐步走向了市场化和标准化。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还帮助引资建设了彝绣工坊妇女就业中心,集中培训彝族妇女裁剪、刺绣等技术,并采取“公司技术指导+绣女+线上线下销售”合作模式,有效带动了200多名妇女在家计件创业。

  彝族特色文创产品——波洛云枕。

  同时,四川北京企业商会、美的、苏宁易购等企业还结合自身投资优势和行业领域,深度参与到当地文创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推广过程中。目前,波洛云枕、云衣霓裳等40余种彝族特色商品已走向市场,线上销售额达50万余元。

  十万亩花海,映出彝区乡村振兴新活力

  “连着三天,平均一天15000元是有的,三天就是45000元,这三天收入比以前打工的时候一年的工资都多了!”谈到自家的餐馆,丙乙底村返乡创业贫困户俄地洛则自信地说。俄地洛则经营的索玛彝苑是在扶贫干部引导帮助下开办起来的特色餐饮店。

  2020索玛花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

  依托当地10万亩索玛花资源,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助力当地办好索玛花旅游节,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先后邀请了25批近100家商(协)会、企业赴金阳县投资考察、旅游观光,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同时瞄准乡村旅游逐渐兴盛带火的餐饮市场,不断延伸旅游服务产业链,引导当地农户开办彝乡民宿10家、特色餐馆5家,帮扶30余人“先富起来”,激发农户自主创业的内生动力。

  目前,种植黑苦荞、发展彝绣和开办餐饮民宿已成为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农文旅”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覆盖了丙乙底村242户村民,带动创业100余人。2019年,丙乙底村实现旅游总收入40余万元,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丙乙底村只是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在省外连续组织产业扶贫专题活动,把贫困地区需要的农业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康养、中药材加工等行业企业请进来,把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及投资优势宣传推广到上海、广东等地,成功签约重大产业扶贫项目633个,投资总额达1560.07亿元。除了丙乙底村,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在对口帮扶的凉山州美姑县,引进了“牛业产业园”项目、“雁归谷”迷你食品产业示范基地、野生菌加工项目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责任编辑:李婷玉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