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德阳分频道报道我校带领四川省级骨干教师送教下县到绵竹
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010年4月23日至25日,受四川省教育厅的委托,在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四川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徐作英、四川师范大学继教中心杨国丽等6位学者、专家一行来到2010年四川省送教下县活动的首站、地震极重灾区-------德阳市绵竹市,为绵竹市100多名一线教师送去了一系列深入贯彻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初中生物学优质研究课和讲座。
在为期二天半的时间里,非常紧凑地安排了4位中学教师的4堂现场的优质研究课和4场面对全体教师的专题研讨讲座,分别为:成都七中高级教师周密的优质研究课:《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讲座;棠湖中学高级教师卢红艳的实验研究课:《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和《生物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的讲座;航天中学教师王•苏雅拉的研究课:《生态系统概述》和《生物课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的讲座;温江中学教师何黎明的综合实践研究课《动物行为的研究》和《生物主题活动课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讲座。课后每位教师对已上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随后带领当地教师就已上的一节课的内容处理方式进行交流、对新课程中的新问题进行了探讨,骨干教师们毫不吝啬的将他们学校或他们自身的一些好的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与自己积累的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的宝贵经验与当地教师们一起交流和分享。交流过程中气氛非常活跃,信息容量大,当地教师积极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与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众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迸发出更加绚烂的思想,教师们收获颇丰,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之路充满了希望。
最后,由四川师范大学徐作英教授进行了《我国基础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分析与教师发展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中着重为广大一线教师讲解了:1.初中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全新理念;2.这次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二是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着力提高课程实施的实际效度;3.一线教师如何与新课程一同实现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同步成长。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独到精辟的操作层面的分析,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途径。
这次送教下县的活动,充分利用了四川省级骨干教师优质人才库的人力资源和示范作用,针对新课程中的新问题,把教学和教研充分结合,为全省农村中小学校一线教师系统培训工作开了个好头,为在四川省全面深化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这次活动,得到了绵竹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与密切配合,为此,新华网德阳分频道派出记者进行了专门报道,相关新闻刊登在新华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