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科联2013年工作总结

19.03.2014  19:50

 

 

 

2013年,省社科联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圆满完成了2013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业绩。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今年以来,省社科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省委王东明书记、吴靖平部长等领导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明显。 从5月开始,省社科联按照省委总体安排,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学习教育,广泛开展讨论交流,认真抓好宣传引导,省社科联机关和全省社科界积极参与,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既为推进四川“两个跨越”,为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正能量,又为省社科联和全省社科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顺利。 7月以来,省社科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 “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和“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培养群众感情,增强工作本领,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社科强省建设

省社科联党组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着力点,奋力推进社科强省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省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四川社会科学馆”完成了勘查、监理、设计、基坑等单位的招标工作。目前,设计方案已送规划和建设部门审核,现场正在进行基坑开挖的建设工作。

2013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省社科联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在全省深入推进《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一是多次翻印下发《条例》。二是组织编写《<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学习读本(社会科学篇)》(以下简称《学习读本》)。三是组织召开学习贯彻《条例》专家座谈会。四是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增加社科普及专项经费的报告》。五是组织专家编写《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大纲》,明确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范围和内容。

三、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局

1 、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开展。 全省社科界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生动活泼、团结奋进的浓厚学术氛围。

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促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3月中旬,由省社科联指导,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发改委、绵阳市社科联组织的“第三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绵阳隆重召开,来自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近180人,围绕如何完善成都经济区8市的合作机制、深化成都经济区域合作、促进资源整合、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构筑多点多级支撑的发展格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6月,省社科联召开社科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座谈会,邀请省内知名社科专家学者畅谈“中国梦四川篇章”的相关问题,进一步达到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的效果。8月,省社科联召开 “四川省社科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座谈会”,邀请省内知名社科专家围绕党的群众路线的意义、阶段任务、重要依托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讨论。10月,四川省社科联、绵阳市社科联、北川县委县政府及四川省大禹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北川隆重举行,有力的推动了我省禹羌文化学术研究的对外交流,对我国两岸三地民众及海外侨胞进一步增强民族共同感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月,省社科联召开“社科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系列改革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广泛交流。

同时,省社科联各团体会员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比如: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承办了“4·20芦山地震心理重建暨学校新生测评及心理档案建设学术研讨会”;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主办了“第一届四川省社科名刊·优秀·特色期刊评奖会”;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组织了四川省中共党史学界“中国梦”主题研讨会; “四川省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期评估讨论会”、“促进我省工业投资讨论会”等十余次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四川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成本及收费标准》等课题的研究,四川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今年举办了以“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技管、文化根基”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 、成果应用转化形势喜人,科研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 一是《重要成果专报》发挥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我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阶段性中期成果的上报力度。全年遴选、编报《重要成果专报》36期,其中,有11期成果受到省领导批示,其中有4期获东明书记亲自批示,一些重要成果专报的应用成果还获得了相关厅局采用。二是截止11月成果鉴定中心共收到省内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个人申请结项材料304项,(其中国家项目101项,省级项目203项)。目前经专家鉴定顺利结项210项(其中国家项目80项,省项目130项),正在鉴定或修改尚未返回的94项(其中省项目73项,国家项目21项)。

三、创新工作思路,夯实社科强省建设的基础

省社科联着力抓好规划评奖、社科普及、社科组织发展、人才队伍和理论宣传阵地建设,扎实做好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争取国家社科基金和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扎实推进。 2013年,我省共获各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7项,获资助金额达4800万元。立项数和获资助金额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013年1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颁奖大会圆满召开。本次评奖申报成果共8623项,涉及23个学科,本次评奖共评出获奖成果409项,政府奖303项,其中荣誉奖4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79项,三等奖201项;社科界优秀成果奖106项。从获奖结构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86项,占获奖总数的28.4%,充分发挥了社科规划的杠杆作用;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比重进一步加大,占获奖总数51.2%;中青年学者获奖比例增大,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省社科联具体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已历时30年。在省第十五次评奖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刘捷副省长要求省社科联认真总结与全面回顾三十年来我省开展评奖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省社科评奖工作机制,促进我省社科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省社科联认真组织研究,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撰写完成了调研报告《建设文化强省背景下科学总结与完善四川社科评奖机制研究》。

4月,四川省社科规划评奖科研管理平台系统开发工作正式启动,拟建我省社科规划暨社科评奖网上管理平台。

2 、学习贯彻落实科普条例,社科普及阵地进一步扩展。 一是推动普及条例宣传贯彻。《条例》出台后,省社科联立即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学习读本》和《社会科学知识培训大纲》,同时印制了大量的《条例》,用于下发团体会员;团体会员迅速行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二是积极拓展社科普及载体。2013年,全省申请建立社科普及基地28个,其中有12个通过评审认定,从2010年至今,省社科联与省委宣传部共同认定建立社科普及基地46个;截止2013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全年开展人文讲坛共计3344场,直接受众近100万人次,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并且,讲坛更注重与电视、报纸、网站的对接,覆盖面和受众面更广,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三月“科普宣传月”、五月“科技活动周”和“三下乡”等活动中,市州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科普基地积极参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集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全省共发放宣传资料180多万份,科普书籍41600册,举办科普宣传展板800多个,举办各种大型展览20余次,各地组织多支宣传小分队多次深入基层宣讲,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三是开展社科普及规划立项和科普读物编撰工作。2013年社科普及规划立项32项。《灾后心理重建指南》、《绿色生态的探索》、《转基因:魔鬼?天使?》等读物贴近生活、贴近工作,深受群众喜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 、社科组织建设全面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3年,通过加强指导、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所属团体会员工作能力;通过培育扶持不断扩大社科组织覆盖面,壮大实力;通过清理、整顿、完善、提高,不断激发社科组织的生机活力,为社科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市州社科联建设不断加强。各市州社科联积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开展各项活动,通过自身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部分市州社科联增加了编制、人员、经费,改善了办公设施和办公条件。二是县级社科联不断发展。全省县级社科联发展到149个,占全省县(市、区)的82%。三是不断加强省级学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培育扶持和管理。2013年,新成立省级学会1家新接纳省级学会3家,新成立民办社科机构7家。截至日前,所属省级学会已达到179家,民办社科机构已达到44家。四是高校社科联快速发展。2013年新成立高校社科联3个,我省高校社科联数量已达到44个。五是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进一步取得新成效。根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按照“三年一评、进五退五”的管理规定,采取“以评促建、择优发展”的方针,对40个基地进行了全面评审与评估,对全省新申报的15个基地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择优新建了5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目前,省教育厅与省社科联联合下文认定了全省40个重点研究基地,并对5个优秀基地进行了表彰。同时,为更好培育和扶持省级社科研究平台,省教育厅和省社科联联合下文把10个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稳定学术队伍的研究基地纳入了扩展建议。六是社科普及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4 、扎实抓好社科人才建设。 一是继续跟进、参与了省人社厅组织开展的评审工作会和评审工作。推荐的27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候选人和20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候选人中,分别有9名和16名当选,另有1人当选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二是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第三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推荐聘任工作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3〕259号)精神,在所属省级社科类学会、高校社科联、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中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前期推荐工作。这是省社科联第一次作为推荐渠道参与此项工作,并推荐了12名专家参评。三是2013年,省社科联深入绵阳、德阳、乐山、眉山、内江及省级相关企业,举办了3期管理员的系统操作培训,成效良好。《四川社科专家在线专家系统》现已录入社科专家5200人。

5 、加强了理论宣传阵地建设。 一是今年全省6家学术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各40万,其中,《四川大学学报》获评优秀,追加了10万资助经费。二是对“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改版后的网站层次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来自市(州)、县(市、区)社科联、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社科联的信息、稿件明显增多,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加强了《四川社科界》、《重要成果专报》、《社科界信息》等理论宣传阵地建设,提高了工作影响力。

四、抓好自身建设,社科联机关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2013年9月23日省社科联召开六届二次理事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邹吉祥出席会议,省社科联主席、副主席、顾问、理事共计200人参会。席义方主席主持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报告了六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  会上,邹吉祥代表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了省社科联工作成绩,并就进一步做好社科联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省社科联今年公招录用了1名工作人员,安置了1名军转干部,充实了力量,完成了有关干部的考察及任免。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了文秘、会议、接待等基础工作。三是着力培养、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积极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干好工作的本领,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为促进社科强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