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长魏宏:财政就是要解决“花好钱”“办好事”

11.03.2014  13:16

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作了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重点之一。”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财税改革话题依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就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魏宏。

“财税体制改革也是深化改革的

基础和关键”

中国经济周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并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思想,您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魏宏:“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主要是从财政的职能上去说的。我首先要强调,财政体现政府职能,财政的职能就是政府职能;财政担当政府的责任,财政的责任就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整,对社会的管理以及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通过财政来体现。政府职能的表现,最简单来讲,其实就是“花钱办事”,政府办什么事,花多少钱?如何办事,如何花钱?事办得怎么样?钱花得如何?它体现的是政府的职能,反映的是政府的能力。

更深一步来讲,我们的政府管理体制是在党领导下的政府管理体制,政府通过“以财行政”,也集中反映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思想,反映党关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部署、决定。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决策,是由政府按照法定职能具体实施,通过财政支出来具体体现的。因此,财政工作体现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正如财政在国家治理中起的基础性作用一样,财税体制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关键。

财政支出体制亟待破解

中国经济周刊》:应该说,国家财政收入的纪录在不断刷新,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财政支出,让财政支出更有绩效?

魏宏:财政的属性主要体现在财政的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就其现象形态,它表现为各类支出的集合,但它实际上是财政职能尤其是政府政策的体现。因此,财政支出的绩效,体现的是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规模迅速做大。到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已达到12.9万亿元,规模是20年前的28倍多。很显然,财政收入规模的增加必然要求财政驾驭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也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立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客观上讲,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我们盼望多年的局面,也给我们提出了管好用好巨额财政资金的现实挑战。从目前的财政管理和运行体制来看,预算管理偏重收入,支出预算约束偏软;预算管理偏重收支平衡,弱化支出规模与政策;财政支出结构固化僵化等问题,直接导致一些领域财政支出的效力大打折扣。因此,要让财政支出更有绩效,必须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从国家层面来讲,应加快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着力提高财政支出整体绩效。同时,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