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介绍

23.06.2014  17:01

  根据四川省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旅办发〔2013〕67号)精神和四川省旅游局《关于聘请第一批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的通知》(川旅办函〔2014〕152号),现将王兴琼等15位青年专家介绍如下:

  王兴琼(1978—),女,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首批“251人才工程”人才,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人才,曾聘为四川省旅游局“智力援藏甘孜行”专家组成员、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乐山智力行”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独立承担并完成了《基于游客消费心理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及其影响研究》、《自媒体时代四川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口碑传播关系研究》、《管理接班人的职业意向、职业选择与家族企业继任计划的互动机制研究—以旅游行业为例》等7项省部、厅校级课题;出版了《企业组织健康研究》学术专著1部;发表了《震后旅游目的地营销离不开政府》、《游客安全感知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研究述评》、《国内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述评及建议》等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8篇为权威核心,19篇为CSSCI刊物,人大复印全文转载5篇。

  钟洁(1979—),女,四川自贡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旅游、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自2003年以来,已对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等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跟踪研究。截至目前,共主持了11项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1项、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1项、四川省哲学社科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旅游学刊》论文2篇、CSSCI 论文8篇,共计20余篇。同时,还参与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德钦县梅里雪山雾浓顶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十里桃花江乡村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等多个西部省区旅游开发规划项目。

  赖斌(1975—),男,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二站博士后。现任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兼任四川省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秘书长、成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全国旅游行指委高职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美国饭店协会注册饭店业教育导师(CHE)。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优秀教师”,成都市“一专多能”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交通规划与管理、旅游产业经济、旅游高职教育。

  自1994年起从事企业实践12年,陆续担任导游、旅行社和会展公司经理、总经理,旅游规划策划公司总规划师等职务,拥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级导游、国际旅行社经理、饭店总经理等资格证书。曾被选派至法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短期研修访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36篇,在《旅游学刊》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34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2篇,被CSSCI检索14篇,EI和ISTP/ISSHP检索收录8篇。出版《旅游标准化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论著7部,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市场营销》1部。

  黄文(1981—),女,四川仁寿人,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后。2012年获“第三届西南民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产管理。

  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主持了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规划项目2项等);主研了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主持参研校级与地方课题共13项;独著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篇,重要核心期刊1篇)。主持了《汶川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汶川县同镇管理差异发展研究报告》、《汶川县草坡乡旅游总体规划》;主研了《四川藏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指南》的亚丁—康定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落地自驾旅游线规划;参与了《成都市旅游发展十五规划》、《联合国开发署西藏发展与扶贫项目社区开发示范点规划》、《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旅游发展与重点项目规划研究》、《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方案》等30余项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2011年起担任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级英语导游员。从2003年开始对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的遗产管理问题进行持续的跟踪调研。积极从事旅游培训工作,主讲了简阳市旅游资源调查培训和宜宾市、汶川县等地的乡村旅游培训。

  王汝辉(1976—),男,湖北黄冈人,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51重点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实验室主任,兼任成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宣传策划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

  自2000年从事旅游教学实践活动14年来,先后在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策划公司从事旅游策划规划工作,任职总经理助理和项目经理;攀枝花得天独厚酒店管理集团公司兼职总裁助理。在国家权威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先后在《旅游学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旅游科学》、《旅游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参与或主持旅游产业规划、旅游景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和企业管理咨询报告等横向课题五十多项。

  唐勇(1979—),男,四川成都人,理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高级英语导游、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会员、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员(AAG)、亚太旅游协会会员(APTA),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 (Tourism Geography)、旅游规划 (Tourism Planning) 、遗产旅游 (Heritage Tourism)。

  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计划联合资助,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理系(Geography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地理系 (Geography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at Storrs) 作访问学者 (Visiting Scholar)。访学期间,受邀到丹佛大学 (University of Denver) 就研究成果作学术报告 (Colloquium)。独著专著1部,主编教材1本。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APJT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JMS)、人文地理、地球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主研30余项科研课题。代表作《Travel Motivation, Destination Image and Visitor Satisfa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载于国际权威SSCI期刊 (APJTR)。专著《龙门山地震地质遗迹景观体系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获“2013年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

  郭凌(1981—),女,管理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旅游法方向执业律师。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兼任成都市青年科技联合会理事、国际休闲度假学会(IRVS,香港)专家成员与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专家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开发与休闲农业发展。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发表交流论文,受邀在旅游学刊年会(2013)子会场“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发展转型研讨会”上任主讲嘉宾,在旅游创新发展高端论坛(2011)上做主题发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20篇,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9篇。出版《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文化的变迁研究》学术论著1部。

  周睿(1981—),男,四川泸州人,西华大学副教授。现任西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UXPA China(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用户体验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分会副会长,重庆市经信委工业设计促进中心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及理论、文化创意设计、交互与用户体验。

  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中文核心、CSSCI、CSCD、EI论文40多篇。负责主持有文化部科技创新研究课题一项(《基于APP的国际美食之都创意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研究》);省厅级研究课题十一项(《针对文博旅游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产业开发研究》、《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形象设计策略研究》等等)。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以及交互界面设计等领域拥有诸多成功的商业设计实务案例。致力于推动用户体验(UED)在四川高校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与对接,促进UED在西南地区的发展;探寻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促进旅游文创产品开发通过创意设计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电邮: [email protected] ;微博@RayChou。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访问所负责的西华大学“澜山”设计研究工作室博客:



  何小东(1976—),男,陕西城固人,博士,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沐川县旅游局副局长(挂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区域经济。

  近年来,先后参与《伊犁河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湖北省恩施州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旅游发展控制性规划》、《沙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万源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沙湾区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七里坪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东方佛度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等国家、省、市、州、县/区级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等项目30余项;参与了四川省旅游科研大会启动会、《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四川)国际精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四川省旅游局旅游科研基地筹备及其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制定、四川省旅游学术委员会筹备、四川省旅游科研大会筹备、四川省旅游学会筹备、与四川省社科联协作发布课题及科研课题管理等工作;同时,主持或参与《区域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基于四川旅游经济强省视角》、《四川省山地旅游发展研究报告》等研究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2项(40571054、40471043),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在《旅游学刊》、《旅游论坛》等旅游类专业期刊发表研究成果10余篇。

  冉建华(1976—),男,重庆巫溪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九寨沟管理局数字信息中心主任。荣获“阿坝州青年岗位能手”、“阿坝州第二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长期从事信息科学技术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现已完成“数字九寨”工程建设,目前正在积极探索 “智慧九寨”建设。自2010年以来,连续组织了五届“智慧景区”国际论坛, 2014年创建了“中国智慧景区联盟”。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数字九寨”、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的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系统”、“实景化景区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建设。在《旅游科学》、《IEEE Press》等发表了《面向服务架构在数字景区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九寨沟景区的应用分析》、《面向景区的人流车辆调度仿真及其策略》、《基于管理熵与RFID的九寨沟游客高峰期“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研究》、《基于池的虚拟计算资源管理与调度研究》等多篇论文,其中被EI收录2篇,被CSSCI收录1篇。

  任啸(1972—),女,重庆长寿人,博士,四川省旅游局培训中心主任,区域经济博士后。曾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四川省旅游局宣传促进中心副主任(主持过工作)、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副局长(挂职)、甘孜州旅游局副局长兼稻城县常委副县长(挂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应用。

  参与了《甘孜州全域旅游实施意见》、《甘孜州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及《甘孜州旅游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大九寨冰瀑旅游节”、“亚洲首届技巧摩托车锦标赛”、“圣洁甘孜,走进广东”、“圣洁甘孜,走进北京”等大型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的策划;稻城县、道孚县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主持和参与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后农户利益补偿机制研究》、《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研究》、《WTO条件下大九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甘孜州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汶川旅游营销规划》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北美基金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高等教育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土地制度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村集体土地自发入市及制度创新》获四川省人文社科二等奖;《中国大香格里拉圈研究》获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完成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开展旅游调研报告》、《四川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研究》(四川旅游业“十二五”规划重大子课题)等调研项目。

  出版《货币传导——中国货币传导制度研究》、《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九寨沟为例》等专著2部;参与《会计学》、《财政学》、《西部热土:基于自然、经济社会的深层次考察》、《土地整理》等编著4部。先后发表《西部大开发,要迈几道坎》、《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遵循与突破——用历史辩证观指导中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等论文40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8篇。

  文学菊(1973—),女,四川宣汉人,博士,副研究员,四川省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曾任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组织和参与了20余项四川省级重大旅游规划和科研课题,包括《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要素整合实施意见》、《四川省旅游标识设置规范》、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区”(“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青城山-都江堰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和西环线、香格里拉、“两湖一山”、蜀南竹海、嘉陵江流域等新五大精品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参与并主笔了《中国西部旅游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研究报告》、《遂宁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省旅游局重大调研课题。

  参与编著《旅游线路统筹理论与实践》、《旅游业危机应对与管理》(四川省旅游局课题,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先后发表《科学发展观:世界遗产地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中国香格里拉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对策》、《四川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四川广安小平故居旅游林策划》等多篇论文。

  李健(1972—),男,四川宜宾人,研究生,自贡市外事侨务和旅游局副局长。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教授、攀枝花市旅游局副局长(挂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文化旅游。

  曾提出“大力推进攀枝花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中国西部·攀枝花冬季阳光避寒度假旅游节’”、“种植花卉提升攀枝花阳光花城旅游形象”等多项合理化建议。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攀枝花市旅游营销总体策划》、《攀枝花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等10个科研课题,其中主持2项,主研2项,主持并主研6项,独立完成字数6.5万字;出版了2本教材,独自完成字数2.28万字;发表了《国内旅游业网络营销策略探讨》、《攀枝花市莲花村岩神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攀枝花二滩国家森林公园菩萨岩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市场开发探析》等论文7篇(其中4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立完成字数2.34万字。其中《内陆山地河谷亚类阳光避寒疗养度假旅游区开发模式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获“2008攀枝花人才论坛”三等奖。

  杨丽娟(1978—),女,四川成都人,文学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旅游管理博士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四川省口试评委、文学人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委员会会员、旅游高峰论坛学术委员会会员、四川省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旅游信息化。

  自1998年起开始旅游实践,担任导游、旅行社经理助理和旅游规划策划公司总规划师等职务;曾被选派至法国短期研修访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第一主研结题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项目2项。已在《旅游学刊》、《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20篇。在加拿大学术期刊《文化中国》发表文章1篇、被CSSCI检索1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收录3篇,被EI和ISTP/ISSHP检索收录3篇。出版《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庆洞村》学术论著1部。

  刘琼英(1968—),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四川省第十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乐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教学名师。现任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主任,兼任乐山市星级酒店评审员、A级景区评审员,乐山市委党校旅游类培训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

  从事旅游教育与旅游实践20多年,拥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CETTIC旅游计调师、四川省劳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颁发的高级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考评员等资格证书。曾被选派至加拿大、台湾、香港短期研修访学。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获得乐山市科技进步奖1项、乐山市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20余篇,在《生态经济》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出版《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学术论著1部;主编教材4部,其中《中国旅游地理》被评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