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们发言踊跃 聚焦党委政府和群众最关切
1月15日,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8份口头发言和47份书面发言紧扣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主题建言献策。
区域如何协调发展?乡村应该怎样振兴?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老百姓关心的教育、环保、养老等问题如何解决?……65个建言关注的话题都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最关切。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四川省委重塑全省区域经济版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主干”如何发挥作用?“多支”如何协同发力?
“成都作为‘主干’,要聚焦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和五区协同化发展,强化干支协同联动。”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郝康理建议,制定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政策举措,打造成德眉资大都市区;立足协同化,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与市(州)共享中欧班列(成都)等开放平台资源,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五区”发展共同体。
“一干多支”背景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建议,推进县域经济分区分类发展。将全省183个县级行政区明确区分为以市辖区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和以县、县级市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实施分类引导、分类指导、分类考核评比。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省政协地方政协联络委员会建议,统筹川南旅游整体规划,重点培育建设“川酒文化”旅游走廊、川渝滇黔结合部“山地文化生态”旅游线、“红色文化”旅游线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关键词: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许多人误以为‘振兴’就是人丁兴旺、五畜昌盛,故而基础设施‘处处开花’、产业发展‘一哄而上’、村容村貌‘千篇一律’。”民盟四川省委指出,目前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着投资缺乏前瞻性、规划缺乏差异性等问题,应大胆探索打破现有行政和经济区划、打破传统的集镇功能定位、打破小散乱的空间布局,以城市功能体系重新确定城镇功能,突出规模化、特色化,实现集聚集约发展。
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建议,以特色小镇为平台,集聚特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通过优化城乡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流动机制实现城乡融合,推动特色小镇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发展模式转型。
民革四川省委呼吁,尽快制定出台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补偿机制,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放宽基层金融机构权限,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为农村经营主体分担风险;对将金融资源更多投向“三农”、扶贫、创新创业等领域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倾斜。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撑起了四川经济的“半边天”,但民革四川省委发现,民营企业发展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
“要把打造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民企发展的首要任务。”民革四川省委建议,政府应树立当好“店小二”的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标世界银行相关指标开展区域营商环境评价。
对为政府权力做“减法”的建议,省政协委员、省经济法律研究会会长司马向林深表赞同。他同时提出,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需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创业,也容忍失败。”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宁了解到,四川省推行企业简易注销制度近两年来,共有5万多户企业发布公告,只有2万多户企业成功办理了简易注销。她呼吁打通司法退出路径,将简易注销、清算注销、破产办理全面纳入市场退出机制,构建全方位市场退出机制。
关键词:着眼民生关切
教育、环保、养老……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目光,总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切。
省政协教育委员会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委呼吁,将学前教育置于基础教育同等地位,尽快出台《四川省学前教育条例》,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学前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省政协委员、民建南充市委主委张晓艳对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提出建议:围绕落实《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重点健全小流域红线保护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监测处置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专项法规可依。
针对养老问题,妇联界别建议政府在制度设计、运营环境、资金投入、社会风尚倡导等方面进行支持,构建“时间银行”运行网络平台,鼓励、引导社会主体通过“时间银行”从事养老助老社会服务,打造政府支持、社会互助、个体自立的新型社会共同养老模式。(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李静月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