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02.07.2014  14:41

 

【专报要点】家庭农场是与四川省省情相契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期《专报》提出,当前四川省家庭农场的发展面临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和政策等多重约束,必须进一步重视对家庭农场的培育,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强化财政金融等资金扶持政策,健全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确保家庭农场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四川大学王国敏教授主持的2013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研究》中提出如下观点:

一、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既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西部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又是耕地、水等战略性资源短缺的大省。资源禀赋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道路。家庭农场是与四川省省情相契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前,家庭农场在四川省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多重约束。

(一)土地流转困难,家庭农场发展存在“进入障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提条件。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存在“不值得、不愿意、不敢于、不甘于”的土地流转难题。一是土地流转收益低,即使在成都周边,一般每亩收益仅为600—800斤黄谷/年,个别地区稍高一点,农户认为不值得流转;二是部分农户存在浓厚的恋乡恋土情节,认为耕种土地是农民本分,不愿流转土地;三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土地作为一种福利是“最后的保障”,农户不敢流转;四是部分农户“眼红”别人通过土地流转而发家致富,不甘心土地流转。

(二)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业人口数量和质量呈现“双下降”态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速度和频率不断加剧,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经营方式粗放,土地的撂荒率达到了20%—3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40%以上,农村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极度短缺。

(三)家庭农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发展遭遇“资金瓶颈”。与传统农户相比,家庭农场需要较多资金投入才能维持生产经营。调研发现,资金短缺是困扰家庭农场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是家庭农场处于起步阶段,农户自身资金积累有限,拿不出更多资金扩大再生产。二是由于缺乏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不够,家庭农场只能拿到小额抵押贷款,且期限短、利率高。三是国家现行“四项直补”等补贴政策,在实施中演化为普惠性补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不足。

(四)农业科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四川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技术人员缺乏,政策支撑不畅,服务终端难于延伸至农户,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现象严重;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薄弱,服务内容与服务水平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制约了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和集约经营水平。

(五)专门针对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供给不足。四川目前对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指明了政策方向,但尚缺乏专门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社组织等具体主体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和政策性措施。从全国情况来看,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一些省份已经出台了一些专门制度保障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而四川省处于滞后状态。

二、四川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家庭农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反映改造传统农业的一般规律,符合四川省发展实际。家庭农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农户自愿、适度规模、扶持引导、梯度发展的原则。

(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破解家庭农场“进入障碍”。一是规范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能,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土地流转价格合理,提高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的力度和水平,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障,使农村流转土地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做好政策和工作效果宣传,使流转双方都能真正感受到土地流转的益处。

(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一是出台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制定职业农民分类标准,推进农民职业化。二是设立“职业农民补贴基金”,按年度绩效考核等级发放,使职业农民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三是实行“青年回农门”拉动计划,通过免费农业专项培训和贷款支持等措施,吸引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等中青年骨干劳动力回到农村创业。

(三)强化财政金融扶持,打破家庭农场发展的“资金瓶颈”。一是政府要切实增加对家庭农场的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建立示范农场、农业补贴倾斜等多种手段,扶植和培育家庭农场。二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和资金投入,使家庭农场实现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使投资农业有利可图,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家庭农场。三是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当前农村信贷和授信机制,鼓励金融单位设立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四是强化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品种范围,落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分散家庭农场经营风险。

(四)强化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家庭农场集约经营水平。一是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整合科研院所、种田能手、大学生村官等技术力量,提升区域性农技推广、统防统治、质量监管等服务能力;二是培养多元化服务主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满足家庭农场发展的需求。三是搭建区域性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业灾害预警等技术服务。

(五)出台专门政策规范,支持鼓励家庭农场发展。一是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探索不同地区和生产领域家庭农场的规格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注册登记认证。二是专门出台四川省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处于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扶上马、送一程”。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