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完成首例活体眼角膜捐献

27.02.2014  11:24
原标题:四川省完成首例活体眼角膜捐献

 ■四川在线记者雷兹

  通常情况下,眼角膜捐献是要在志愿者逝世后才能成功实现。2008年,曾经想要活体捐献眼角膜的四川安岳男子李远军引起巨大的法律与伦理争议,最终,他多年的心愿因没有医院敢于“接招”而搁浅。2月21日,67岁的天津人张金泉在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眼库成功捐献右眼眼角膜,成为四川省首例成功活体捐献角膜的志愿者。

  据该院角膜移植与眼表病专科副主任周李介绍,该院眼库成立至今已经5年,已成功实现了243例角膜捐献,但是,张金泉是唯一一位活体捐献的。

  丢了可惜“捐出眼角膜理所当然

  春节期间,家住天津的张金泉和老伴到成都和儿子一家团聚。谁料到成都后,他的右眼青光眼急性发作,剧烈头痛。“他得青光眼已经2年多了,这次犯病来势特别凶猛,眼睛痛得厉害,头也剧烈疼痛,晚上睡不着。”张金泉的老伴朱阿姨说,到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后,由于张金泉病情严重,医生遗憾告知他可能要摘除其右眼球。“我们和儿子反复商量后,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摘除眼球。”张金泉说,他知道有很多眼盲患者常年生活在黑暗中,所以自从医生建议其摘除眼球后,他第一时间就有了把眼角膜捐献出来的想法。

  谈到捐献眼角膜的初衷,张金泉很平淡,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并不伟大、崇高,“虽然我的眼球已经没有用了,但是我的角膜还能帮助其他人,如果就这样丢了很可惜。”2月21日,张金泉在康桥眼科医院完成了右眼球摘除,捐出了他的眼角膜。

  川内首例“感召更多人关注角膜捐献

  作为外地人,张金泉起初并不清楚四川省眼角膜捐献的情况及流程,费了很大功夫,辗转多方打听,才与设在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的眼库取得联系。对于张金泉捐献眼角膜的举动,他的家人也都很支持。老伴朱阿姨认为,这是帮助他人的好事,应该去做。

  对于成为四川省首例成功活体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张金泉表示,“我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荣耀,我只是希望能通过这个事例,感召更多的人来关注盲人,关注角膜捐献,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捐献眼角膜。

  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角膜移植与眼表病专科副主任周李表示,“如果张金泉先生的角膜能通过病理检查,至少能够帮助一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康桥眼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张金泉的眼角膜适合做板层角膜移植,而这类手术适用范围有限,目前医院正在寻找合适的受捐者,一旦找到将马上开展移植手术,完成张金泉的美好心愿。

  ■幕后

  心理生理因素制约 活体捐献角膜罕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400万角膜盲患者,其中70%左右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但目前我国每年能够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数量仅在5000例左右,四川省每年仅完成300例左右角膜移植,其根本原因在于可供移植的角膜供体奇缺。

  由于人一旦失去眼角膜,也就意味着失去光明,所以通常眼角膜捐献都必须是志愿者去世之后才能实现的。而眼病患者在眼球因病需要摘除但角膜完好的情况下,是可以活体捐献的。“能真正地成功实现活体角膜捐献是难得的。”周李解释,首先,很多患者在摘除眼球时,很难想到捐出角膜,因为患者本身就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其次,患者本身就是因为患有眼病摘除眼球,其眼病有可能牵连到角膜,导致角膜的质量不佳。“我们眼库成立至今已经5年,已成功实现了243例角膜捐献,但是,张金泉是唯一一位活体捐献的,非常可贵。”周李说。

  ■小知识

  眼角膜捐献

  捐献眼角膜是指去世后捐献,但生前要办好有关手续。捐献者必须属于生前自愿或身后家属同意,以尊重自愿为原则。年龄5至60岁为好,可放宽至70岁,如用作医学科研则不受年龄和疾病的限制,捐献眼角膜或眼球是无偿的。现今世界都是无偿自愿捐献的。

  ■相关链接

  “首例”曾经搁浅

  2008年,时年39岁的安岳人李远军,因为一次车祸瘫痪数十年,他曾表示,希望在世时就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当时,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从法律、医学、伦理等方面来解读该事件。最终,因该行为有悖法律与伦理,眼库的工作人员遗憾地婉拒了李远军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