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07.12.2015  13:02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安全社区建设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坚持将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升安全社区建设质量,努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公共安全网,着力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党政齐抓推动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成立了省、市、县各级层面领导小组。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全省十项民生工程,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从2012年到2015年,累计补助资金9775万元,地方各级财政专项投入5.68亿元。建设单位成立了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全体上阵,作为“一把手工程+班子工程”。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部门联建、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政策先行规范建设。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地方标准《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DB51/T  1795-2014),制定了《安全社区备案管理办法》、《安全社区建设持续改进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安全社区建设水平不断规范提升。

        (三)突出“双基”统筹建设。一方面,立足夯实安全生产的“双基”工作,将基层安全生产的阶段性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以及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内容,纳入安全促进项目一并推进。另一方面,安全工作由生产安全为主向包括居家安全、防灾减灾和社会治安的“大安全”拓展。组建了由离退休安监部门领导、高校及科研院所教授及专家、基层建设单位骨干为主的技术团队,保障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依托全国安全社区成都支持中心建立全省培训技术支持体系,四年来共进行了25期4100人的集中培训;依托各级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生产经营单位、居民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四)跨界合作协同建设。省安办成立了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全省工作的统筹推进和协调督促,并依托全国安全社区成都支持中心和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专家组,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过搭建跨界参与平台,使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机构、居民等都参与到社区安全治理中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5年10月,全省共备案省级安全社区1064个,国家级安全社区301个;预计到2015年底将建成省级安全社区501个,国家级安全社区46个。覆盖21个市(州)的143个县(市、区),惠及1800余万人口。辖区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事故与伤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促进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伤害,降低事故,成效显著。据统计,建成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工作场所事故起数、火灾事故起数及社会治安案件起数分别下降47.17%、56.93%、47.61%及37.75%,安全社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一是推动了隐患排查整治。各建设单位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事故与伤害预防的目标,将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作为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动态消除。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全省各基层建设单位共实施促进项目1.1万余个,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0万余条。二是搭建了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平台。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等方面,在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的同时,也带动了大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服务项目的同步发展。通过安全社区建设,四年来整合资金达317.9亿元。三是拓展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基层建设单位通过发动群众排查隐患,由群众讨论确定安全社区建设项目,再将确定的促进项目按职责下达给有关部门或单位实施,整改落实情况由群众监督。这样,既满足了群众的安全需求,又真正让他们行使了发言权、监督权,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