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作品展示亮点多

17.06.2014  09:16
6月14日-15日,2014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全省48所高校的学生带来842件参赛作品进行现场比拼,最终77件作品获得金奖,161件作品获得银奖,518件作品获得铜奖。这些作品中,既有涵盖生物医学、电子信息、低碳环保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发明,也有农林、家政护工等传统领域的项目,既展示了大学生创业的创新力,又“接地气”、服务味浓。 创业计划,可行性高 “项目初期计划雇佣200人,年营业额预计达到400万元,占领成都市场份额5%……”这是成都医学院学生在大赛现场展出的创业计划——“善养护工”公司创业项目。该项目从中国老龄化的大背景切入,谈到当下的“护工荒”、护工服务水准低差,而医院、家庭、社区又急需专业护工人才的现实,认为护工培养培训、护工服务很有发展前途。 成都医学院麻醉专业大三学生张杰等9人,联合提出了这个创业项目。他们的想法是,依托成都医学院在老年护理专业方面的实力,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投资、个人参股等形式,办一个既做培训业务又做护工服务的公司。为做好这一计划,9人从一年前就开始调研市场,走访了10多家医院、社区,跟学院商量合作事宜,最终拿出来的厚厚《创业计划书》,足足有400多页。评委认为该计划市场调研内容详实,可行性高。 西南石油大学大三学生董俊林等5人团队带来的“小飞机空中拍摄”项目、四川农业大学李林等学生带来的“桥梁安全检测”项目等创业计划项目,都受到参观师生和评委的好评。 在参与本次大赛的842件参赛作品中,创业计划参赛作品达到634件,超过75%。组委会人士介绍说,中央和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越来越高,从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的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看,这次学生交出的创业计划是最多的,很多创业项目的方案可行性很高。 创业实践,初尝胜果 参赛的不但有创业计划,还有创业产品展示。刚刚起步的行销成果,相对创业计划而言,对大学生的考验更大些。 如何让“创客”(有创意的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特别是手头资金紧张无力购买大型复杂电子设备的“创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8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研发了“机器人原型原台”,助推“创客文化”,因为其结构较为简单,不用复杂的编码程序,学生或老人通过拼接、搭建、拖动模块、简单编程就能实现个人的“想法”,特别受到点子多的小学生和部分老年人喜欢。 项目的发起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学院电气工程大二学生孙航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试和运行,“机器人原型原台”日益成熟,目前已经提供给成都水井坊社区居民、锦江区个别小学使用。这套设备相对“教学机器人”,价格很亲民,只要2000多元,目前通过网店,在部分小学已经销售了几十套,效果不错。 大赛组委会人士认为,像这样的创业实践项目因为难度略大,所以参赛作品相对少一些,在所有参赛作品中仅有70件,它们大都已经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遥感专业大三学生刘文琦等10人团队带来的“餐厨处理”项目,也是一项受到社会认可的项目,该项目利用餐厨垃圾养殖蚯蚓,制作有机肥料,社会效果好,已经被成都市锦江区环保局推广运用到白鹭湾湿地公园、九眼桥社区、莲新社区等。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已给项目提供了4万元的专项费用。刘文琦说:“未来几年,我们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大,推广更开。” (向朝伦 钟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