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图书馆、美术馆相继开放 市民排队“打拥堂”

18.01.2016  13:18

四川美术馆充满艺术氛围的展厅。记者田为 摄

  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两大新馆相继开放,成为极具人气的文化地标

  硬件升级软件也升级,阅读观展更有趣着力打造成“文化厨房”“文化超市”

  1月 10日上午8点半,位于成都天府广场西北角的四川省图书馆开门迎客。没多久,二楼的外借室已人头攒动,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带着小孩的年轻父母、一脸朝气的大学生……

  一个半小时后,一街之隔的四川美术馆也打开大门。正在举办的“启程——四川水彩双年展”等三大展览,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入场参观。

  传统文化衰落、纸质阅读式微、艺术大师消亡……电子时代,这样的论断充斥耳边。然而2015年5月和12月相继建成开放的这两座四川新 “文化地标”的超高人气是如何炼成的?

新近开放的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大厅。记者肖雨杨 摄

  【镜头】两大“新馆”,市民排队“打拥堂”

  1月10日,81岁的李宗娟老人起个大早,坐了40分钟的公交车赶到省图书馆新馆。“我喜欢文学,有了新图书馆,就可以常来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李宗娟顺利办理了借阅证,戴着老花镜,走进人头攒动的外借室寻找心仪的书籍。

  阅览区和自修室的人也多。开馆短短半个月,总服务台上近5厘米厚的《读者意见簿》,快被读者的点赞和期望填满:“希望尽快开放儿童阅览区”“希望提供荐购功能”……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12月26日开馆至今年1月5日,省图书馆新馆已累计接待读者85040人次,日均接待读者8000余人次。

  此时,一街之隔的四川美术馆内,几位粉丝正围着画家何平,认真听其讲述前一天开幕的“启程——四川水彩双年展”参展作品的创作心得。

  近一个月来,四川美术馆新开幕展览便有近十场,从2015年5月新馆开馆至今,已举办各类展览约40场。“每次有新展开幕,观众都会排起长队,气氛就像过节。”四川美术馆馆长梁时民介绍,“去年举办的‘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和‘看四川——摄影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仅国庆期间观众就达4万余人次。”为期一个月的“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更是吸引13万人次参观。

  记者了解到,四川美术馆今年的展览已排到6月,甚至2017年的展期也不乏预约者。

读者在省图书馆服务台办理业务。记者肖雨杨 摄

  【幕后】软硬件升级,阅读观展变得“巴适”

  新馆开放,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社会关注度?

  “展览多,人气旺,说明新馆开放迎合了人们的艺术热情。”梁时民表示,“四川美术馆新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专业美术馆,其硬件、软件的改善,为办展、观展提供了诸多便利。”

  四川美术馆老馆有3个展厅,新馆不仅展厅数量翻番,而且可根据不同需求,利用活动展墙灵活划分展览空间。2015年10月,来自厦门的布袋戏艺人将戏台搬进展厅,连续举办3场演出,场场爆满。新增的永久展厅采用恒温恒湿的玻璃展柜,用于陈列馆藏古代、近现代书画精品,过去从未面世的展品引来众多观众。

  省图书馆新馆则力图打造各种活动,让单纯的阅读变得“巴适”。“一楼报告厅门口空间比较大,可以开展一些主题体验活动。”读者服务部主任牟文兵说,新馆开馆半个月,已举办了1场活动,2个展览、3次讲座。

  “在进行读者调查后,我们开设了周末艺术鉴赏会、健康讲座、巴蜀文化讲座、军事与安全讲座等。以后每周五至周日,省图都有3场讲座。”牟文兵说。而在他的工作日志上,一个包含了新春民俗文化讲座、迎春书画展、传统文化年货展销、数字文化节在内的新春文化活动方案已基本成型。“从春节开始,省图书馆会越来越巴适。”

  【目标】文化地标,向“厨房”和“超市”迈进

  近年来,我省不少新建“文化地标”全新亮相。仅在成都天府广场周边,四川美术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已落成,成都博物院新馆主体建筑也已完工。“很多外地人到了成都,都会在天府广场逗留。对于他们而言,这些文化地标就是四川的文化会客厅。”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说,对于四川人而言,省图是一个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化厨房”。“‘文化厨房’提供的菜品,不仅要有特色,还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常换常新。”

  “今年,我们计划跟驻蓉领事馆合作,开展外国文化周。每月举办一场主题活动,向读者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旅游并提供留学咨询等服务。”牟文兵说,此外,结合不同的节日,省图都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读者每个月到省图来,都有新鲜感。”

  四川美术馆的计划则如同引入“文化超市”,为艺术爱好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体验。梁时民透露,2016年春节后,美术馆负一楼将启动装修,采用美术馆自营和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打造美术用品商场、艺术书店、艺术餐吧、画廊等服务设施。“今后观众来到美术馆,不仅能参观高品质的展览,还能在餐饮、阅读、购物等‘菜单’中自主选择,享受全方位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