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新局面。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展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记者:您如何看待过去五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
范波: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两个跨越”,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全省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的良好局面。
从“两个跨越”的目标体系看,五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比全国同期增速高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达到3.26万亿元,历史性地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11.5%,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三大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看,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达15个、增加8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112个、增加38个,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四大城市群”建设成效明显,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形成;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加快推进落实,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当前,四川省发展正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天府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国家布局交汇叠加,脱贫攻坚、藏区彝区加快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国家政策交汇叠加,为四川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些有利因素,为我们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四川省的“一号工程”,五年来四川省在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
范波:2015年8月,四川省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成为全国8个试验区域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四川省最重要的改革试验任务之一,是四川省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突出全面创新改革“四梁八柱”顶层设计,把落实中央改革部署与治蜀兴川的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省委作出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走在8个试验区域前列,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产业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川省牢固树立发展地方经济与服务国防建设“一盘棋”思想,以全面创新改革为统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实现国防工业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加速转化。2016年,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达2870亿元,居全国前列。
记者:五年来,四川省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新提升?
范波: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2016年,四川省在全国首批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方案,打出了“1+1+5”的政策组合拳,在突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的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了一大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粮食总产量3483.5万吨、增长1.2%,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达到3924.1亿元,居全国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203元。
记者:五年来,四川省如何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塑造区域发展新版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范波: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决定,着力塑造区域发展新版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五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首位一马当先、多点多极竞相发展、底部基础不断夯实的多点多极发展态势总体形成,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首位城市领先发展,成都市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0亿元,稳居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位第四。市(州)梯队竞相追赶,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达到15个、增加8个。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过百亿的县(市、区)达到112个、增加38个。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均超过5000亿元,天府新区、攀西经济区发展势头强劲,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记者:四川省如何持续深化开放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更多的资源要素?
范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要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的重要指示,四川省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通基础条件显著提升,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21家,居西部第一;驻成都领事机构达16个,居全国第三;进出川大通道达29条。全省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内陆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2016年8月,四川省获批设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天府新区、青白江铁路港、川南临港三个片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半年出经验、一年有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达目标”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实施了贸易通关提速等系列首创改革事项。目前,签约融资租赁、总部经济、智能终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国际贸易、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350个。
记者: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五年来,四川省实现了哪些突破?
范波:四川省是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大片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作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
省委全会作出决定,实施“3+10”组合拳,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在彝区实施“十项扶贫工程”、在藏区推进“六项民生工程计划”,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去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一项重要创举,省委、省政府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从政策制定、资金筹集、项目落地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截至8月底,2017年已建成住房95461套,建成率98.1%,已搬迁入住 61061 户,搬迁入住率61.5%,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加快建设、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
2016年,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核并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四川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份之一。
记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四川省取得了哪些进展?
范波:四川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2013年,省委把全省工作指导思想由“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调整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更加强调发展质量,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
五年来,围绕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态势。全省累计出台生态文明改革措施58个大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绿化全川行动扎实开展,森林面积 2.69 亿亩,覆盖率达到36.88%,提高1.6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长江干流四川段和金沙江流域优良水质率达100%。水电装机容量729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4%,在全国率先实现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记者 阳帆 江芸涵)
责任编辑:杜雨洲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