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四川省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的对策建议
【专报要点】农村低保居民是农村中最为贫困的群体。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推进过程中,这一群体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对社保事业发展、城乡统筹进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期《专报》对四川农村低保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其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在有限的社会支持网中,亲属关系主要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非亲属关系主要为其提供社会交往和劳务支持。针对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现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低保居民的经济救助力度;扩充其生活物品支持网的内容;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业支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保存和发扬社会互助传统。
四川大学王卓教授在参与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未来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关键和重点问题研究》中提出以下观点:
一、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特征
为了掌握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嵌入农村社会进程中农村低保居民的社会支持现状,课题组对我省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平均规模为8.63人。其中,经济支持网规模为2人,劳务支持网规模为1.9人,生活物品支持网规模为2.63人,社交支持网规模为2人。在社会支持网中,亲属关系对农村低保居民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非亲属关系对农村低保居民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和劳务支持。 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中的主要关系类型的关系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邻居—其他亲戚。
二、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缺陷
(一)经济支持弱化。农村低保居民的经济支持网规模为2人,近亲(即子女和兄弟姐妹)是经济支持的主要提供者,血缘关系蕴含的责任与义务是低保居民获取经济支持的文化基础。但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渗透、劳动力快速流动和人口政策等因素使,传统文化强调的家族救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慢慢弱化。在农村,兄弟姐妹对低保居民的经济救助已经消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低保居民的经济支持网将萎缩到子女这一关系类型,这将使其生活更加艰难。
(二)物品支持单一。虽然生活物品支持网是农村低保居民各子支持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且生活物品支持网关系构成较丰富,但是,其支持内容略显单一。废旧衣物是农村低保居民获得的最主要的生活物品支持,食品、电器、农具相对较少。在过去,村集体会给低收入居民粮食、盐、油等生活必须品,村民自家吃剩下的饭、菜也会给低收入居民送去。现在,这种形式的救助基本消失了,低保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开支相应也越来越大。
(三)劳务支持减弱。“换工”本是农村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现在,这种民间的无偿互助消失了。农忙时节,包工队有偿揽走了几乎所有农活,这使得换工制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村低保居民没有钱雇佣包工队,也不能够换工。劳务支持的减弱,使缺乏劳动力的农村低保居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四)社会交往边缘化。首先,农村低保居民的社会交往意愿薄弱。低保居民认为自己家境贫穷或者行动不便,会遭人嫌弃,因此主动回避与他人进行过多交流。这种自我封闭现象在农村低保老年人和残疾人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其次,农村低保居民缺乏社会交往的经济条件。茶馆是农村里的人们聚会社交的场所,大部分村民在空闲时间里都乐于去茶馆打麻将消遣,而农村低保居民经济拮据,没有闲钱去参与村民日常的社会活动,久而久之就被边缘化了。
三、扩充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低保居民的经济救助力度。子女和兄弟姐妹对低保居民经济方面的支持随意而零散,很难成为低保居民稳定经济来源。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救助功能。首先,政府应根据物价变化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次,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其他惠农政策时,应对这个群体给予特殊关注。
(二)改善低保居民生存条件,扩充其生活物品支持网的内容。政府除了货币形式的救助外,应积极宣传动员和鼓励村集体、村干部、社会组织等给予农村低保居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生活物品支持。首先,政府可以按月提供米、盐、油的救助,以实物和货币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农村低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政府可以实施一些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扶贫项目,如为农村低保居民免费打水井、免收农村低保居民电费等,以减轻低保居民的生活负担。再次,加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与能力,鼓励他们过年过节主动到低保居民家里慰问,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
(三)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业支持。当前,农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整土改田、特色产业基地、养殖场、经济林建设等新农村建设项目需要大量劳动力,政府可以要求项目承包方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使农村低保居民通过参与适度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四)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保存和发扬社会互助传统。虽然市场经济价值观不断冲击和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但是,政府应该积极提倡和保护传统的邻里互助、团结友好等优秀文化。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帮助村里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充实村民文化生活同时,宣传互助思想,鼓励邻里与低保居民交往,以减少低保居民的社会排斥感,促进社区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