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后 四川省内网吧茶楼要登记个人信息

17.08.2014  01:06
核心提示:这个《办法》的通过肯定是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反恐防暴的。”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军说,针对流动人口和娱乐经营场所的强化管理,对当下的反恐防暴局势有很大助益。不过,陈军认为,目前《办法》中的相关条款还需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最好在《办法》正式施行前发布细则和解读,方便商家和相关人员操作。         今年6月14日,四川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了网吧、茶楼、洗浴保健等服务性营业场所和娱乐场所,对凌晨2点后仍在场所内滞留不离开的人员,应当如实登记并及时申报其个人信息。
          如今,距离办法实施还有1个半月左右的时间。8月1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几家茶楼、洗浴保健和影院后了解到,对于今后办法内容如何具体实施和相关细则,不少商家还存在顾虑。政策凌晨2点后不登记个人和场所都要遭罚           根据《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娱乐场所、网吧对超出法定营业时间仍在场所内滞留不离开的人员,应当如实登记并及时申报其个人信息。酒吧、茶楼、影剧院、洗浴保健等服务性营业场所,对凌晨2点以后仍在场所内滞留不离开的人员,应当如实登记并及时申报其个人信息。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流动人口不提供或不如实提供个人信息的,由公安局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罚款。           单位、场所违反本规定,不登记申报或不如实登记申报留宿、聘用流动人口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处1000元罚款。           此外,一年内3次以上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告诫警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商家具体操作有难度怕损失顾客影响生意           8月14日下午,记者在春熙路商圈附近随机走访了包括茶楼、洗浴保健场所和影院在内的共5家营业场所,除了一家洗浴保健场所的工作人员听说过《办法》外,其他4家营业场所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都表示并不清楚相关规定。           “其实真不好操作的,弄不好还容易引起冲突。”经营茶楼的吴先生说,不少凌晨还逗留在娱乐场所的顾客都可能喝过酒,如果这个时候要求客人配合登记,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且做生意,都是求财,我们也怕因为这样损失顾客。”           受访洗浴保健场所的经理李女士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另一方面,她坦言,个人信息登记涉及到顾客的隐私,不少来消费的顾客都不愿意用真名,而且他们工作人员也根本无法核实这些信息,“不可能让顾客必须拿出身份证来登记,肯定会影响到经营。”           影城经理冯先生说,一般影城不会营业到凌晨2点之后,如果有夜场,人员登记也存在尴尬,“不可能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要顾客登记,超过2点电影放完后,顾客离开了还需不需要登记?再说了,我们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来做这个工作。”           此外,几乎所有受访商家都表达了类似愿望,即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配套的强制性保障规定,明确顾客如果不配合登记所面临的后果,让商家在10月1日之后履行《办法》时更有底气。市民登记个人信息可以但担心商家泄露隐私           14日下午,记者在春熙路和盐市口附近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9人表示支持和理解,6人觉得不理解,5人觉得不好说或持中立态度。超过8人明确表达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还是应该加强对这些娱乐场所的管理。”市民刘先生说,一些娱乐场所存在治安环境差,龙蛇混杂的情况,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栖身之地,而且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很难追查涉事人员,“我有个朋友,就是在酒吧里被人打伤了。对方跑了,最后也没有找到人。”           市民黄先生则持反对意见,表示不能理解。“我平时就没有随身带身份证的习惯,跟朋友出去聚会喝酒耍晚点就要登记,感觉自己犯了错一样。”黄先生说,加强管理应该针对场所本身,而不是针对消费者。           经过统计,受访市民中,不论是“赞成派”还是“反对派”,都有人对个人信息安全表示担忧。“如果我的个人信息被这些商家泄露出去,然后被不法分子拿去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造成了经济损失和法律问题咋办?怎么维权和消除影响?”市民吴女士说,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杜绝市民的后顾之忧。律师说法到底登记哪些信息?操作细则还需更明确           “这个《办法》的通过肯定是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反恐防暴的。”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军说,针对流动人口和娱乐经营场所的强化管理,对当下的反恐防暴局势有很大助益。不过,陈军认为,目前《办法》中的相关条款还需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最好在《办法》正式施行前发布细则和解读,方便商家和相关人员操作。           “比如说,一些条款中规定的登记并及时申报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个人住址和其他很多信息其实都可以涵盖在个人信息在内,到底登记哪些,还需要明确。”陈军说,及时这个概念也不明确,“可能需要公安机关和辖区商家进行一个灵活沟通来方便执行。”           针对不少市民担心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陈军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确实应该制定一些措施来防止商家非法出售这些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信息,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