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盘活闲置土地“贫土”变“富矿”
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凤垭山下坐落着大片早年引进的工业企业,随着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许多企业已“关停并转”,占用的土地处于低效、闲置状态。如今,政府将这些闲置低效土地重新盘活,让“贫土”变“富矿”。
这一变化是四川近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一个缩影。近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列入重要工作,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以前,凤垭山下的这些厂区有养鸡的、有种蘑菇的,更多的厂区杂草丛生。南充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张和平说,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土地还占用着;更有甚者,过去一亩工业用地只要几万元,一旦变更用地性质搞房地产开发,只需补交点手续费,就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由此造成“圈地”和浪费。
嘉陵区是近年来南充市快速发展的城区之一。南充市国土资源局嘉陵分局局长杜颖鉴说,一边是“寸土寸金”的3500多亩土地闲置低效,另一边是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缺,“我们将这些闲置低效土地收回重新出让,盘活了存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嘉陵区委书记尹光明说,将闲置低效土地收回重新出让,老工业区重新焕发出发展生机;同时,化解了一边是土地“沉睡”、一边是土地指标“紧缺”的矛盾,打破了城市建设面临的土地“瓶颈”。政府将土地收入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进一步带动了老工业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南充市生物化肥厂1998年取得嘉陵区火花镇国有土地33.5亩,作为生产线项目用地。后因该厂搬迁,这块土地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属于典型的低效用地。该宗土地由政府收回后公开出让,其收储补偿成本为121万元/亩,拍卖价格为421万元/亩,直接产生效益就达300万元/亩,将宝贵的土地资源从“沉睡”中“唤醒”产生的间接效益更大。“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再向改革要空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说,认真清理闲置土地,严肃查处土地粗放浪费违规违法行为,这是挖掘潜力、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点。
据介绍,2014年以来,四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落实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土地要素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大。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土地要素保障成了瓶颈。为此,四川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四川还将继续下大力气扭转土地利用粗放浪费,对近5年平均供地率小于60%,或超过土地使用合同规定的开工时间一年以上未开工、且未开工建设用地总面积已超过近5年的年均供地量的市县,除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将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暂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