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万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深度观察

07.05.2014  10:34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四川探索

  ——我省百万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深度观察

  □本报记者 张宏平 陈松 唐伟荐

  仲春,生机盎然。与浓浓春意交相辉映的是,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生动画面,定格于蜀水巴山——

  去冬以来,48万多平方公里的四川大地上,百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叩响群众房门,撩开牧民帐篷,耐心倾听意见,用心帮困解难。他们的身影,深深印在百姓的心间。

  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困难集中的地方去。4个多月时间,一组组数据见证全省党员干部“走基层”的成效:351.2万人次走访群众近650万户、1680多万人,收集意见建议72.4万条;结成帮扶对子232.7万对,协调投入资金27.8亿元;解决民生难题37.8万件;指导12.6万个村(社区)基层组织换届。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川创造性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简称“走基层”),赢得各方好评。

  群众说,“走基层”走出了干部好作风;干部说,“走基层”走出了民心;社会舆论评价:“走基层”像一块“试金石”,试出民心之重,量出干部作风之变。

   人民至上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凝心方能聚力。对于四川这样一个省情复杂的人口大省,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新路子,意义重大。

  2013年7月1日,细雨霏霏。省委书记王东明冒雨来到联系点中江县调研。在柳林沟村村委会,王东明发现基层自发开展的“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做法新颖,实施效果很好。他赞许地说,这种做法非常有效,能够把各级党委政府便民惠民的各项工作举措落实到基层,真正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王东明当即叮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真总结提炼基层的经验做法,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做好群众工作。

  如何形成转变干部作风的长效机制?怎样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深深思考,省委决定丰富提升德阳市中江县的经验做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

  一切创造都源自群众。“走基层”活动,成为省委带头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智慧的最好注解。

  短短12个字,深意何在?

  这是放眼大势、立足省情的重大抉择——

  当前,四川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衔接带动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亟需有效载体;“四风”问题沉疴积弊,转变干部作风必须出实招求实效;群众的诉求期待多元多样,愈发需要主动回应。让人民群众说好,干部作风才是真正的好。只有在“走基层”活动中察民情、听民意,抓整改、转作风,引导各级干部沉下身心走向基层,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才能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是着眼长远、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

  经历了芦山强烈地震、暴雨洪涝灾害的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改革发展任务繁重。人民群众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凝聚9000万四川人民致富奔康的思想共识,形成干群一心、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才能夺取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全面胜利。

  为政之要,首在为民。一张张出行图,见证了省领导体察民意、亲民爱民的深厚情怀。

  群山逶迤,连绵不绝。3月下旬,王东明不顾山路崎岖颠簸,翻山越岭奔赴大小凉山腹地的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美姑县、布拖县、昭觉县考察,一路踏访8个乡镇、9座村庄、20多户农家,实地调研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海拔2800米的美姑县依果觉乡古拖村,看到乡亲们居住条件差、生活比较困难,王东明神情凝重。在彝族村民家中,就着昏暗的灯光,王东明现场与有关负责同志研究彝家新寨规划建设工作。他反复强调,彝家新寨的规划建设,应当首先考虑条件最差、最贫困的地区,使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得到改善。临别之际,在村口的小路上,王东明与自发前来送行的村民们一一握手道别,他对村民们说,“党和政府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艰苦奋斗,共同努力,早日脱贫致富。”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村民们十分感动。

  省委书记的基层调研中,类似场景,难计其数。

  7次赴德阳、4次到中江,10多次深入雅安地震灾区,密集调研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半年多时间里,王东明入新村、访农家、进企业、看学校,一路奔波辛劳,一路问计问策,一路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当好了表率。

  绵阳市安县七里村,是省长魏宏的基层联系点。几个月来,他已是多次前往。今年正月十四,魏宏又专程前往给全村老百姓拜年,和当地干部一起梳理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农村更有吸引力。”魏宏语重心长的叮嘱,也是对千千万万个“七里村”的庄严承诺。4个多月时间里,省长扎扎实实“走基层”,足迹遍布10多个市州20多个县市区。

  省委副书记柯尊平先后3次深入南充阆中市天宫院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扶贫帮困工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省委常委李登菊、王怀臣、钟勉、黄新初、陈光志、范锐平、李昌平、刘玉顺、吴靖平、李亚洲等省领导,不仅多次深入联系点,还沉到其他市州基层和工作一线,进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诉求,帮助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天府之国多锦绣,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强力带动下,从田边村头到城镇社区,从灾区新房到藏区牧场,从平原到丘区高原,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走田埂、进农家、入社区,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走基层”活动促进了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的无缝对接,推动了事关四川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平稳顺利有序妥善地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