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川生态文明论坛关注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域经济开发

10.04.2015  13:59

 

      水生态文明是长江流域生态文明的根基,素有“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分别占长江流域和全国的27%、9%,列全国第2位。但是,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省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针对这些情况,由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举办的2015四川生态文明论坛于4月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省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以及省内相关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省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域经济开发等相关问题。     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省水利厅原副厅长余国成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是我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纲领。近年来,四川省围绕省委、省政府“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四川”战略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个领域,贯穿于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各个环节,不断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水环境的基本保障,为深入推进和谐美丽四川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     但是,四川还存在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骨干水源工程缺乏,仅有大中型水库127座,蓄水能力7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9%;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25%等问题。因此,加强水生态修复工作,构建水生态工程保障体系,切实增强水资源调控配置和保护能力,是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对此,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建议,一方面加强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监测管理等工作,积极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棠湖模式”采用的“微生态生物法”治理污水,在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推动水域经济开发。另一方面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推进节水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江河综合治理,坚持“生态扶贫”、“生态富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美丽四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杨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