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县羌族民众欢度“夬儒节”

22.03.2015  12:33

        中新网理县3月21日电 题:四川理县羌族民众欢度“夬儒节

        作者:贺劭清 安源

        21日,农历二月初二,是生活繁衍于高半山的古羌族祈祷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夬儒节。四川理县羌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举办神秘的祭祀活动,展示羌族民间文化与风情。

        据了解,“夬儒”二字来源于羌语音译,即祭山会,意思为祭祀神灵的日子。由于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其历史靠族中负责祭祀的“释比”口口相传。

        伴随高原着明媚的阳光,各村寨的羌族民众身着传统民族服装,汇聚到理县蒲溪乡山谷中的祭台旁:男子绣花白袍黑褂花布鞋,黑白布巾绑头,捆了绑腿;女子也是一身深色绣花的布裙,裹了绣花头巾,装扮一新。

        上午十时,“咚咚”的羊皮鼓敲响,羌民们在“释比”的带领下烧起香柏枝、蜡、纸钱,向天神、山神、水神敬上美酒,宰牛杀羊,共同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结束后,16岁的羌族少女祁红琴与伙伴跳起了灵快欢动的莎郎锅庄,“我们已当着神灵许下尊老爱幼、勤劳耕织的诺言,今年的春耕活动就此开始。

        在夬儒节上最惹眼的要数“释比”绝活了。一位白发“释比”手持火把,在念诵经文的同时将热油、冷水口喷于火把上,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而另外一位蓝色服装的“释比”则唱着羌歌、舌舔烧红的铁犁,周围惊叹声、掌声不断。

        “我们不是表演,而是帮寨民驱除妖魔,祈祷来年安康。”头戴白色“释比”帽、跟随老“释比”学艺十年的余总文介绍,在他小时候每个村寨都有十多位“释比”,如今大部分村寨只剩下不到五位“释比”。

        气势恢宏的羊皮鼓表演、原生态的古羌族山歌、神秘的祭祀活动……让夬儒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岁月的长河中,许多古羌族的传统已经失去了传承。

        “我们想通过举办夬儒节保护古羌族原生态文化。”理县县长依当措介绍,理县所在的阿坝州是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羌寨建筑技艺、羊皮鼓舞、“释比”绝活等已被纳入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