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爱心直通车”全新开启 带老乡们驶向富裕的“春天”

10.11.2014  22:01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李淼)2010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1356万;2013年底,这一数字被改写为625万,成绩斐然。

        尽管如此,形势依然严峻。625万,意味着每14个四川人就有1个人挣扎在贫困线下。“政府全力救助帮扶,但因贫困面广程度深,亟需全社会伸出援手。”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呼吁。

        然而,作为扶贫开发的“三驾马车”之一,社会扶贫面临着如何让公众了解扶贫、愿意扶贫、信任扶贫、方便扶贫四大难题。为破解瓶颈,我省借助“扶贫日”契机,启动“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探索网络扶贫“爱心直通车”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趟“爱心直通车”,如何高速平稳运行,带领老乡们驶向春天?

        郭美美后爱心何处安放

        尽快畅通渠道重建社会信任

        10月17日一大早,80岁的成都退休老人李国宾来到光明巷的省扶贫移民局,终于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4万元爱心款找到安放之处。李婆婆的这笔善款也成为“扶贫日”四川活动启动以来,全省首笔个人捐款。

        媒体上关于贫困农户的报道,总是让李婆婆揪心不已。今年7月,她决定帮一把穷乡亲。可钱该往哪儿捐?带着困惑,她找过街道,找过民政,最终才辗转找到扶贫部门。

        困惑的不只是李婆婆。不少爱心人士表示,与耳熟能详的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知名公益平台比,大家对专业扶贫渠道知之甚少。

        不仅仅是渠道,如何能让扶贫渠道权威可信,更是一大考验。

        张谷指出,通过“大扶贫”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当今主流价值取向,且经过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财富积累,全社会蕴藏的扶贫资源和潜能十分巨大。

        但问题随之而至。

        “去年12月成都服饰行业协会成立之初,便欲捐资100万元助贫,但却不知往哪儿投才放心。”会长吴双泰说,哪些群众最难,有何需求,往往无法准确获悉。而发酵许久的“郭美美事件”更将本就脆弱的慈善事业带入寒冬。吴双泰坦言,“确实不知道该信任谁。

        一边是亟待扶助的数百万穷困老乡,一边是日益高涨的社会公益愿望,郭美美之后,爱心何处安放?

        张谷表示,当务之急是畅通渠道,重建社会信任,让扶贫全面走进公众视线,并打造四川自己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社会扶贫精品公益品牌。

        让扶贫走进公众视线

        “扶贫日”活动吹响集结号

        如何畅通渠道,让扶贫全面走进公众视线?10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成为唤起热情和爱心“发动机”。

        为此,我省启动前所未有的社会扶贫总动员:成立省领导挂帅的“扶贫日”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全省社会扶贫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发布倡议书,开展集中公募,各大媒体立体式集中传播,向全川手机用户发送2300多万条“扶贫日”短信……

        全省扶贫爱心“集结号”正式吹响,公众对扶贫认识实现重大刷新。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白玉和马边县的孩子们,这个冬天不再难熬。10月28日,四川发展(控股)公司“暖冬爱心行动”计划启动,近23万元善款变成孩子的暖冬校服……作为“扶贫日”重头活动,全省类似公募活动从集中到常态化,爱心永远在路上。

        截至11月11日,全省公募资金单位及个人捐款已到账资金1494余万元,意向性捐款金额已突破11930余万元,“扶贫日”的爱心洼地效应初显,社会爱心滚滚洪流也可见一斑。

        “此次只在省级层面开展集中公募。”省扶贫移民局社扶处处长王正洪介绍,今年公募主要面向省级党政机关(单位)、金融系统、国有及民营企业等。

        此外,三大原则更是保证了爱心的可持续。“不搞硬性摊派,避免行政干预;不下达硬性指标,避免竭泽而渔;不搞个人强制捐赠,避免挫伤扶贫积极性。”王正洪表示,为积极回应爱心,拟对捐赠者回馈一封感谢信、一本荣誉证书或一块荣誉匾。

        今后,“扶贫日”将成为常态。张谷表示,将专题研究,提前筹划好来年活动,让其推动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打响“川字号”品牌

        探索扶贫“爱心直通车”模式

        作为我省社会扶贫一大创新,10月17日,四川爱心扶贫网正式全面上线。

        它正是2013年底我省启动的“川字号”扶贫品牌——“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张谷看来,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扶贫网络信息平台,能有效破解社会扶贫困局的关键举措之一。

        “叙永县石坝彝族乡赵明龙,先天残疾,妻上月去世,大女儿先天性心脏病,花去10万医药费……亟需援助。”当日,从成都以外161个县精心筛选出的首批300余贫困户入驻四川爱心扶贫网。此后,更多的贫困户信息源源不断地被传到网上。

        黑水县17岁女孩格西木给网站写来求助信,很快就获得资助,而这一切,都只需要爱心人士点一点鼠标,查阅包括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境况照片在内的贫困户详细信息,再根据意愿点对点地将爱心传递给受援对象。

        这正是我省创新探索的“爱心直通车”式的社会扶贫模式。“找出最贫穷的人、列出穷人最急需解决的事,纳入网络,让社会爱心机构和人士与受扶对象面对面。”王正洪介绍,开行近一个月来,“直通车”运行平稳:网站访问量达3万人次,已有13对爱心人士和贫困户成功结亲,捐款2.5万元。

        此外,四川爱心扶贫网上,“爱心聚善榜”滚动播报着爱心结对捐资情况。“全程跟踪,定期反馈,让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具体成效得到精准展示,同时,发动各界共同监督,实现精准监测。”王正洪表示。

        张谷告诉记者,目前,该网站主要的功能为提供贫困户信息,下一步该网站将不断将进行完善和提升,努力让这趟“爱心直通车”高速平稳运行,确保扶贫精准度和效益最大化,带领更多的老乡们驶向富裕的春天。

        新闻链接:

        “爱心直通车”社会扶贫模式

        在2013年底试点探索的基础上,2014年10月17日,我省正式启动“结对认亲,爱心扶贫”活动,通过该活动,找出最贫穷的人、列出穷人最急需解决的事,纳入“四川爱心扶贫网”,让社会爱心机构和人士与受扶对象直接见面,通过实施去中心化、无中介式的扶贫帮扶新模式,真正实现最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