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四川渠县乡镇干部"走读"变"住读" 群众"点赞"
“要抓住晴好的天气,及时做好秧苗的护理工作,该施肥的就施肥,该灌溉的要灌溉……”4月1日一大早,四川 渠县 静边镇金星村的农民就迎来了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川 渠县 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为切入点,重点整治“四风”顽疾,推动干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
静边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深入田间指导春耕育苗
住下来,干部不再当“候鸟”
“乡镇干部像候鸟,白天农民找不到,晚上进城没法找。”2011年渠江流域“9.18”特大洪灾发生后, 渠县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了“乡官城居”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全县60个乡镇120名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部家住县城,乡镇副职领导“城居率”超过七成;2700多名乡镇干部、1万多名乡镇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人员逾六成在县城“安家”。庚即, 渠县 在全县开展了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专项行动。
“乡镇干部‘走读’,走远了与群众的距离,走散了思想也走丢了民心!”谈起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的动因,县委书记王善平如是说。 渠县 在治理乡镇干部“走读”行动中,下发了《切实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规定全县乡镇干部包括县级部门延伸单位的干部工作日实行全员“住读”,周末和节假日实行“值带班住读”。为让干部安心“住下来”,乡镇全部恢复食堂和寝室,配套建起干部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教育实践活动伊始, 渠县 就将深化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解决部分乡镇“走读”回潮、干部住而不“读”和“读”而不行等问题。县、乡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村(社区)听取基层群众对干部“住读”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干部座谈会进一步查找差距明确改进方向。县委还组建22个“群众路线宣讲团”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宣讲,促进干部深化认识,把“住读”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实践。
在此基础上,县委出台《关于确保乡镇干部“住读”促进乡镇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廉洁运行的意见》,要求乡镇干部进一步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推动发展,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意见》还将“干部住读”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乡镇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县委统一为60个乡镇安装用于查岗的视频电话系统,主动向社会公布“走读”举报电话,组建4个督查组,随机轮换督查 “住读”情况。同时,县委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清理行动,263名乡镇长期脱岗人员回归工作岗位。
接地气,推进发展齐“给力”
“乡镇干部不仅要‘住’,也要‘读’!不仅乡镇干部要‘读’,部门干部也要‘读’!”在3月全县机关干部轮流下基层‘接地气’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谋的话掷地有声。
2月26日,达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古正举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渠北乡前锋村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时,76岁的殷远恒老人突然举手发言:“古书记,我要加入共产党!”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渠县 立足深化乡镇干部“住读”活动内涵,开展“机关干部轮流下基层接地气”活动,实行每两月一批,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中选派干部到农村基层、“两新”组织和重点项目一线进行蹲点挂职锻炼,重点开展以送政策解民惑、送温暖解民忧、送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解”主题活动,使干部人人接地气、个个有‘穷亲’。渠北乡民政干事王群英和4名来自县级部门的机关干部蹲点帮扶前锋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社情调查和结对帮扶,帮助村上建立蔬菜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殷远恒老人就是他们联系的8户帮扶对象之一,有感于“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于是,老人鼓起勇气提出了入党的意愿。
白天工作干不完,晚上接着干。 渠县 在干部“住读”工作中,探索建立起以夜学、夜议、夜谈、夜访为内容的“四夜”制度。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住读”秩序,促使“住读”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县委还出台“三访两学一交流”制度,要求干部每周至少3天下村(社区)解决难题,至少有1个晚上组织学习,确定1天为“工作交流日”,切实做到“上读政策听党的指挥、下听民情解群众疾苦”。
李渡乡李渡村被县上选定为生活垃圾发电厂的厂址,征地拆迁任务重。乡党委坚持重点项目群众工作法,推行“一个党委成员牵头、所在村(社区)“两委”主管、一个群众工作组负责”的工作机制,9支“群众工作组”利用晚上逐一登门拜访群众,宣传建设垃圾发电的重要意义、征地补偿政策,听取群众对工作意见建议,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60多户村民的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既要让群众自愿接受,又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惠民工程成为真正的满意工程!”李渡乡党委书记陈健坚定地说。
真服务,赢来群众多“点赞”
“住读”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也让干部收获了好口碑,找到了“成就感”。
“自‘住读’下来后,我们才真正融入这片土地,我们干的是本职事,群众却给我们很高的评价,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清溪场镇党委副书记王麒麟深有感触地说。
清溪场镇是 渠县 黄花的主要产地。由于鲜花对保鲜技术要求极高,每逢黄花采摘期都会出现滞销现象,很多农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花烂在地里。王麒麟利用周末“值班住读”时间走访花农,在了解生产实情和群众期盼后,联系在重庆经营农产品的朋友与花农签订收购协议,解决了卖花难的大问题。如今,当地百姓都把王麒麟当成本村人,只要他一到白花村,就嚷着要请他吃饭!
渠县 是劳务输出大县,青壮年劳力少,“三留守”人员多。针对这一情况, 渠县 把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延伸到最基层,在全县563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便民服务代办点标准化建设,采取村干部轮流值班,通过直接代办、间接代办、带引代办三种方式,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制度,让群众办事“少跑路、少找人、少花钱”。柏水乡跳蹬村村民贾百祥说:“以前办个事,天不亮就出发,要跑几十里路才到乡上。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办规矩(方言,意思为“好”)!”
干部不往上走往下走,既办实事又“接地气”,树牢了群众观点,增强了群众感情,还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本领。为了激励更多的干部沉入基层服务群众, 渠县 建立“三个一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使长期“住读”干部不吃亏、有奔头。创新推行“群众评价60分、党员评议20分、组织考评20分”的综合评价办法,赋予群众更多话语权,让那些对群众有感情、解难题有办法、办事情有效率的“好干部”脱颖而出。今年以来,共有35名沾“土味”的基层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渠县 乡镇干部变“走读”为“住读”后,勤政为民在乡镇蔚然成风。由“常回家看看”为“常下村干干、常与群众谈谈”,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听农家言,解农家忧、排农家难、造农家福。“走读官”成了名副其实的“亲民官”、“为民官”。(陈希 张世东 何林松 廖亚飞)